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東陽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6:30 來源:人民網

  有時候我想,出文化人的地方,必然出名吃,或者説很多名吃,就跟文化人有著關聯,像北京人喜歡吃的肘子,菜名就叫東坡肘子。據我所知,在東坡先生寫作“大江東去,浪淘盡”的黃州赤壁,還有一種油炸的食品取名為東坡餅,至於這些食品是不是東坡先生當年所喜歡吃的那樣,那就無法考證了。湖北房縣的百姓所釀的米酒,也非常有意思,居然叫皇酒。乍去的時候,我一直以為他們是説的黃酒,因為黃酒大抵可以算米酒的通稱,江浙一帶的人,都喝黃酒。及至搞清了他們稱自己的酒為皇酒,我就大大驚訝了:皇酒是隨便就可以隨便叫的麼?待打聽清楚,方知道叫皇酒並非是沒有根據,原先此酒本不是百姓所釀之酒,而是武則天的嫡子李陵王發配到房縣時從皇宮攜至,還有一套繁文縟節的酒規,凡三百六十條。

  東陽當然是自古出文人,歷史上唐宋兩朝都出過宰相,像朱熹、陸游都曾遊歷及逗留東陽,當代的大學者嚴濟慈便是東陽人,據稱浙江的東陽市分佈在海內外教授級的文人學者多達千余人,真可謂是一個文人之鄉,東陽如果出了名吃,那當然也就不奇怪了。東陽的名吃,我以為要首推東陽雞。1995年的國慶節前,我去杭州,恰好東陽籍易學家李土生先生盛情邀我去他的家鄉東陽一遊,我欣然前往。

  李土生先生鑽研《周易》二十餘年,亦得正果,一路上向他討教,且開玩笑地請他測了一卦,倒也是被他説得有些準頭,我説倒不如我去炒股,你來幫我預測,李先生即正色道:不可,這萬萬不可。其實這也是笑話,我怎麼可以放下寫作去炒什麼股呢?一路説説笑笑,就到了東陽,李先生的家在東陽的上盧鎮仙山村,此處離東陽市約有個把多小時的路程,車沿著美麗的東陽江疾馳,一路江水悠悠,翠竹依依,青水白田之上,座落著新式的村莊,比較新奇的江南景色,只感覺到看不過來。不久,便到了李土生先生的家。仙山之村大名不虛,村後左有龍頭山,右有虎頭山,以風水理念來看,那便是左青龍右白虎的呀,就在李土生先生家裏住下。其時已是黃昏了,一路頗為疲倦了,吃了一碗也是當地特産肉絲下的“米粉幹”,洗了便呼呼睡去,直至二天上午九點鐘才起得床來。從樓上下來就看到李土生先生尊母大人指揮眾人搬水缸,生蜂窩煤爐子。我不覺有些疑慮,如此興師動眾,該不是因為我來的緣故吧?我當下拉過李土生先生問:李老師,可別為我忙乎,太不好意思。李土生先生笑笑,説:不這樣可不行。我説:為什麼不行呢?李土生先生説:你不管,等我們回來吃晚飯吧。我仍是心存疑惑,又問:你們家不是已經燒液化氣了麼,何以還要生煤爐呢?李土生先生説:這個有講究的,有興趣你就看著做。

  我就看著,他們是做一種雞,做東陽雞,問了,此做法原叫百步香,我覺得,不如東陽雞好叫,人家有德州扒雞,道口燒雞,是有名的地産呢。做東陽雞挺繁瑣:一隻約二斤重的東陽土雞,相等的五花豬肉,均切成塊放進砂鍋裏,放上大約半斤生薑,加上蒜,豆制醬油,自家釀的沉缸黃酒,與之拌均,再加上剛從井裏打來的清水。我以為這就可以放在煤爐上煨了吧?不是。先在爐子上坐上大鐵鍋一口,鍋上擺四塊紅磚,將一口小號的水缸擱在磚上,水缸內又擺上一塊紅磚,這才把裝著雞和豬肉的砂鍋放進水缸裏去,然後,再將一口水缸倒扣在那口水缸上,整個工序這才宣告完成。

  李土生先生對我説:中午是別想吃了,得等到晚上,最起碼要八個小時。

  我的老天爺,這雞不煮、不蒸、也不是幹烤,硬硬是靠水缸中的溫度烘制,而且是連口水缸也沒有直接接觸熱源,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火,終是吃遍南北,此方是頭一次遇見到,即使是蘇州的叫花子雞,那也是包了泥在火上燒的,這真是極有創意的構想。

  我和李土生先生到山裏去轉了轉,山頭上整天有霧,山的中間有一個水庫,山側有一塊據説是仙人石,以我粗淺的地質知識判斷,這塊與山上的岩石結構完全不同的孤石,很可能是一塊從天上掉下來的隕石。李土生先生介紹,老輩人一代代相傳,説是一個仙人擔石從天上路過這裡時不慎掉下一塊來,從此生根在這個山上,這傳説不正好也説明是隕石麼?

  晚上的宴席是很豐盛的,然東陽雞是主要課題,這道菜是用火而未見火烹制而成的,歷時八個小時,此味真是難得品到的,我趕緊滅了煙,把自備的洗漱用具取出來,到門外去漱了口,洗除掉吸煙喝茶的異味,這才端端正正地坐到席上。

  果真味道非凡,東陽雞不嫩,不老,口感極佳,味道始是清淡,漸漸味愈濃,回香悠久,品過一塊,良久仍有醇香余在口中,韻味綿長,那泛著金色油花的湯,亦顯得醇厚。然而,李土生先生卻告訴我:這真正的雞味是在豬肉裏面。於是,我夾起一塊五花肉吃,綿軟清滑的豬肉,亦不油膩,透溢著雞肉的芬芳。便是這樣,喝著李土生先生尊母自釀的沉缸黃酒,品嘗著東陽雞,議論著東陽的鄉風民俗,竟直到月至中天,有了美味,時間走得飛快,沉缸酒不上頭,喝多了有些飄飄的感覺。

  想起來,東陽的名吃還有麥餃。我跟李土生先生到上盧鎮上去吃過麥餃。上盧鎮是一個古鎮,小鎮有河流穿過,水面上浮著白鵝和呱呱呱亂叫的鴨子,照例有婦人蹲在水邊洗衣。鎮上有各種生意,多是賣土特産,有賣香燭和草紙的,有賣小柿子和野鴨子的,有賣蓮子菱角雞頭米和荸薺的,也有穿筆挺的舊中山裝口袋上插兩支鋼筆卻擺攤用毛筆懸書給人寫對聯的老式書生……總之,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小鎮上很熱鬧。我們來到一個賣麥餃的攤檔前,這裡還有那種穿側襟衣裳,頭戴尖頂斗笠的婦女,也有摩登得很的年輕女郎,我們坐在其中吃麥餃。麥餃用平底的鍋煎,平鏟,拿雞蛋和了麵粉,包上藕丁、香幹、青豆、肉丁、粉絲、紅辣椒皮等等,折成三角形,在鍋上煎得通黃,有些類似于武漢的豆皮,只不過豆皮內中是以糯米飯為主,而麥餃不是。麥餃很好吃的,我甚至認為,比起杭州的小籠包子來,我更喜歡這種快餐式的麥餃。

  去東陽吃過東陽雞,嘗了麥餃以及其他的東陽特産,我覺得東陽的食文化很發達,我甚至敢肯定,這東陽雞的製作方法一定是文人所發明,想想其他業中人士亦或百姓,怎麼可以花上如此繁瑣的工藝,加上如此之長的時間來製作一道菜呢?

責編:郭翠瀟

相關視頻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