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色經濟始於南昌
為了紀念建黨80週年,《中國財經報道》組織了紅色財經之旅特別報道組,到當年的紅色根據地追尋革命先輩的經濟實踐歷程。南線和北線兩個攝製組6月14日出發,歷時16天、行程近3000公里,南線途徑南昌、井岡山、吉安、贛州、瑞金和福建的長汀、龍岩,北線途徑西安、延安、山西五台、西柏坡、石家莊等地。一路上,他們尋訪到了很多當年經濟工作的舊址,那裏的一桌一椅,實際上都是中國紅色財經發展的見證,而這些舊址也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紅色財經發展的腳步。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以紅色金融為主線,來回顧一下黨的這段紅色金融之旅。我們的第一站是南昌, 那裏是紅色金融實踐的發源地。當年的南昌起義軍非常重視財經工作,專門成立了財經委員會,主席就是林伯渠同志。
當時起義的經費就是由他負責籌集的,從此以後,林伯渠同志一直是我黨財政金融工作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財政金融工作就是從這個房間開始的。
當年起義軍的財政工作已經進行相當有條不紊,不僅廣泛在民間籌款,有完善的收款手續,而且發佈了一系列減免稅賦的公告。在南昌起義從籌備到發動不到十天的時間裏,能做到這一切難能可貴。
在南昌起義之後,林伯渠同志也一直在國家銀行和經濟委員會等部門任職,為我國的財政金融工作做出過重要貢獻。
(2)紅色銀行東固探源
林伯渠同志去世以後,在他的遺物裏人們找到了一張珍貴的東固平民銀行發行的紙幣,這是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發行的第一批紙幣,而坐落在江西吉安的東固平民銀行,也可以説是紅色金融發展史上最早建立起的銀行之一。
東固四面環山,易守難攻,當年曾是第二次反圍剿紅軍的主戰場之一,毛澤東在他的《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中有“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的詞句,其中説的白雲山就是東固鎮後的那抹若隱若現的遠山。陳毅元帥也在這裡留了一首詩“東固山勢高,峰巒如屏障,此時東井岡,會師天下壯”,可見東固在中國革命史上佔有一席重要的位置。東固平民銀行坐落在當年東固鎮最繁華的一條街道上,如今這裡仍然是東固的一條主要街道。
當地的人都自豪地把東固平民銀行稱為人民銀行的鼻祖。早在1928年,為了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軍民集資共同建立了這座銀行,並於1929年發行了第一張紙幣。後來它發展成為江西工農銀行,1932年與閩西銀行合併,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也就是現在人民銀行的前身。
據當地老人回憶,當年東固平民銀行信譽很好,紙幣兌換現洋可以做到隨到隨兌,連外地來做生意的商人,都認為東固銀行的紙幣過得硬,靠得住,有的還將銀元換成紙幣,以便攜帶。當地農民甚至將新印的紙幣作為賀禮送給親朋好友,以示尊敬和誠意。
東固銀行旁邊的這棟小樓是消費合作總社,據工作人員回憶,白天銀行的工作人員幫助消費合作總社做生意,晚上消費合作總社的人幫銀行印紙幣,這可以説是當年的一種銀企合作的形式。可見當年的經營形式是依據實際情況制定的,相當靈活。
(3)紅軍造幣廠——第一枚紅色銀元誕生的地方
東固平民銀行發行的是紙幣,而在井岡山根據地當時紅軍雖然沒有建立自己的銀行,但卻製造和發行了紅色金融史上第一塊銀圓。
位於井岡山上井村的紅軍造幣廠,是紅色政權建立以後的第一家造幣廠。造幣廠的老房子已經在1929年井岡山失守的時候被國民黨軍隊燒燬,現在的房子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貌重新修建的。房子雖然是倣造的,我手裏的這塊銀元卻是當時生産的貨真價實的銀元,銀元上面有一隻鷹,鷹的翅膀上刻著一個“工”字,這是因為當時倣造的是市場上廣泛流通的墨西哥鷹洋,為了和國民黨統治區的銀元相區分,特地打上了一個“工”字,所以被稱為工字銀元。
