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民俗頻道 > 藏曆木猴年 2004 > 藏曆漫談 > 正文

藏曆對宇宙結構的認識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7日 16:43

  時輪經所講的宇宙結構與一般佛教典籍中所説的宇宙結構有所不同。一般佛書所説的宇宙結構,以《俱舍論》為代表,一般佛教的壁畫,卷軸畫等都依照其説法。其説法最簡單地説來就是: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的中央是須彌山,山頂上為帝釋天(brgya-byin)所居,四面山腰為四大天王所居,日月星辰都依著須彌山轉動。山周圍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鐵圍山所圍成的鹹海,鹹海四週有東勝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我們居住的是南瞻部洲。

  《時輪歷精要》説:“器世間(物質世界)是由地、水、火、風四輪構成的,風輪處於虛空之中,其內是它所承托著的火輪,有七重,其第七重為金剛山,或名馬面火山;火山的裏面是水輪,也有七重,其第七重為鹽海,它的裏面是地輪,地輪的中央是須彌山,須彌山上下有五層沿圈,狀如銅碟的邊緣向外翻伸,下層最小,往上漸大,(即一個上在而下小,倒立的圓錐休)。須彌山根的外面有六重洲、六重海、六重山。洲海、冊互相間隔,其最外面的第七重洲名為”大瞻部洲是一個環形地帶。(注意:不是只有四方四洲中的南邊一個叫瞻部洲。)寬二萬五千由旬,(亦作踰繕那,印度古代計算里程的一個單位)。它分為南、東、北、西四個象限,每一象限為一洲,每州再均分為西、中、東三區(無論從哪一州看,須彌都是北,所以各洲的東南西方向是環形的)。我們住的這個南洲的中區的北半分為六個區域。由北而南為:1.雪山聚;2.苫婆羅(shambha la亦譯“香拔拉”);3.漢域;4.黎域;5.蕃域;6.聖域即印度。蕃域即西藏,黎域指現在的新疆南部,雪山聚顯然指大陸的最北端,至於苫婆羅究竟在什麼地方?尚無定論。

  南洲中區的中線為經度的起點--零度。東洲中區中線就是這种經度的90度,南洲東區的中線就是東經30度,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地段在南洲東區中線再過去七個宮日(kyim-zhag就是度)之處,若從南洲中區的中線計算,則在其東二十三宮日之處。時輪歷家以此來解釋入宮與節氣相差七天的原因。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歲差”。至於什麼是歲差,我們這裡就不講了。想得到初步了解的人可以查閱《辭海》和《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

  時輪歷認為:天穹像一把大傘,它被風力推動不停地右旋,順時針方向旋轉。其中央最高處與須彌山頂相接,四週漸低,最低處與馬首火山的頂端相接,高七萬五千由旬。傘面是凹凸不平的。十二宮猶如傘的十二條肋骨,二十七宿則如鑲嵌在傘面上的寶石,基位置是固定不變的,只是被傘帶支右旋,每晝夜一週。這種旋轉運動是極為明顯易見的,所以叫做“顯見行(snang-vgros)或“風行”(rlung-vgros)這就是現代天文學上常説的“週日視運動”。藏族學都的這種説法描繪得非常形象,易於被人們接受。

  天體有兩類:有一類的相對位置是不變的,包括十二宮和二十七宿,都是恒星;另一類的相對應置是變化的,包括日、月、火、水木、金土五星,羅 頭、尾,長尾彗星,星輪歷把他們全稱十曜(gzav),認為他們都是有生命的,太陽、月亮是天神(lha),五星是仙人(drang-srang),羅睺是阿修羅(asura),彗星是羅睺的化身。所謂“阿修羅”是一種似天神又非天神的生命,所以又叫“非天”(lha-ma-yin)羅睺只是其中的一個,漢文古籍中有時的把這兩個名詞等同起來,是不準確的。所謂羅睺頭尾,在現代天文學上叫做黃道與白道的升交點與降交點,其位置是能夠推算出來的,但並不是有形體的物質,所以説他“有數無象”。這十個曜裏有恒星、有行星、有衛星,還有什麼星也不是的黃白交點,所以現代天文學裏沒有一個相應的名辭,漢文裏有“七曜”一辭,我們倣之而譯為“曜”,羅睺算是“隱曜”。

