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民俗頻道 > 走進西藏 > 討論主題 > 正文

  

魂縈夢牽的雪域高原

  【網絡主持人】兩位專家,請問是怎樣的情懷吸引您們把鏡頭轉向雪域高原的。

  【嘉賓:張超音】應該説,跟我個人的性格和經歷有關。我的大學生活是在中央民族大學度過的,所學的專業是民族器樂。在那裏,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因此,每年都會有很多節日。每到這時,各民族的同學們身著民族服裝歡聚一堂,載歌載舞,特別有氣氛。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我便喜歡上用鏡頭去記錄這一切,並經常刻意去捕捉一些令我感興趣的場景,加上我的性格又比較開朗爽直,交了不少朋友,拍出的照片也非常受大家的歡迎。大學畢業後,我就放棄了音樂專業,並分配在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專門從事少數民族文化工作。那時經常有機會下鄉,特別是經常要與少數民族打交道。我便開始利用各種工作機會拍攝了大量各民族不同題材的圖片。漸漸地我發現藏族的特點最為突出,且博大精深而又獨具特色的藏族文化對我的吸引力簡直無法抵擋。神秘的藏傳佛教、獨特的民俗風情、複雜的地理結構,凡此種種,都令我為之神往,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説,都為我攝影作品的創作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平臺。

  【嘉賓:孫明光】這和我的經歷,也可以説命運有直接關係。我的青春年華是在雪域高原度過的。18歲那年,我參軍來到高原藏區,一呆就是11年。雖然是騎兵部隊,但我有很多機會經常下鄉,有時還是單獨一人下到帳房中。在藏族牧民中間,感受到這個民族的善良、真誠、勤勞、勇敢和驃悍。我有許多藏族朋友。我一直在接受藏文化的熏陶,藏文化滋養了我的心靈。我的藏文化情結,融入了更多的情感。當我再度拿起相機時,我只能把鏡頭更多地轉向雪域高原。聚焦在我深深眷戀著的藏文化上。我就是為這片聖潔的土地而生的。有時我想,我的前世或許就是來自雪域高原。

  【wxy7619】請問:大家一拍西藏永遠是雪域高原和藏民很民族的裝束,至少對於我這個對西藏有神秘感的人來説,覺得當代的西藏就是這個樣子。其實,事實應該不是。那麼,攝影工作者為什麼不用鏡頭解讀時代感更為鮮活的新西藏呢?

  【嘉賓:張超音】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選題,或者深入地去講,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群體,不同人所具備的素養以及職業的不同,都會對西藏有不同的看法。沒去過西藏的人覺得西藏很完美,很酷,有風光,有湖泊,有草場,有宗教。而我們所反映的西藏也都是藝術地追求美好,在最好的時候、最佳的光線和最美的瞬間去完成一幅風光或肖像的拍攝。因此,作品給人帶來的是視覺上的愉悅。但是,在鏡頭之外,我想説,西藏其實有著非常嚴酷的一面。首先,在世界第三級的自然環境中,人們能夠幾千年在這裡繁衍生息實屬不易。高山的缺氧,土地的貧瘠,文化生活的缺失,會在西藏之行後讓人産生許多的反思。所以説西藏除了藝術化的提升外,藏區幾百年這樣程式化的發展下去,一年年重復著昨日的時光,變化不大,值得我們來思考。

  【嘉賓:張超音】因為一個歷史的形成我覺得它的自己本民族的東西、傳統的東西應該去保留,應該加以愛護,西藏的民族幾百年以來幾乎是沒有一些大的改變,現在不能説是因為時代在進步,經濟在發展,環境在改變,那麼我們也要去把這些傳統的東西去改變,我覺得傳統的東西應該去保留。往往文化的發展不會跟經濟的發展那樣快,但是,為什麼攝影家愛拍你所謂這套很民族的東西呢,實際上這正好是藏族的傳統部分,更能體體現它的民族的部分,我們剛好感興趣能代表民族特色的東西,因為越現代的東西,實際上是各種多元化文化結合在一起,民族的文化相對來説就沒有那麼典型。雪域高原永遠不會變,我們更注重的是本民族傳統特色而不是非要用現代的東西來改變他們本民族的形象。