隨行專家許樹信告訴記者,由於當年國民黨部隊對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造幣廠是在相當困難的條件下,就地取材建立起來的。即使如此,毛澤東同志在一次視察造幣廠的時候仍然指示,鑄造的銀元要足色足量,以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4)蘇維埃國家銀行注重貨幣信譽
成立銀行、發行貨幣,為紅色金融體系的建立積累了豐富而必要的經驗,也培養出了大批技術人才。隨著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成立一家屬於自己的銀行的需要也越來越迫切。1932 中國人民銀行的前身——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誕生在當年的紅色首都——瑞金。我們在瑞金葉坪蘇維埃國家機關的建築群中見到了當年的國家銀行。這棟建築看起來並不起眼,但當時它是蘇維埃政權的金融中心。
這原是一家農民的住宅,國家銀行成立後,樓下小廳就成了銀行對外營業室,樓上則是工作人員的辦公室兼臥室。
地方雖然小,整個蘇埃國家的金融運作卻都在這裡進行。從保存下來的文件中我看到,當時制訂了很多管理條例,會計、決算、審計制度也很完善。
研究了幾十年黨史的原瑞金黨史辦公室副主任曹春榮告訴我們,當時由於戰爭的需要,國家銀行的主要任務就是發行紙幣。
原瑞金黨史辦公室副主任曹春榮説:“國家銀行發行紙幣,它特別注意發行紙幣的數量跟當時經濟水平的一致,保證幣值的穩定,這點作為國家銀行行長的毛澤民來説他想了很多辦法。”
在維護紙幣信譽保證兌換方面,當時的國家銀行也做了大量工作。國家銀行的紙幣是一元紙幣可以兌換一元銀幣,開始都很好,後來有一段這個謠言出來了,説紙幣不能兌換了什麼的,群眾很恐慌,都想來兌換,毛澤民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就指示銀行工作人員一定要保證兌換,他在那個時候就廣泛地設立了一些兌換點。
有一次呢,銀行裏庫存的這個銀元已經不多了,那麼這時候銀行的工作人員大家有的著急了,説這怎麼辦?毛澤民説這不要緊,還是堅持要兌換。過不久從外邊進了一批物資,老百姓看到這些寶貴的物資,他就不再兌換銀元了,就用紙幣直接兌換物資了。
(5)永遠的長征
隨著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蘇維埃國家銀行被迫搬到了瑞金西面的雲石山。不久紅軍開始了長征,蘇維埃國家銀行的長征之路也正是從那裏開始的。
從1934年7月到1934年10月,蘇維埃國家銀行長征前的最後三個月,在這幢老房子裏度過的。
1934年10月16日的晚上,蘇維埃國家銀行的14位工作人員連同100多位挑夫,帶著他們幾乎全部的家當踏上了漫漫長征路。他們帶走的有幾十擔銀元、兩擔金子、幾十擔國家銀行的紙幣甚至還有印刷機、紙張等材料。在長征的路上,機器、紙幣等陸陸續續地被扔掉、燒掉,銀元也分配給紅軍戰士保管,但象徵著銀行信譽的兩擔金子都被一兩不少地帶到了陜北。在14名國家銀行的工作人員中,有6位把他們的終骨埋在了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6)走進邊區銀行
人們常説建築是一部無言的歷史,儘管歲月流轉,物是人非,但當年的建築卻始終默默地佇立在那裏向人們訴説著前程往事。陜甘寧區區銀行舊址1941年落成,已經經歷了60年的春秋,是目前所有革命根據地銀行舊址當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是陜甘寧邊區金融活動的一部見證。
同目前很多大城市裏面最雄偉的建築往往是銀行大廈一樣,陜甘寧邊區銀行也是當年標誌性建築。目前這座兩層樓建築的2層已經辟為陜甘寧邊區銀行紀念館,而1層依然保持它當年的模樣。進入邊區銀行第一個房間就是當年的會計科,儘管這座樓從外邊看是一座2層的平凡的樓房,但是它的裏邊仍然按照陜北人熟悉的生活習慣蓋成窯洞的模樣,儘管這裡已經經過整修,但是它的窗欞依然保持著60年前的顏色。第二個房間是出納科,當時這個桌子邊上就坐了6位工作人員,據曾經在這裡工作的老同志介紹,一般出納科的科長就坐在這個位置,6位工作人員在一塊工作顯得非常擁擠,每個人的辦公區域就是一個抽屜大小。第三個房間就是陜甘寧邊區銀行的券務科,當時銀行各種黃金、銀元和現鈔就從這裡支出,再由銀行的工作人員騎著馬、騾子或步行走上黃土高原送往邊區的各地。這座樓房現在已經成了歷史的見證,通過當年的桌椅和當年的房間,我們仿佛依然可以看到那時銀行裏的年輕人們忙碌的身影,聽到他們快樂的笑聲。