  這此曜除了被動的顯見行之行,又各自有他自已主動地按著一定的軌道和速度的旅行,這種主動的旅行秋為“本身行”(rang-rgros),這在現代天文學上稱為“擊年視運動”,對月球來説則為“周月視運動”十二宮和二十七宿有如他們旅途中歇腳、住宿的房舍,所以叫做“宮”和“宿”。他們行走的方向,羅睺 頭尾與宮宿運動的方向相同,是歷史文物,順時針方向的。其他八曜都是趄著相反的方向左旋的。他們運動的速度不同,所以回到相對於宮宿的原位置的週期也不同,現代天文學上這稱為其“恒星週期。”由於傘面凹凸不平,要上坡、下坡,所以他們的速度是均勻的,這種不均勻運動的起點叫做誕生宮(skycs-khim)或誕生宿(skes-skar)這就是現代天文學上所説的“遠日點”或遠地點“。這些曜的不均勻運動都可分為快行、慢行,由行、躍行四個階段,前面在談五大行星的運動時已用圖介紹過,現代天文學上稱為”近地點(或遠地點)的週期。

  關於諸曜運行的軌道之間的關係和産生季節的原理,時輪歷家內部也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認為宮宿為一層,諸曜又各佔一層,層層上疊,各層都是平行的,互相不交叉,因此名為“疊盔説”。另一大類認為諸曜的軌道有交叉,這一類又分為三種,第一種認為四洲的季節是相同的,第十種認為方向相反的兩洲季節相同,另外的兩洲相對,叫做“連環説”,第三種認為四季是轉動的,其中又分三個支派,第一個支派認為宮宿和地上的四和都是左旋的,第二支派認為宮宿右旋,四季左旋,第三派認為宮宿和四季都是右旋的,宮與季的關係如同河流與船的關係,這一派叫做“船説”。《時輪歷精要》的作者是主張“船説”的,這些不同的説法表明藏族的學者們是如何努力對天象做出自己的解釋,並不是像某些人所説的那樣,對聖地印度傳來的一切東西都奉若神明墨守教條,只會簡單地鸚鵡學舌。這個圖在許多寺院經堂大門外側的壁畫上常常見到,所以知道其內容大意也是一種常識。

  主要表示須彌山是一個上大、下小的倒立的圓錐體。上面許多橫線表示從上至下居住著三辦的三十一種有情(動物)。分為有形和無形兩大部分,各高十萬由旬,用人體的部位為比喻來説明:從頂髻到頸項為無形部分,共二十九層天,肩部以下為有形部分,有兩層天。

  頂髻至髮際   無色界   四天

  頭額      色界    十六天中的風四處

  鼻       色界    十六天中的火四處

  頦頷      色界    十六天中的水四處

  頸項的上2/3   色界    十六天中的地四處       

  頸項的下2/3   欲界    六天中的上四天

  (其中第三層為著名的兜率天)

  肩部以下至腳  欲界    六天中的下二天:

  忉利天(即三十三天)和四天王眾天

  太陽、宮宿、季節關係示意圖

  (採自《西藏唐卡》第五圖)

  此圖表示天上的太陽在十二宮內的運行與地上二十洲的四季十二個月的關係。

  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在其周圍的四方有四大八小共十二洲。東方三洲為圓形,圖上為藍色;北方三洲為半月形,圖上為白色;西方三洲為正方形,圖上為黃色;南方三洲為胛骨形,圖上為紅色。

  天上的太陽紅著須彌山腰轉動,其軌道總是偏離圓心的,而且上下浮動。偏了的方向、遠近、高低等形成各洲的季節差別。

  六種不同顏色的十二個圓圈和扇形上的字表示太陽在十二宮運行時不同的軌道。

  白羊宮最偏西   雙子宮最偏東

  巨蟹宮最偏南   摩羯宮最偏北

  其了八宮都有相應的偏度

  太陽離鞭洲最遠、最低時該洲為冬至

  太陽離鞭洲最近、最高時該洲為夏至

  等距、等高的兩洲為春分和秋分;

  其他八洲分別為各自的季節、月份。

  此説認為四洲四季不同時,十二洲分處於不同的月份,季節與宮宿都是右旋的。

  每一個扇形分為九個小格,表示周天劃分為1620弧刻(相當於360),15弧刻為一宿步,每宿有四宿步,每宮有九宿步,扇形內的每一小格為一宿步。二十七宿的名稱寫在該宿步中最後一宿步的小格內。

  來源:中國西藏信息中心

(編輯:郭翠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