  【嘉賓:孫明光】我覺得你提的問題非常好,的確有這種現象,很多朋友上了高原就是拍拍風光、拍拍服裝或者是寺廟的宗教活動,就藏文化來講,它的內容遠遠不止這些。如果把鏡頭更多的對準現實生活中的藏族同胞,他們的情趣、他們的勞作、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家庭,他們的收入、他們的情感世界等等,都應該是很有意義的。實際上,你提的問題,也可以説是我這些年一直想追求的,把西藏人文地理上的一些特色反映出來的問題。我覺得,西藏人文地理的特色有這麼幾條:1.她有著高海拔、高嚴寒、多雪山草原,多河流溝壑的高原地形地貌。以及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這也是很多風光攝影家想往的地方,雪域高原成了風光攝影的天堂。2.我們説獨特的人文地理,指的是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與周圍地理環境的一種相互關係,一種生存狀態。天長地久地所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它包括藏族人民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心理心靈、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生産生活等的方方面面。

  【嘉賓:孫明光】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藏文化也受到周邊文化的影響,比如中原的漢文化,印度文化甚至西亞文化,但由於雪域高原的峻遠和雄渾,藏文化表現出了不同於其它地區文化的鮮明特色。什麼是藏文化?許多專家做了解釋。藏文化包括哪些內容呢,我想,概括地説藏文化是不是應該包括僧侶文化、貴族文化和民間文化。三者相互聯絡,相互影響,又相互抵制。特別是僧侶文化和貴族文化時常聯合起來,壓制民間文化。而藏族民間文化的多樣性,生動性,群眾性理應得到更多影友的關注。寺院當然可以去拍、鏡頭更多的聚焦在藏族民間文化上,可能使你的西藏行,雪域高原行會與眾不同,更具特色,更有收穫。我認為,藏族民間文化的代表作首推英雄史詩《格薩爾》,她是藏文化中的瑰寶。所以,近10年來,我一直在努力完成這部紀錄片,當然也包括圖片的拍攝。

  【嘉賓:孫明光】民間文化的內容很多,影友們大有用武之地。這次我為央視國際網站“走進西藏”提供的五個專題中,“最後的冬洛熱巴”和“於菟之謎”就是對民間文化內容的嘗試。當然拍了三年的“格薩爾”圖文,不久也將和大家見面。

  【易露黛絲】杜老師你好,請教一個問題,四川的藏區和西藏比較,在文化歷史等方面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點!

  【特邀主持人:杜永彬】抱歉,我剛來。藏區以方言劃分,分為三大方言區,一是衛藏地區,即西藏;二是康巴藏區,是指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區、青海玉樹州、雲南迪慶州。四川藏區歷來是進藏的主要線路,這裡有與西藏不同的特色:一是民風彪悍,自古就有“康巴人區”之説;二是康區實行土司制度和正教聯盟制度;三是康區的宗教格局是教派林立,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勢力超過格魯派的勢力。

  【易露黛絲】謝謝!不愧是專家!我最熟悉的還是土司制度!可能很多都有同感;康巴漢子也很有名,但康巴漢子有沒有什麼評判標準!

  【特邀主持人:杜永彬】史書所説的“衛藏法區”,指西藏佛法興盛;“安多馬區”,指甘、青藏區産駿馬。“康巴人區”就是康巴漢子的來歷。一般來説,康巴漢子的特點,一是高大英俊,二是勇敢彪悍,三是真誠機敏。

  【易露黛絲】藏傳佛教為什麼有那麼多教派???

  【特邀主持人:杜永彬】這個問題提得很好。藏傳佛教是西藏本土宗教本教與印度佛教衝突融合之後形成的。最早的教派是寧瑪派,隨著歷史的發展,因為傳承和轉世系統不同,逐漸産生了薩迦派、噶舉派和格魯派等四大教派,形成了今天這樣的藏傳佛教格局。

<<上一頁下一頁>>
第2頁
(編輯:王今一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