(7)邊區銀行裏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陜甘寧邊區政府當年非常注重農村貸款工作,邊區銀行的工作守則就是一首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歌中唱到的一部分銀行貸款注意事項,在如今的金融工作中還在被沿用。
毛澤東在邊區高幹會上曾説到,增加農業貸款幫助農民解決缺乏耕牛農具的困難,是一個及期重要的政策。邊區銀行非常注重農業放款工作。農業放款的數額位於其它各項放款項目的首位。1941年農業放款達到了17萬3千元,到1942年就達到了800萬元。邊區銀行的農貸支持了農業的發展。而恰恰是農村貸款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這項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農民為了表達感謝之情專門繡了一個毛主席像,贈給了綏德分行。
在第6條裏我們看到:第6放款手續要簡單,太得麻達群眾不喜歡。
記者問:“這個太得麻達是什麼意思?”
陜甘寧革命根據地史研究會副會長魏協武解釋説:“太得麻達是陜北的方言,麻煩的意思,簡化手續。”
(8)中國人民銀行從石家莊走來
1946年,陜甘寧邊區銀行與晉綏邊區西北農民銀行合併,成立新的西北農民銀行,1948年12月1日,在中國金融貨幣史上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西北農民銀行和屬於晉察冀邊區的華北銀行、以及山東解放區的北海銀行合併,在石家莊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同一天,發行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簡稱人民幣.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説的“第一套人民幣”。
記者來到1948年12月1日成立的中國人民銀行的舊址,現在從表面上已經看不出它的原貌,與手中拿著的中國人民銀行舊址的畫片相比,它已經面目全非.但是從側面的青磚和結構上還是能夠依稀見到它的舊貌.
走進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歷史早已不再,經過再三努力,我們也只是在地下室入口的門框上拍到了一點殘留的舊貌。在附近住了30多年的王延山老先生給我們講述了他所見到的舊址模樣,還拿出了曾經拍攝的舊址照片.
當時晉察冀邊區銀行的副總經理何松亭提出,要用“中國人民銀行”這樣一個名字.47年10月,董必武致電中央,未來的中央銀行定名為“中國人民銀行”.經中央批准之後,決定用“中國人民銀行”這個名稱.
1948年11月初,董必武提出,要在平津解放前,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解放區統一貨幣,於是將原定在1949年1月1日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的決定,提前到1948年12月1日,同一天上午9時首次發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後來簡稱人民幣,原華北銀行總經理南漢宸任中國人民銀行總經理.第一套人民幣上的行名、年號和面額均出自於當時已出任華北區政府主席的董必武之手.
從戰火中走來的紅色金融事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我們已經建立起從中國人民銀行到各大商業銀行,從保險公司到證券公司等一整套完備的金融體系,並成為維護和支撐我們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革命精神不朽,創新意識永在,80年彈指一揮,我們的紅色財經之旅將永遠地走下去!(胡瑩 劉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