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導視    市場新聞    欄目薦文    市場調查    市場文化





區分“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 【2001.08.13 10:14】


  許多投資者把此次國內股市的大幅震蕩理解為股市泡沫的破裂,擔心中國將步東亞各國的後塵陷入金融危機。然而,這種恐慌實無必要,因為這既缺少對當前宏觀經濟基本運行情況的理性思考,又對“泡沫”、“泡沫經濟”等經濟學用語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

  中國不是泡沫經濟

  判斷中國是不是泡沫經濟,至少要考察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什麼是“泡沫經濟”?第二,當前中國的宏觀經濟情況如何?用“泡沫經濟”來描述是否合適?

  雖然經濟學家對於如何定義“泡沫經濟”迄今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但概括起來,有這樣幾點共識:其一,所謂泡沫經濟,指的是經濟中虛擬成份的比重超出了實質經濟的承受能力,經濟結構出現嚴重扭曲;其二,在泡沫經濟形成以後,某些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上的預期邏輯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泡沫經濟下,即使價格已經很高,由於需求極度旺盛,大多數市場主體仍然預計價格會進一步升高;其三,公眾行為的非理性化致使相關市場的不確定性激增,市場規則失效。傳統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供求決定均衡的價格與交易量。但是在預期邏輯改變之後,會出現價格越高、需求越旺的非理性的結果,需求曲線相應變為向右上方傾斜。若短期內供給量相對不變,而需求遠遠超過供給,那麼供求曲線就不會有交點,因而市場上不存在穩定均衡。所以,要麼在泡沫經濟尚未形成規模之前生成適當的干預機制來解決這種市場失靈,要麼就只能等待經濟在價格狂飆難以為繼之時的徹底崩潰。

  再來看中國經濟的基本情況。今年上半年中國整體經濟增長約為8%;工業産值同比增長11%;外貿出口1245.7億美元,同比增長8.8%;國際收支呈現順差,外匯儲備超過1800億美元,人民幣匯率穩定,説明中國在實質經濟層面有良好的表現。據國家統計局官員稱,當前中國物價變化保持良性狀態,物價總體上不存在通貨膨脹的危險,説明長期疲弱後的市場開始穩定地恢復信心。貨幣供應量增長適度,利率保持穩定,股票市場融資規模大幅度增長,居民儲蓄增長速度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繼續下降,説明金融運行健康平穩。積極的財政政策、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糧食流通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以及列為今年工作重點的經濟結構調整等,有效地刺激了內需和供給的增長,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國際背景下保持了中國經濟的一枝獨秀,説明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不斷增強。除此之外,北京申奧成功和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即便是在股市發生劇烈波動的這段時間裏,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也依然保持著良好的態勢,把這説成“泡沫經濟”乃至“泡沫經濟的崩潰”難免牽強。至此,我們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中國當前的整體經濟絕非泡沫經濟,不必為此而恐慌。

  經濟泡沫未必形成泡沫經濟

  中國不是泡沫經濟,但是不等於説中國經濟或中國股市中沒有泡沫。事實上,經濟泡沫是大量存在的。但不必為經濟泡沫恐慌,因為它與泡沫經濟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經濟泡沫未必形成泡沫經濟,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説,經濟泡沫是現代經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經濟泡沫是信用經濟的必然産物。信用經濟的規模是加速擴張的,而且信用結構日益複雜,在信用貨幣的基礎上不斷衍生出新的金融産品,它們與實質經濟的距離越來越遠,有的甚至毫不相關,至此,虛擬經濟已經成為任何現代信用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理論上,虛擬的經濟成份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有實質經濟對應的和沒有實質經濟對應的,後面一種虛擬成份就是所謂的經濟泡沫。但這種劃分對微觀主體沒有什麼意義,因為無論有沒有實質經濟成份對應,他們所使用的虛擬成份在功能上完全相同。所以,在微觀層面甚至局部經濟中討論經濟泡沫的存在與否、數量多少,都顯得不那麼恰如其分。

  經濟泡沫産生的根源決定了它對經濟影響的兩面性。正面效應往往被人們忽視,但其重要性並不因此而被抹煞。信用貨幣對經濟的潤滑作用、對經濟運行效率的提高以及信用體系的構築,説到底都是借助了虛擬的經濟成份才得以實現的。經濟泡沫的負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經濟泡沫往往造成繁榮的假象,所以容易受到追捧,具有自我強化的機制;又由於形式上虛擬經濟的發展可以完全脫離實質經濟,所以虛擬經濟具有超出實質經濟承受範圍的傾向。當經濟泡沫惡性發展時,或者説,如果對經濟泡沫的負面效應不加控制的話,結果就會表現為泡沫經濟。因此,經濟泡沫問題在宏觀經濟層面特別是對經濟結構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每一個現代經濟中都不可避免地充斥著大量經濟泡沫,但並非都以泡沫經濟的形成與崩潰而告終。對那些典型經濟進行重點研究,顯然是我們尋找避免泡沫經濟關鍵點的最佳途徑。

  新興市場似乎比較容易感染泡沫經濟。這是因為新興市場大多脫胎于落後經濟,對財富極為渴望,容易被虛假繁榮所迷惑,有經濟泡沫惡性發展的基礎。新興市場的成長速度很快,但往往是有信用經濟之“形”而無信用經濟之“實質”,市場制度遠不完善,有發展成泡沫經濟的可能。同時,新興市場往往過早開放金融市場,結果容易受到外資的衝擊,隨即加速了泡沫經濟的崩潰。

  與那些發生了泡沫經濟繼而導致危機的國家相比,中國的確有自己的幸運之處:首先,與小國經濟相比,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因而,我們的經濟架構比較完整;經濟各部門的發展相對平衡;各種資源相對豐富;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內需潛力巨大……這些優勢決定了我們的經濟承受能力更強。其次,中國採取的是漸進式改革。因而,我們有充分的時間去認識市場制度、去理解市場規律、去摸索市場運行機制,逐漸地尋找到中國與市場經濟的契合點。第三,中國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在實踐中日益提高。整頓海南房地産熱、廣東國信破産都是及時扼制經濟泡沫惡性膨脹的成功案例。另外,逐漸深入金融部門改革,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繼續規範資本市場運作……表明中國已經認識到現代信用經濟的特點,對虛擬經濟運行給予充分重視,希望通過對市場制度的完善從根本上抑制泡沫經濟的形成與發展。

  雖説目前中國沒有形成泡沫經濟存在不少偶然因素,但是長遠來看,也有一定的必然性。比如,監管機構對股市資金的規範,對機構投資者市場行為的規範,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治理結構的要求,等等,許多在短期內可能是利空的政策無疑都是長期重大利好。因為這些正是完善資本市場、防範泡沫經濟的有效舉措,無論投資者、上市企業還是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都將從中受益無窮。

  股市出現大的波動,一定有其內在的和外在的原因。但盲目的恐慌不僅沒有必要,而且十分有害。信用經濟以“信”為本,市場信心一旦動搖,必然對複雜的信用體系造成傷害,從而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使經濟陷入長期低迷甚至倒退。市場信心不穩是不成熟市場的通病。因此,在發展資本市場的問題上,健康的投資心理與健全的監管體系同樣重要。

  《摘自橋訊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