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導視    市場新聞    欄目薦文    市場調查    市場文化





網上交易重畫中國證券業版圖(之二) (接上)


  1998年夏的一天,深圳熱浪襲人.當時身為工商銀行深圳分行辦公室主任的彭建寅忐忑 不安地走進深圳特區證券管理辦公室會議室.只見桌子後面6個人坐成一排,他的椅子卻擺 在6個人的對面.”那感覺,有點兒像審訊.”兩年後,彭建寅已經是深圳工商銀行副行長, 回憶起當初的情景仍心有餘悸.   

  在聽説北京監管部門來了人、存摺炒股可能要出事兒後,這位人民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就做好 了將永別金融業的準備.其實,存摺炒股最初是由彭建寅提出來,卻是從招商銀行和廣東發 展銀行先做起來的.而當工行最終下手後,證監會立刻就盯上了.   

  首先,工行深圳分行搭建起在當時看來大得嚇人的技術平臺.它們投資240萬美元引進了 一套美國UT斯達康公司的通訊交換機設備.這套設備採用了美國最新的7號通信協議,一 秒鐘可以同時接受2000線(4000人同時通話),其容量相當於一個電信數據分局. 而在當時,連深圳電信局系統都沒有如此大容量的交換機,券商就更不敢想了.其次,工行 數萬之多的營業網點是全國所有證券營業部總數的二十倍,加上銀行有集中的清算功能,如 果再任它們發展電話銀行委託證券交易,用不了多久,銀行便可以將證券公司大部分的投資 客戶連窩端進銀行,變成銀行的投資客戶,而證券公司只落得是銀行的一個交易通道.這種 發展前景實在令人堪憂.再其次,證券監管部門擔心銀行在提供存摺炒股服務時與券商分成 交易手續費,從而打破中國金融分業經營的既定格局.   

  但是,大概因為工行的存摺炒股事先已在人民銀行備過案,或許還因為存摺炒股作為提供支 付服務並沒有超出銀行本職業務的範疇,也沒有收費,因此那天談判的結果並不太壞.證監 會居然答應對存摺炒股繼續觀察6個月.隨後在1999年,中國證監會發佈了一個”關於 清理’存摺炒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措辭嚴厲地將存摺炒股定性為”違反《證券法》 規定”,”不符合銀行、證券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分別設立的原則,隱藏著極大的金融風 險”,並要求予以堅決清理.實際上,此後證監會對此是睜一眼閉一眼.存摺炒股就這麼活 了下來.但業內的爭論卻至今不絕於耳.   

  據業內人士透露,存摺炒股之所以屢禁不絕,還是有銀行本身的利益在驅動.首先,證券公 司基本是以營業部為核算單位,而營業部的收入相當一部分來自保證金帶來的利差.據了解, 證券營業部向投資者收取的保證金存入銀行後,可以獲得銀行向證券公司支付的3%的同業 利息,但他們只需向投資者支付0.9%的活期利息,其中2.1%的利差便落入證券營業 部的錢袋.如果一個證券公司有100億元的資金存在銀行,僅利差一項就有2個億的凈利 潤.實際上銀行在提供存摺抄股的同時,也將證券公司的保證金放進了自己的口袋.其次, 有些證券公司開始考慮對整個公司做統一的資金管理、調動和清算,自己的後臺控制中心又 沒建立起來,便想利用銀行大型中心機房的清算系統,在證券公司與銀行總行的接口上來做. 最後,問題就出在銀行最得意的”一卡通”上.   

  對一卡通形式的存摺炒股,以銀河證券副總裁湯世生為代表的相當一批券商領導一直心存芥 蒂.在湯世生看來,”如果存摺可以炒股,存摺就具有普通貨幣的功能.那我們在做統計數 據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把存摺上的儲蓄直接統計在M1上面去呢?”顯然,湯世生認為股市 中的保證金不能算作能直接用於交易的資金M1.   

