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導視    市場新聞    欄目薦文    市場調查    市場文化





PT永久還能永久嗎?


  採訪永久公司,我們事先與公司取得了聯絡,公司有關人士並沒有拒絕,這似乎是一個好兆頭。然而當記者來到永久公開披露的辦公地址,也就是上海市周家嘴路1357號,看到的卻是永久破舊的大門和幾個已經停工的廠房,永久的生産似乎已經全部停産了。

  這時,永久公司董秘授權代表袁志堅出來迎接了我們。袁先生向我們解釋説,現在永久的南廠區正在拆遷,今後這裡將按照規劃建成居住小區。目前,這裡的生産已經搬到北廠區,隨後他領我們來到了僅有一街之隔的北廠區。這裡的生産仍在繼續,一切還井然有續,某些PT公司破敗、淒涼的景象似乎在這裡並不存在。袁先生告訴我們,永久目前的生産還比較正常,自行車的生産規模近120萬輛,但與鼎盛時期三百多萬量的生産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

  永久曾是上海的驕傲, 1949年就開始生産“永久”牌自行車,至今已累計生産自行車近9000萬輛,上繳國家利稅近32億元。93年10月,公司進行改制並成功發行A、B股。當時手裏一下就有了兩三億的資金,有了錢就好比有了血液,永久要大展宏圖了。

  但隨後也就出事了,95年永久股份的效益就開始滑坡;98年首次虧損每股就虧了0.64元;99年虧的更多,達1.28元;2000年公司雖壓縮了費用,分流了人員,但病根難除,仍是虧損巨大。

  去年年底,公司董事會在《上海證券報》發佈提示性公告,上海輕工控股集團公司與天津南工、淄博華雲簽定了國家股股權託管協議,這給公司扭虧帶來了一線希望,然而時至今日,重組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這使得公司希望通過重組實現2000年扭虧的最後一絲夢想也破滅了。

  關於永久由盛而衰的原因,永久的負責人都不願意多談。

  在永久公佈的有關資料中,不難發現永久股份在上市之初投資的分廠、聯營廠就達十幾家之多。我們對其中兩家規模比較大的分廠進行了造訪,看看他們現在的情況。

  上海永勝自行車公司,當年耗資近八千萬元投資建設,這裡曾經是永久引以為豪的地方,當年與臺商合作,計劃建成年産二十萬輛高檔自行車的生産規模。現在永勝的廠牌已經淹沒在雜草叢中,在廠門外,記者提出進廠拍攝,但被婉言拒絕了,因為永勝已經嫁給了鳳凰。門衛蔡師傅告訴記者,永勝是93年投資建設94年投産的,當初這裡有四五百工人,但這麼大的一個廠子生産了沒兩三年就停産了,現在設備放在這裡一直閒著。望著不遠之處現代化的廠房,蔡師傅説他是看著永勝長起來,也看著他倒下了。

  而永久的另一家聯營企業----永久股份五角場分廠,更已是人去廠空,目前已經更名為上海私營經濟園區。不過走在偌大的廠區內,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輝煌的情景。

  在我們的記憶中,永久自行車曾經作為三大件的標誌,很多家庭都因為擁有一輛永久自行車而高興。在永久工作了三十年劉師傅談起當年同學、親朋好友、託人找關係搞自行車票子的事情還歷歷在目。然而面對永久公司淪落為PT的命運,劉師傅不想多説什麼?

  但劉師傅私下跟我們説,由於永久的不景氣,職工收入也很低,我們現在在親屬面前、朋友面前,甚至家裏都有點抬不起頭來。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尊嚴來自於實力”這句話已經成為永久的宣傳口號。公司負責人在採訪中坦言,公司淪落為PT,其所有的榮耀都已經屬於過去;現在最需要的是踏踏實實,臥薪嘗膽,爭取實現2001年扭虧為盈。

  公司總經理顧覺新告訴我們:“扭虧最大的可能,實際上最大的可能是南區土地置換以後這塊收益的記入,作為營業外收入是扭虧的最大保障。”

  在永久公司的會議室裏,“振興永久”這四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這是1986年江澤民總書記在任上海市委書記期間為永久的題詞。永久的員工説,每當看到這個題詞,都有愧疚感,都趕到肩上的擔子的沉重。永久公司的負責人在我們的採訪中最後表示。 “一定要把永久作好,一定要對得起江總書記曾提出地“振興永久”這個題詞;一定要對得起股民;第三要對得起員工。”

  在我們記者的採訪過程中,不僅是永久的職工,很多投資者、消費者都不希望永久----這個曾經為國家作出過巨大貢獻的老企業倒下去。

  面對PT的壓力,我們想這種壓力對永久本身也許是一種好事,因為我們的企業有一個特點,就是內在動力的不足,而一種外在的壓力能否把這個PT永久壓縮成一個新生的永久,我們期待奇跡的出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