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中經開十年賭四命(二)——“327”事件篇
【2001.08.27 10:01】 |
|
1996年至今,每年的2月23日,上海的古先生黎先生總會聚在一起,聊一聊1995年"327"國債期貨那場大撕殺。時間慢慢癒合了傷口,從最初的憤懣、長吁短嘆到如今的心如止水,2月23日已沒有當時憑吊的意味而純粹變成了一種儀式。
古先生和黎先生是那次博奕的輸家,他們一位當時位居萬國證券國債部負責人,曾經設計了一系列的行動方案,另一位隸屬遼國發陣容,衝鋒于前沿陣地。在原萬國首領管金生身陷大獄,遼國發老總高原、高嶺二兄弟不知去向的今天,古黎二人成了還願意説話的最權威人士。
8月22日下午,上海漢口路的一家賓館裏,古先生在記者的多次請求下,談及了"327" 事件。三個多小時的談話停頓後,窗外午後的陽光早已變成昏黃的燈光,屋內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靜。
厚"此"違規薄"彼"違規
國債期貨市場是1993年底由上交所提出並經財政部、人民銀行批准而設立的試點,最主要的目的是刺激國債市場,使國債能順利的發出去。但良好的願望卻演變為一場金融災難。
當時市場上雲集了眾多著名機構,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三家:有財政部背景的中經開,由中國證券"教父"管金生統領的萬國及以路子"野"著稱的遼國發。
據古介紹,上交所曾對每家機構的倉位有過明確的限制,後因種種原因不得不一再更改,但仍有個大致的範疇。當年萬國證券顯赫一時,實力強大,因而有50萬口的開倉數額,位列各機構之首,中經開大致相同。當時機構之間互借倉位的現象非常普及,雖不合規,但沒有弄出事端,上交所也樂得睜只眼閉只眼。
對"327"品種的青睞是因為其時限短,92年發行的三年期國債95年7月即將交付,這給了市場極大的投機空間。雖説多空雙方就"327"品種年利率低於當時銀行利率因理解相棄而使該品種價格有所波動,但更大程度表現為多空方單純的資金角力。例如,在2月23日之前的數周,萬國在"327"品種上為多頭平倉,而中經開恰恰相反是空頭平倉。
2月9日,中經開以多頭入場,而萬國、遼國發則更換了角色,變成了空方,多空爭戰在當月23日達到了極致,當天開盤多方連續挺進使局勢呈現一邊倒,而收盤7分鐘,空方瘋狂反撲,欲置多方于死地。如今令人記憶最深最著名的就是萬國那筆700多萬口的空單封停。這一筆空單也將中國的國債期貨市場給打掉了。
據古透露,在上午的交易過程中,管金生曾發現出自無錫國泰的200萬口空單,當然他明白其幕後操作者是遼國發。為此管找到了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要求停止當天的整個交易。理由是局勢已失控,多空雙方均存在大量違規行為。現在看來這也是尉的最後一個機會,抓住了,不僅可以拉管金生一把,更可以使自己的危機消于無形。可惜尉放棄了。這一事件也直接導致了尉文淵的下臺。
2月23日交易結束後,上交所宣佈交易結束前7分多鐘的交易行為無效,管金生瘋狂的舉動沒有收到任何效果。但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並不能因為管金生的那筆空單數額巨大來單純取消其交易行為,而對當時無其他明顯違規特徵的交易行為予以承認,比如以中經開為首的多方,其交易數量也遠遠超過了其指定倉位。合理的解決方式應該是取消當天所有交易。
70億元之迷
但據有關人士透露,,中經開帳面並未贏利。這種説法首先讓記者大吃一驚:期貨市場是個絕對的"零和遊戲",一方輸了,肯定有相應的一方賭贏相同的錢。據測算,當時國債期貨的輸贏在70億元左右。萬國、遼國發是絕對的輸家,中經開肯定是大贏家,如果説帳面沒有盈利,那數十億元的鉅額資金難道會不翼而飛?
