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節日新聞 > 正文

佳節每年來臨 節味漸行漸遠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9日 10:31

  今年中秋節對於61歲的舒老太來説多少有些傷感。兒子在美國求學、女兒在上海供職,只剩下自己與老伴過節了。親朋好友相送的精美月餅絲毫勾不起老兩口的食欲。

  舒老太一家過節未免有些冷清,可是各大商場卻因中秋節的來臨而熱鬧起來。商場競相打折、酒家推出團圓宴,商家們圍繞著節日做足了文章。

  回憶起兒時吃月餅的情形,現在外企工作的倪帆説出了許多人的同感:“小時候在農村,家裏窮,對中秋的記憶,只是那天能吃上一塊名為‘青山’的月餅,月餅裏面裹著冰糖,還有花紅柳綠的糖絲,很好吃。可是現在一年四季隨時都可以吃到月餅,再也品不出這種香甜的滋味了。”

  “兒時過中秋,爸爸出差偶爾能從廣州帶回些廣式月餅,便成了節日餐桌的稀罕物了。於是小心地切成八小塊,頗為榮耀地分給鄰家的小夥伴。”今天已成為廣州白領的劉歡提起兒時的中秋不免有些懷念。

  如今,廣式月餅這一應節商品經過先進的焙烤技術,借助海、陸、空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已可做到“今天廣東出爐、明天全國上市”。

  遠在山東的好友肖萍給劉歡打來電話,千叮嚀萬囑咐,今年不要再寄月餅給她了。因為各式月餅在當地都能買到,價格也較為便宜。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每年中秋圓月當空時,都會令人禁不住哼唱這首歌謠。“兒時在自家庭院裏,能與家人圍坐一桌,吃月餅、賞明月、唱童謠,就讓人感到幸福和快樂。”江國華告訴記者,可他的兒子似乎對此並不屑,兒子早就計劃著,中秋這天與夥伴們相邀夜遊珠江。

  毋庸置疑,中國人過節的方式近年來極大地豐富了,過節早已突破了一頓團圓飯的概念。特別是當汽車快步進入尋常百姓家時,從飯桌子到車輪子,人們已將節日裏短暫的喜慶時空無限延伸,中秋佳節也可驅車百里外的海邊賞月,抑或登高品茗遠眺。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民俗學家葉春生認為,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正隨著社會的巨大變遷而在形式和內涵上被刷新並提升了。從探親訪友到遠遊四方,從吃喝節到享樂節,傳統意義上的節味淡了,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品月餅、春節慶團圓等風俗被淡化了。而隨著消費能力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便利,百姓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也讓傳統節日多了許多時尚的因素,時代賦予了傳統佳節新的內涵。

  葉春生同時也指出,近年來傳統佳節也出現了一些不良傾向,一些節日竟成了送禮拉關係的黃金時刻,佳節原本的意義被商業泡沫和人情關係歪曲抹殺了。今天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民俗更應採取揚棄的態度。

  唐先生是一家大型企業的公共關係部經理。每年中秋節,他除了要為公司備上各式月餅,也接到別人送來的大量月餅。他毫不諱言地笑稱自己是“月餅中轉站”,中秋節在他的眼裏幾乎成了“月餅傳遞賽”。與家人的團聚有時還排不上日程。

  近年來中秋等傳統節日已被一些世俗的東西演繹得變了味,甚至形成了“吃月餅的不買月餅,買月餅的不吃月餅”的怪圈。月餅越來越奢華的包裝,越來越離譜的價格,讓節味與我們漸行漸遠,而中秋節的傳統文化內涵更是被很多人所遺忘。

  而一種民俗文化的傳承對保持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等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關民俗專家提出,要叫響我們的傳統佳節,讓它們的文化內涵得以更大的發揚,還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如在端午龍舟競渡、元宵鬧花燈等傳統群體活動中加入更多時尚的因素,使節日的活動獲得更大的認同感和更多的參與者,烘托出濃厚的節日氣氛。

  一個多月來,廣州市各大郵政點的櫃臺前總是擠滿了眾多的異鄉打工者們。郵政部門特地以優惠的價格開設了“思鄉月”月餅速遞服務,打工一族依然熱衷於“寄盒月餅慰親人”的傳統方式表達著思鄉戀家之情。

  中秋這天,舒老太的大兒子從大洋彼岸通過郵件給老爸老媽“捎”來了電子月餅,小女兒則一大早發來了手機短信。舒老太悵然的心感到了莫大的撫慰。“唉,年輕人祝賀節日的花樣真多,我們算是趕不上趟了!”

(編輯:郭翠瀟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