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保險公司在中國無利可圖
|
|
現在唯一阻礙中國儘快加入世貿組織的問題,就是它最大的兩個貿易夥伴--美國和歐洲--
就保險問題發生的爭執了.問題的核心是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是否應繼續享
受中國政府給予它的特惠待遇,使其歐洲競爭對手繼續處於不利位置.各主要國際保險巨頭
都在不遺餘力地敦促它們各自的政府為利益而戰,看來馬上要有一場好戲上演.
但是,這些企業可能弄錯了.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對野心勃勃的西方保險公司一直是個難題.
一方面,亞洲地區有一些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同時,發達地區的保險業已經沒有進一步
發展的空間.而另一方面,沒有人能保證增長快就可以帶來利潤.
長遠來看,如果以增長為唯一標準,那麼跨國公司的地區戰略應該很清楚.在一份即將出臺
的報告中,世界第二大再保險公司瑞士再保險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Kai-Uwe Schanz估計,
中國和印度的保險市場到2005年規模可能翻番.相比之下,大多數在97-98金融危
機中受到重挫的亞洲市場,形勢卻繼續惡化.
另外,已經向外國保險公司開放的東南亞市場正瀕於崩潰.而印度和中國的市場高度集中,
而且剛開始走向開放.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外國保險公司已經控制了大約一半以
上的人壽保險市場.而在中國,它們佔有的市場份額不到1%,在印度市場中則更低.
增長率可能會欺騙你的判斷.以中國為例,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被認為是亞洲最具發展前
景的市場.即使到2005年,保險市場規模能擴大兩倍,中國的市場仍然僅能達到瑞士的
規模.如果到2010年再擴大兩倍,可能達到意大利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增長率並不
能説明外國保險商能從這些市場中賺錢.
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失去它的吸引力.但跨國公司的中國業務幾乎都沒有盈利,最好的
估計是只有最早進入中國的美國國際集團曾經有少量盈利,現在則大致持平,所有其他公司
都在賠錢.業內人士表示,不管有沒有世貿組織,這種情況都不大可能很快轉變.在目前爭
奪執照的鬥爭中,勝利者最終可能會反過來羨慕那些失敗者.
在中國(一直到1980年代開始才有保險),保險業無利可圖部分是因為能支付保單的僅
僅是那些高收入者,而且推銷保險的唯一方法是派代理人登門推銷,再也沒有比這成本更昂
貴的推銷方式了.在發達國家,保險商完全依靠投資收入盈利,因為保費收入非常少,根本
不足以支付賠償和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在中國,保險公司的投資方式被限定為低收益的銀
行存款和政府債券.中國現在計劃允許保險公司直接投資于資本市場.但是照中國著名經濟
學家吳敬璉的話説,中國的股市還不如賭場.
保險公司在中國無法盈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紅頭文件的限制.中國保監會主席馬永偉很喜
歡談”擺在外國保險公司面前的黃金時機”.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保監會卻處處束縛外國
公司的手腳.分析人士指出,這就像是20年前的日本一樣,保監會的首要任務不是服務客
戶,而是保護國內行業.保監會可以容忍外國保險公司的發展,甚至可以學習它們的經驗,
但是不會讓它們蓬勃繁榮,這種現狀即使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也不會改變.
考慮到中國對外國保險公司的束縛性管理.如果想完全進入中國市場,外國保險公司必須在
設立分支機構之前耐心地建立代表處並維持上幾年.在這期間,還要想方設法和保監會的官
員們搞好關係.然後,保險公司才有可能在某一個城市開展業務--險種限定在非人壽保險,
客戶群限定於在華的外國人.在人壽保險方面,中國迫使外國公司(美國國際集團例外,這
就是紛爭的起因)與中國本地公司建立合資企業.外國保險公司想進入全國市場(不僅僅局
限于一個城市),只能在國內保險公司內控股25%--只有如此,才可能得到保監會的批
準.
這種規定的目的是,在外國保險公司于中國盈利之前,吸引大量專業人士進入中國並將他們
的經驗傳授給本地保險公司.如果考慮到這些,西方保險公司的企業發展戰略分析師們在研
究是否向亞洲投資,以及向哪投資,投資多少等問題時,就應該考慮得更全面了.
《摘自橋訊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