按古先生的説法,這應當是很容易調查的事情,尤其是對"327"事件發生後,中央組成的以財政部、人行、監察局、安全部、證監會等六大部委的調查組來説更不是一件難事。即使事隔六年的現在,事情也可以弄得水落石出。因為交易記錄保存在電腦裏,各種單據還可以查到,交易出自哪家席位一目了然。至於為何中經開沒有贏利,古先生不願意過多糾纏,黎先生更是諱莫如深。
但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提供了另一種思路:是否在機構席位下的倉位並不屬機構所有,這類似于如今股市上的"代客理財",説難聽一點,即"老鼠倉",而且風險可以設定為零。因為交易前草擬一份協議,若交易贏利,則協議生效,收益歸個人;若交易虧損,則毀掉協議,由公家承擔損失。
在記者就這一運作模式再次求證古先生時,他認為市場上肯定會有人這麼幹,因為如此操作十分簡單,而且隱蔽性強,但若都用此方式則太過顯眼。古説,在2月23日這天誕生了很多億萬富翁。據傳,這些人當時就離開了期貨市場,甚至連股票也不碰,做起了實業。
管金生為何孤注一擲
古先生介紹,由於種種原因,他沒有參與"327"事件中萬國最後一週的交易事宜。他離開時萬國的倉位是70萬口空倉,如果按平倉計算,70萬口空倉將近虧損2.8億,但由於當時12%--15%的保值貼補率尚有2億多的收入,如此算來萬國當沒有多大虧空。
至於管金生為何孤注一擲,古表示難以理解。興許管覺得自己太過強大,骨子裏的自信使他敢冒跨掉公司的風險。萬國證券是股份制公司,其當時在國內的地位全靠管金生一人打拼而來,監管對管而言形同虛設。但對2月23日交易的最後分鐘管金生最後的瘋狂古先生表示理解:管不願意看到親手打下的江山又毀在他自己手裏,於是以命相博。如果成功,興許能轉危為安。"但管的肉身撞到的是如岩石一般堅硬的中經開。
"327"事件後,六大部委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曾對古進行了嚴格盤詢,在闡述為何做空時,古的理由很堂皇:"一、根據當時《政府工作報告》的思路,我國經濟發展將有良好的預期,通貨膨脹將持續下降;二、儘管當時327品種的年利率僅為9.50%,低於銀行利息,但那時的保值貼補率約為12%,故實際利率仍達到20%以上;三、按市場經濟規律,貼息僅為權宜之計,而當時的金融債券並未貼息,故對貼息的出臺認識不足。"
輸嬴早有天命?
對2月9日入場做多的中經開,據説調查組同樣進行了"為何做多"的質詢,但每個明眼人從背景中皆看得出問題:當時中經開的董事長剛從財政部副部長的位置退下,總經理則是財政部綜合司司長。中經開選擇2月9日入場做多,據透露,當時貼息的方案已制訂完畢。
調查組工作之後,將"327"事件定性為"違規操公司作",古作為直接操作人,與公司另一位工作人員一同受到處罰,對中經開則無任何涉及。
1995年4月,萬國召開董事會,管金生辭去職務,5月被公安機關逮捕,96年春節,被宣判17年有期徒刑,罪名為貪污、挪用公款40余萬元。萬國公司經次一仗,損失14億元,元氣大傷,不久被重組。
另一空方主力遼國發被判"金融詐騙罪",其首領高氏兄弟至今下落不明。
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近日曾表示,希望對六年前的"327"國債風波做重新的評判。"該事件給管理層帶來的反思應該是多方面的、長期的。"古説。
比如説違規持倉、交易所沒有完備的預警工具,在事件初露端倪時沒有任何一家部門提出恰當的意見等等,但問題的關鍵是:究竟誰放了勝負手?
沒有財政部出臺的貼息方案,即由9.50%的利率提高到12.24%就很可能沒有"327"國債風波,至少多空雙方的輸贏沒有這麼大。
(未完待續)
《摘自橋訊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