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造假為何年年有?主營業務為何年年換?委託理財為何不規範?!
|
|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為何年年有?
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何年年換?
委託理財為何不規範?
中國的上市公司有許多現象是值得人們思考的,從8月14日起,《證券之夜》欄目特別製作“公司三問”,探討了這三個話題。8月14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為何年年有?”8月15日,“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何年年換?”8月16日,“委託理財為何不規範?”
一、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為何年年有?
在我們的證券市場上,從瓊民源開始,到“煉”出四大貪官的東方鍋爐、瀕死的企業充好漢的‘ST紅光’、政府文件也敢造的‘藍田股份’,以及專門有一個做假帳班子的‘鄭百文’,一直到最近被揭露的‘銀廣夏’問題,確實可以説是財務造假年年有,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很多投資者感到股市中上市公司陷阱的存在,從而使自己的投資受到了損失,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連公司自己都應該知道是違法,但為什麼屢見不鮮?
有些公司造假,和市場的投機、做莊行為是不是有密切關係呢?
這和以前的會計制度不完善、仲介機構的徇私舞弊有沒有直接關係?
一般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主要體現在惡意的利潤操縱和會計調節,但是對於這樣的造假,一般投資者又很難讀的出來,他們該相信誰呢?
二、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何年年換?
在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上,我們很少會見到公司的主營業務今天換這個,明天又換哪個的,但是這種現象在我們的證券市場上卻是曾出不窮,如99年開始的網絡熱,以及近兩年來的重組熱,那麼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何在呢?這是不是由於很多上市公司不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環境而造成的?
三、委託理財為何不規範?
目前市場有一種上市公司熱衷委託理財的怪現象。據記者的初步統計:
今年3月至7月初, 有26家上市公司簽署了委託理財協議。
進入7月, 有1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委託理財
截止8月初,
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委託理財的具體情況。
在監管層首次要求上市公司在2001年中報中披露委託理財前,多數上市公司對委託理財之事往往存在"先斬後奏"或"斬而後奏",感覺遮遮掩掩。有關上市公司委託理財,在政策上到底是怎樣規定的?
詳情請看《證券之夜》8月14日至8月16日“特別關注”--公司三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