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的服飾習俗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9日 18:41)
早期保安族人因受蒙古族服飾的影響,服飾基本上與蒙古族相似。男女冬季均穿長皮袍,夏秋穿夾袍,戴各式皮帽,夏秋穿夾袍,戴氈制喇叭形高筒帽;係各色絲綢腰帶,並帶有小裝飾物。
清咸豐年間,保安族在青海同仁居住時期,因受藏、土等族服飾的影響,男女在春、夏、秋三季穿斜襟長袍、長衫,戴禮帽。有的男子穿高領白色短褂,外套黑色坎肩,年輕人多穿“柔納”,式樣像藏袍,是一種大斜領、大斜襟的長袍。老年人穿青、藍、灰三色盤襖,外套青色團花緞褂,褂為對襟,後有開岔,褲子皆為大襠褲,秋天還套套褲。青年男子喜戴“連鷹”狐皮帽,帽頂為紅或黃、藍色,前額縫以狐皮,戴在頭上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故名。夏天,男子多穿圓口單鞋,白色絲襪或布襪;冬天,穿底厚約一寸的“索巴鞋”,這種鞋,鞋頭突出,中夾皮梁,尖略捲起,鞋筒用十字花氆氌製成,保安語叫做“木瑞”。有的女子服飾,兼有藏族、土族風采,婦女頭上都包有包頭,青壯年為青色,顯得青春勃勃,老年為白色,顯得持重老成。包頭時用二米長的紗或布把頭包住,後面挽一鬏鬏,上別一個兩頭大、中間細、柳葉形釵子。?
清同治年間,保安族遷到甘肅大河家以後的較長時間裏,因與回、東鄉、漢等民族來往密切,以及生産活動的需要,保安族的男女服飾都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
男子服飾方面:平素喜戴用白布或黑布做的圓頂小帽,俗稱號帽;穿白襯衫,從右肩露出一隻袖子,外套青布?? (似坎肩),下身著蹬馬靴。男子長袍似“藏袍”,但較“藏袍”稍短,還有不同寬度和不同色彩的“加邊”,束腰帶,係保安腰刀。腰帶的長一般都是圍腰三圈,再外露一尺許,約有五米長,老年人束青黑色,中年人束紫色,年輕人束紅、綠色。冬季穿白茬羊皮襖或翻領皮襖,多為褐色面子。
婦女服飾方面:20世紀40年代,大姑娘多留一條長辮子,有的還戴一種俗稱“西瓜皮”帽子。這種帽子是圓頂、大邊、小口,紅頂綠邊,帽口打皺盾。也有綠頂紅邊和半紅半綠的。帽子左邊吊一穗子,穗子上拴一荷包。青壯年婦女一般戴一種名叫“達松麻勒赫”(保安語)的花帽子,係用棉線勾成,其式樣或紅底黃格,格內繡黃花;或紅底白格,格內繡白花;或紅底綠格,格內繡綠花;或綠底紅格,格內繡紅花。老年婦女一般都用白紗或白布包頭。過去,婦女的用裝都比較寬大,上穿大襟長襖,下著大襠褲,其顏色青壯年婦女為大紅、桃紅、深綠,且沿有青、紅、藍三道褲邊;老年婦女為青、藍二色,且不沿邊。青年婦女穿的鞋有麻吾鞋、刀子鞋、福字鞋、單眼鞋、雙眼鞋、尖尖鞋、三跨邦、尕耳朵等,式樣繁多,有的上繡花朵,做工細緻考究。其中尤以麻吾鞋最為講究,鞋頭有一動物形象,其形似貓非貓,有眼、鼻、嘴、鬍鬚、耳朵。耳朵上吊一穗子。年老婦女多穿素雅的朝鞋。20世紀50年代以後,保安族婦女的服飾也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大多喜穿色彩鮮艷的衣服。年輕婦女上穿粉紅色或青、藍色的長夾襖,上套坎肩,長度剛過雙膝,稱作“一鍋煙”。衣襟、衣袖都不有同顏色的三道花邊,第一道僅二分寬,為紅色;第二道四寸寬,為淺藍色;第三道為“萬不斷”雲子,色彩要與服裝的顏色相搭配。婦女和姑娘們都戴蓋頭。起初,蓋頭長至腿腕,後來就比較短了。蓋頭的顏色,姑娘為綠色,出嫁時,在間頂處綴兩條交叉的紅綢帶垂于背後;中年婦女為青色;老年為白色。蓋頭只有出時才戴,在家只戴白布帽,保安語稱之為“琪項麻勒赫”。喜訂節日時,年輕的姑娘喜戴紅、綠色禮帽。?
今天保安族的服飾與當地回族、東鄉族相差不多。男子平時頭戴白色號帽,上著白色襯衣,下穿藍色灰色褲子,走親訪友或外出時穿中山服、軍便服或西裝。未婚女子梳長辮,穿鮮艷的上衣,外出或節慶時戴綠色紗綢蓋頭;已婚少婦和中年婦女戴白色衛生帽,類似醫院護士所戴的白色工作帽,外出時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服飾以深色為主,戴白色蓋頭。?
責編:郭翠瀟 來源:文化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