  湯世生從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一路幹過來,對中國金融企業之間從業務架構、利 益衝突點以及法律規範等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他呼籲:”現在用存摺炒股的方式,或 者用擦邊球的方式打破銀行與證券這種嚴格分工的界線,將會是一個歷史的錯誤.”於是他 提出把存摺炒股改為轉賬炒股.其實就是在一卡通的背後再設一個資本賬戶,但客戶端仍然 為一張卡.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證券公司副總裁講的就更明確了.在他看來,關鍵就是兩點:一是交易 委託指令必須先通過電話或網站進入證券公司而不能進銀行;二是證券公司要把住投資者與 證券公司的交易一級清算,然後再和銀行做資金上的二級清算,交易資料都應保存在證券公 司.這兩點都只為了一個目的--掌握住客戶.   

  在這場爭論中,戴過博士帽的彭建寅作為銀行派的代表也振振有詞.他説,當年之所以有了 存摺炒股的設想,是因為深圳個人金融資産分佈狀況證明,只有閒錢才會存到銀行的傳統儲 蓄理論已經過時.據他介紹,在個人金融資産分佈方面,深圳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即: 深圳居民在銀行的儲蓄、在證券市場的投資以及擁有的實物資産(汽車、房地産)大概是各 佔1/3(大約各為2000億元).銀行的本職是支付服務,因此,完全可以讓資金在銀 行留住,再以支付服務的方式讓資金在銀行體系內封閉運行.比如某人在銀行存有1萬塊錢, 想用其中3000塊錢投資股票,再用3000塊錢投資房地産.按傳統的方法,他一共從 銀行取走6000塊錢.但在現代銀行制度下,其實客戶大可不必把錢從銀行取來取去,因 為證券公司和房地産商都沒有專門的清算銀行,最後他們還是要把這兩筆錢存回銀行.

  因此,在彭建寅看來,不管你是參與資本市場交易,還是貨幣市場或實物市場交易,在銀行 方面其實不過是個人賬戶形式的變化:從個人儲蓄賬戶變成資本(如證券交易)賬戶,或者 變成房地産的最終存款賬戶.   

  銀行方面關於存摺炒股的”辯解”,似乎與券商的希望相去並不遠.據有關專家介紹,客戶 在銀行的儲蓄賬戶與證券公司在銀行的統一交易結算賬戶均為一級賬戶.而在證券公司的一 級賬戶下,有同一客戶在證券公司開立的資金賬戶,視為二級賬戶,目前都掌握在各營業部 手中.下一步,將要由證券公司統一掌握投資者的二級賬戶,並統一對銀行運作.證監會要 求,客戶在買入委託前要先把儲蓄賬戶的資金劃轉至相對應本人的交易結算賬戶.這樣做可 能進一步界定了存摺炒股並不是簡單用儲蓄存摺炒股,而是利用另立的交易結算賬戶炒股, 即轉賬炒股.據了解,轉賬炒股從技術上已經完全可以解決.   

  無論銀行與券商的磨合是否順利,但證券市場的專家已經承認,如果券商不加緊改革,銀行 從旁抄券商的老窩不是沒有可能.   

  鞭打慢牛   

  幾年來,中國的IT人與銀行鍥而不捨地兩面夾攻,終於為各自爭得一張參與網上證券交易 的正式餐券.但進得門來他們才更加意識到,中國網上證券交易的餅依然很小,近期也不會 蒸發得太大.這使得獲得正式身份參與遊戲的各方又開始重新思考:在中國設立網上經紀公 司到底為什麼?   

  就在這個敏感的時刻,最近有報道稱,美國網上證券經紀公司之父──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在網上證券交易走入低谷後,為避免經營困難,于去年收購了在美國證券業聲 名顯赫的美國信託集團(USTrust).令嘉信始料不及的是,美國信託集團最近因違反了美 國銀行保密法被美聯儲和紐約州金融管理部門責令整頓,並課以1000萬美元的罰款.此 案有可能連帶引發客戶對嘉信的信任危機,更會使人們置疑網絡券商的贏利前景.   

  如果放在由財經網站唱主角的一年前,這條消息足以讓中國網上證券市場出現一連串休止符. 但在今天,當主角換棒給了傳統券商後,市場明顯平靜沉穩了許多.自從網上證券交易去年 被納入整個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大棋局之後,它的歷史作用正在悄悄發生改變.   

