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導視    市場新聞    欄目薦文    市場調查    市場文化





改革與市場繁榮使中國處驚不變


  美國需求放緩已令亞洲各經濟體苦不堪言,在2001年上半年,日本更陷入了經濟衰退. 初步數據顯示,台灣和新加坡經濟也將收縮.就和1997年的情景一樣,在迅速蔓延的金 融危機席捲亞洲各國時,只有一個國家繼續按照自己的週期運作:中國在今年頭6個月取得 了7.9%的強勁經濟增長.

  差別何在?簡單來説就是改革.在今天的亞洲,改革者就是勝利者.

  亞洲經濟體正面對共同難題.在兩代人的時間裏,中國、韓國和日本都把財力傾注入一些受 到特別青睞的公司,主要是重工業,並通過卡特爾和保護機制悉心照料它們.這種體制性産 能過剩、浪費金錢、無償還能力的公司,以及債務纏身缺乏資金支持新創意的公司,令它們 的銀行飽嗜惡果,這個問題在1997年的金融危機中暴露無遺.

  只有改革才能恢復經濟增長,這包括重整銀行業、讓無償還能力的公司破産、接受解雇和經 濟放緩帶來的後果,之後再通過出口和重振消費者信心,來使經濟恢復活力.

  不過,繁榮的美國經濟卻使亞洲出口驅動型的經濟體繼續我行我素,讓頑固的政府得以逃避 實際的改革.日本和台灣積極尋求支撐原有的體制.它們支持銀行,幫助銀行遮掩壞帳,提 攜無償還能力的公司而不是讓它們破産,甚至花費公帑支持股市.台灣還動用大量資金支持 台幣匯價,又在公佈數據時,隱瞞消費信心和領先指標數據,結果導致過去幾年經濟停滯達 到不可想像的程度.

  另一方面,韓國和中國卻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韓國關閉了三分之二的商業銀行,迫使大 部分商業銀行進行重整,過程中有38%的銀行僱員遭解雇.30家大型財團中,有14家 遭關閉,其他財團則被要求進行大規模改革(儘管尚未完成).不過,如果説韓國是改革英 雄的話,那麼中國就是超級英雄.北京已經從國有和集體企業裁退了4600萬人.它正在 削減政府一半僱員,從800萬減少到400萬,又下令軍隊退出商界--大體上一年內便 完成了.這些改革措施帶來了很大痛苦,以致於人們不禁要問,是否任何經濟體、國家組織 都能從中恢復過來.

  去年這一問題有了答案.中國經濟增長了8%、出口增長28%、零售額增長9.7%、外 來直接投資增長51%.通貨緊縮局面結束.貨幣保持穩定.切斷軍方與商界的大部分聯絡 有助北京徵集關稅和稅收;政府歲入曾經只及GDP的10%,現時已升高到14%.出人 意外的是,儘管裁員達到令人震驚的地步,但消費信心卻升到接近記錄性高度.中國國民相 信他們政府對問題的診斷,並相信開出的處方.在日本,公眾明白的是他們的領袖在試圖掩 蓋嚴重問題,所以儘管裁員相對較少,但消費信心卻一直萎靡不振.

  中國繼續在疲弱的全球經濟中取得進步,還有三個更加具體的原因.首先是較之於其他亞洲 經濟體(台灣除外),中國的低成本和巨大潛在市場對外國直接投資更親和、更具吸引力. 到1999年底,中國累積的外來直接投資為3060億美元,相比之下,日本只有390 億美元.

  第二,中國一直不遺餘力地提高競爭力.在一些行業,如航空業、電信業、銀行業和能源業, 中國始終穩步鼓勵更多的中外競爭,隨著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一政策還將加速進 行.結果是,效率提升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繁榮.

  最後,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始終在努力把出口導向型增長,轉向內需拉動型增長. 儘管科技行業的需求銳減,對中國帶來的影響不如韓國和馬來西亞大,但是中國的出口增長 還是從去年的28%滑落到今年的10%或以下.不過同時,快速的住房改革正越來越多地 使城市居民變成自己住房的主人,因此帶動了一些商品,如門窗、油漆和傢具的銷售.汽車 工業也正在起飛.零售需求增長很快.目前,銀行知道消費者會償還它們的貸款,而國有企 業則無法償還,所以消費信貸在加速膨脹.這一點又與日本相反.自從1970年代以來, 外國和國內經濟學家始終無法促使日本經濟轉向國內需求拉動型增長.

  如果北京繼續改革並化解改革可能帶來的不穩定局面,那麼中國經濟將吹響勝利號角,迎來 似錦的前景.

  《摘自橋訊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