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新勢力:價格戰的勝利


    從年初到現在,無論是奧克斯和國美大打出手,還是華高、迎燕接連把空調價位大幅度地壓低,都讓我們感受到了空調市場上一股新勢力咄咄逼人的力量。這些新面孔,並不單純地滿足於攪動市場價格,他們究竟想幹什麼?

    林漢波這兩天臉上總想藏住他的笑容,善於打價格戰的他自從來到華高空調主管營銷之後,華高就把一款兩匹冷暖櫃式空調降到了不可思議的1980元,而市場上同類的空調至少要賣到3000元,令人吃驚的低價炒作讓名不見經傳的華高空調一夜成名。

    林漢波確實嘗到了降價的甜頭,同樣是這款空調,去年投入市場的標價是3200元,公司投入了1000萬元的廣告費,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是銷售不暢、大量積壓。林漢波臨危受命之後,打出了價格戰的拿手好戲,不花一分錢廣告,省下錢來把價格降到1980元。

    南海市華高空調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漢波:“牌子新上市沒有人認識你之前,誰也不知道你質量怎麼樣,技術含量怎麼樣,服務怎麼樣。所以我覺得最有效的還是價格戰。”

    和林漢波相似的是,並非空調新手的北京國美家電總部的陳雲峰最近也笑的特別開心,五一節施展的價格戰利刃,讓國美7天內賣了8萬台空調,進賬5個億。

    國美家電總部管理中心總經理陳雲峰:“當時一天全國賣了1.5個億,並且擠壞5扇大鐵門,我們有兩個收款員,一天從他手裏點過的錢將近有500萬元,手指頭都僵硬了,有兩個身體素質差一點的,就暈倒了款臺上,我們派了好多人手忙腳亂地送到了醫院。所以五一之後,我們確定了幾項措施,其中一個是大量選購最好的點鈔機,我説你們都往上報,報了,總部肯定批。”

    7月的銷售高潮還沒有到來,更硬的仗確實還在後面,督戰的國美老闆也沒有心慈手軟,在去年46萬台戰績的基礎上,把今年空調銷售的任務漲到了100萬台,重任在肩的陳雲峰卻還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

    國美家電總部管理中心總經理陳雲峰:“比如説,空調計劃銷售100萬台,當時空調這個科長馬上就表態,沒問題,我説為什麼沒問題,他説,我查了查歷史資料,今年是厄爾尼諾現象,今年的夏季會非常熱。”

    空調新勢力:各有各的活法

    打價格戰似乎意味著勢必有人會在戰火中犧牲,一季度的銷售結果是殘酷的,全國空調銷售額下降了24%,庫存增加了58%。那麼空調企業們現在的日子到底好不好過呢?尤其是像華高這樣的新廠,殺價是不是僅僅為了追求短期利益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來到了華高的大本營,並且對聚集了2、3百家空調廠的廣東順德一帶進行了探訪,轉了一圈之後發現,事實有點出乎記者的意料。

    炒作了1980元的空調之後,林漢波再次一語驚人-----華高三年之內空調不賺錢, 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市場,這回他的底牌是什麼呢?記者隨之來到廣東南海的華高空調廠,華高空調本來是做空調配件的老廠,2000年決定自己組裝生産空調,在這個生産旺季,生産線正在滿負荷運轉。

    記者:“你們加工這些東西,是給你們自己用的,還是給別人用的。”

    南海市華高空調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漢波:“也給我們自己用,也供給別人,好像這批加工的是給美國美國約克的。”

    記者:“華高現在在市場上售價這麼低,你們有利潤嗎?”

    南海市華高空調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漢波:“如果有兩批櫃機,大概有5%左右的利潤。”

    林漢波告訴我們,他打算用利潤頗豐的空調配件業務支持企業,繼續推出買一台空調送一台空調的策略,搶佔空調市場。由於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類似的空調配件廠多達數百家,和華高類似轉型投入空調的大有人在。

    矗立10年之久的這個巨大的剪刀雕塑,流傳著順德的一個傳説:1992年科龍公司在德勝河南動工開業的時候,河對岸的華寶空調已經佔據了中國空調行業的半壁江山,身懷大志的科龍人按照習俗對著華寶的方向立起了這座剪刀雕像,保祐自己有朝一日吃掉華寶。1998年這個夢想終於得以實現。然而事過境遷,2001年科龍卻被民營企業格林科爾一舉吞下,這個寓意深刻的雕塑被新主人賦予了新的含義。

    科龍公司副總經理嚴友松:“這個雕塑從整個造型上來講,外圍是一個科龍,上面是一個老的科龍的一個標識,中間環繞這部分,是一個容聲的標識,應該是科龍本身走多品牌戰略的一個縮影,科龍要讓容聲在自己的懷抱中茁壯成長。”