  來自官方的消息稱,中國在今年11月加入WTO已成定局.雖然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 談判目前主要集中在開放保險和銀行市場上,對證券業還有一段的保護期,但有評論説,自 加入WTO之日起,中國證券市場從市場規則、金融品種、公司運作一直到信息披露、股權 結構等,都要依照國際市場的慣例和規則進行.這對習慣了諸侯割據、愛吃皇糧的中國證券 公司而言,無疑是要過行軍拉練的苦日子了.   

  然而,就在中國證券公司懶起身慢集合時,去年12月11日,美聯儲批准大通曼哈頓銀行 以352億美元收購J.P.摩根投資銀行,這無疑給中國金融領域帶來極大的震動.新成立 的J.P.摩根-曼哈頓金融控股集團的資産規模竟高達6000億美元(中國所有證券公司 的資産相加也不過2000億元人民幣).據悉,大通曼哈頓收購J.P.摩根,正是為了在 獲利巨大的證券承銷和資産管理等領域得到互補.   

  此後,中國不少專家呼籲,無論中國是否能儘快靠近WTO,像J.P.摩根-曼哈頓這樣的 跨國金融控股集團,中國券商是想躲也躲不過的.培育出資産規模和服務水平都能與國際金 融控股集團相比拼的拳頭券商或是金融控股集團,在中國儘管難於上青天,但也已成為不容 回避的日常必修課.網上證券經紀公司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即將問世的.   

  展的優勢不突出,地方性券商諸侯割據的趨勢卻越來越盛.以證監會網站上公佈的證券公司 註冊資本來看,全國101家券商中,有將近1/5的券商註冊資本還不到5000萬元; 註冊資本超過30億元的僅有3家(最高為銀河證券,45億元).這種局面若再發展下去, 有可能降低中國整個證券公司的資本實力.但尋找突破點一直是大難題.   

  中國科學院的潘辛平博士不久前就此向記者發表了個人見解:”目前,證券交易以及金融交 易都是建立在全數據化的交易平臺之上,IT技術架構的改變將直接影響到金融企業的商業 模型,甚至會左右金融行業的制度格局和版圖結構.證監會力推網上證券交易,可能正是想 以技術變革來促進整個證券業的組織變革,而並不是以降低證券交易成本或提升證券交易量 為第一目標.”潘辛平具有網絡安全的資深技術背景,近10年來一直在金融業界尤其是證 券業做兼職顧問,密切關注並參與了中國網上證券交易的啟蒙和推廣,尤其在對政府有關策 略的理解上頗有自己的心得.在他看來,借助互聯網無地域限制的集中交易平臺有可能解開 中國證券業發展的兩個死結:諸侯割據和服務水平低下.   

  如此看來,經過幾年的發展,網上證券交易在中國的歷史使命,遠不像人們起初理解的那般 功利.但對潘辛平的説法持不同意見者也大有人在.在他們看來,網上證券交易不過是像電 話委託,就是一個普通的交易手段,説它與中國證券市場改革發生多麼深刻的契合,未免言 過其實.然而,相當一部分證券公司一線電腦部的經理和技術總監都認同潘辛平的觀點.國 通證券技術總監熊劍濤稱,他有幸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對這個契合過程看得一清二楚.   

  國通證券的前身是招商銀行的證券部.招商銀行于1991年成立證券部,1994年成立 了招銀證券公司,1998年更名為國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為22億元,擁有近 30家營業部,是一家中型綜合類券商.   

  正因為出身於一開始就實行集中管理的招商銀行,所以國通不能容忍各個營業部劃地為牢的 管理政策.早在1995年,他們就下手將公司當時僅有的7個營業部連網,並逐步統一了 櫃臺交易系統,開始搭建公司的總部集中管理系統和集中交易系統.在那期間,盛潤公司曾 上門推銷網上證券交易系統.遺憾的是兩家的生意並未談成.但就是那次會談,讓熊劍濤開 了眼界,知道了證券交易居然可以如此這般通過互聯網來做. (待續)

  《摘自橋訊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