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教授到安徽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代表的角色轉換得有點太快。但當記者聽他講有關文化體制改革的觀點後,發現他真的很適合這個角色。
“文化體制改革首先要理順行政管理體制,正確區分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經營性文化産業,建立有效的管理執法隊伍,否則就無法進行。”
剛一落座,李修松就打開了
話匣子,快言快語地説起他的想法。他認為,我國的文化産業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實力還較薄弱,路子還在探索。若要加大文化産業的發展,必須處理好民族文化資源與産業發展之間的關係。他舉例説,韓國改革開放的程度不比中國差,但他們對民族文化資源保護得很好,文化底氣很足。韓國能在世界文化産業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民族文化資源是他手中的王牌。由此也説明,民族文化資源是有生命力的,能夠成為文化産業的支撐點。而我國目前民族文化資源流失嚴重,民族文化創造力在急劇下降,如此狀況怎麼談得上發展民族文化?沒有民族文化資源作基礎,以什麼發展文化産業?
李修松代表告訴記者,目前安徽正在積極探索新路子,建立新的藝術生産機制,實行以任期目標制為中心的管理機制,以演出補貼制為中心的投入機制,以聘用制為中心的用人機制,以崗位工資制為中心的分配機制。最終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演藝集團自主管理、科學有效的演藝管理體制,富有活力的藝術生産運行機制,人才資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動、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人才培養機制,以面向市場、面向群眾為導向的藝術創新體制,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演出市場體系,以黃梅戲、徽劇和花鼓燈等安徽特色文化資源為基礎的充滿創意的藝術發展格局。(記者 王瑟)
責編:郭翠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