    類似科龍剪刀的故事在德勝河兩岸從未停止過,十年來,順德、中山、南海一帶空調廠從幾家增加到了300家,流入的資金上百億。伴隨而來的收購和兼併也是接二連三,僅僅2000年就有長虹、TCL等名牌大廠斥鉅資收購了三榮空調和索華空調。剛剛收購科龍的格林科爾副總嚴友松,就在這個時候遇到了這場空調混戰,手裏拿著投資數十億、經營十幾年的老牌企業。嚴友松並不急於擴大規模,今年的計劃還是年産空調150萬台,他想利用科龍多年的銷售渠道,平穩地度過自己當家的第一年。

    科龍公司副總經理嚴友松:“格林科爾作為一個民營資本進入科龍,肯定到這兒來不是為了虧本來的。”

    38歲的張賢智在2000年投資300萬元承包了格威爾空調器廠,當年産量空調1萬台。張賢智靠著他掌握的空調電路的技術,開發出了網絡空調的新産品,讓自己多了點競爭的賣點,所以價格也能比別人貴上300多元,利潤也有了保障。和那些投資數億的大廠相比,張賢智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用他的話來説,各有各的活法。

    格威爾空調器公司總經理張賢智:“也就是説我雖然小,但是,我有我産品的特點和特色,再一個我還有一個配件廠,做配件給其他空調廠,只要是空調存在,空調這個行業存在,畢竟的話,我們又有成品又有配件。”

    張賢制的工廠在廣東被稱作螺絲刀工廠,也就是空調組裝廠,這樣的廠在周圍不下100家,算下來投資至少也有幾個億,産量佔到中國空調總産量的10%,廣東數不清的空調配件廠成了他們生存的保障。

    格威爾空調器公司總經理張賢智:“像這種廠,到了旺季的時候,基本上開門生産,到了淡季的時候就關門啦,我們淡季的時候也會生産組裝洗衣機,維持一個工廠費用。”

    記者:“同樣用這套生産線嗎?”

    格威爾空調器公司總經理張賢智:“對,同樣用這個生産線。等到那一年天氣比較好,再一個,上了量比較多的時候,能賺錢也不錯。”

    空調新勢力:格蘭仕現象

    近年來,廣東格蘭仕集團在中國的微波爐市場上攪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降價旋風,在業內被人戲稱為“價格屠夫”,靠著價格這張王牌,格蘭仕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成了全球最大的微波爐生産商,去年格蘭仕又宣佈大規模進軍空調市場,那麼格蘭仕還會繼續演繹“價格屠夫”的角色嗎?格蘭仕還能憑著低價戰略構築新的霸業嗎?

    一直帶領格蘭仕在家電市場衝鋒陷陣的俞堯昌最近特別願意給別人講他在空調領域的宏偉計劃,去年剛剛進入空調業的格蘭仕一年內賣出了50萬台空調,今年的目標是賣到180萬,5年後他們要把年産量擴大到800萬台,而800萬這個數字相當於目前全球第一大空調廠産量的兩倍,國內最大的空調廠眼下的産量是200萬台。在市場上一片投資過剩、供大於求的呼聲中,這句話多少有些不合時宜,那麼投資數億殺入空調陣營僅僅一年的格蘭仕,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呢?

    廣東格蘭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俞堯昌:“廣東有一家企業,當時引進了三菱電機,一條生産線是5個億人民幣引進,而且每一台空調給人家的專利費是多少呢,還要300多塊錢,我們現在同樣拿過來的這個裝備,生産效率各方面都比它還高的時候,算下來就兩千多萬,3000萬都不到,這個不能比。”

    5個億的設備3000萬拿過來,這樣的發財招數,怎會有人上鉤?

    廣東格蘭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俞堯昌:“在法國,工人一天做6小時,一週原來是做5天,現在罷工是一週4天,那麼也就是一週只有24小時。我們這裡是三班倒,24小時不停地轉,我這一天做它一週了,而工資只有它二十分之一、三十分之一。那麼,我現在問你了,你自己生産這一台空調要3000元,我給你生産只要兩千元,你幹不幹,你搬過來,我幫你幹,利益驅動嗎。多餘的生産力把它發揮出來,有你的股份,也有我的股份。”

    俞堯昌的算盤打得確實精,既然同樣的空調産品在中國製造,成本會低5、6倍,那麼就請你搬來你的設備,讓他替你生産,國外6天的工作國內1天干完,剩下5天,設備他接著用,創造利潤和你分,這樣一舉兩得的事情當然有人合作,余堯昌就這樣引來了20個億的一流設備,搶來了一年120萬台空調的國外訂單,把實現 800萬目標的籌碼壓在了出口上。(趙悅 于浩 劉賢霞)


責編:小荷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