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信用:臨汾農村信用社的探索


    1998到2000年,山西省臨汾市的農村信用社中近三分之一一兩個月也吸收不到一筆存款,兩年中未放過一筆新貸款。2000年9月,經過人民銀行臨汾支行調查後得出結論認為,除了錯誤地實施“盯大戶,壘大戶”的經營策略,信用社與農民之間已經失去了最起碼的信任。

    山西臨汾縣堯都區農村聯社理事長盧天錄:“發不出貸款,貸款難的問題不能解決,信用社收不回貸款就是虎狼兩家怕,信用社收不回來貸款,農民貸款也難,形成對峙的狀態。”

    人民銀行臨汾支行行長張轉芳:“農村信用社和農民的關係破裂了,因此要解決農村信用社服務方向問題,首先要抓緊建設農村信用社的信用關係,根據這個思想我們開展了評定信用戶、創建信用村、發放小額信貸這種活動,重建信用關係。”

    為了給農戶建立信用等級,他們採取四結合,即村幹部、信用員、代辦員、農民代表、信用評定小組相結合,對為人誠實,勤勞肯幹,遵約守信無拖欠貸款本息,入股額度達到100元以上的農民評為信用戶。將擁有信用戶50%以上當年貸款資本金收回率達到90%以上,入股面達到85%以上的村莊評為信用村。被評上信用戶信用村的農民不再為貸款發愁。

    山西臨汾縣堯都區農村聯社理事長盧天錄:“通過張榜公佈給你發貸款證,戴上貸款證件、身份證件就能到櫃臺上辦理貸款,就像辦理存款一樣。”

    試點僅三個月後,僅趙康鄉一個鄉的信用社的存款就凈增5559萬元,同比增長1.8倍。當年貸款本金收回率達到90%以上,股金增加306萬元,同比增長3倍,收回陳貸930萬元,同時農民得到的小額貸款也達到2084萬元。臨汾取得的成績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關注,全國政協、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中國金融學會等單位聯合組織了臨汾信合現象調研組,並於近日在北京舉行了調研結果彙報。有關專家認為臨汾的經驗可在同等條件的地區進行推廣。

    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秦池江:“信用村的建設不僅僅解決信用社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有長遠的作用。可以説把信用村法制化、制度化、規範化,它可以對農業現代化、農村經濟更高水平發展創造一個社會基礎,更有深遠意義。”(董洪軍 劉賢霞)


責編:小荷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