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際經濟亂局中的亮點(2001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展望)【2001.07.13 09:57】
|
|
2001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形勢可謂身處逆境,重露曙光。據國家統計局邱曉華披露,上半年我國GDP增長速度達到了8%稍弱,而此成績的取得,93%得自內需的啟動,7%得自外部拉動。這一份答卷是否精確當然還可商榷,但在全球經濟幾乎一片哀鴻遍野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的表現仍然較之預期的更為亮色。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似有新“三駕馬車”隱現,中國經濟將在7%-8%的溫暖“藍燈區”中井然運行。
一、上半年國際經濟亂局和內需激勵失色
1、站在全球經濟失速中的中國經濟承受考驗
上半年我國承受了來自世界經濟形勢持續惡化的巨大壓力。鋻於全球化的迅速推進,和20年來我國經濟已經從封閉走向開放型大國經濟,因此,即使我國和美國經濟週期並不完全同步,但世界經濟步入下降週期仍對我國有顯著影響。原來美國商務部預期美國經濟在第一季度將增長2%,而公佈的數字卻只有出乎意料的1.3%,而公眾的預期更悲觀,以為實際上只增長了0.5%而已。美聯儲連續6次降息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這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顯示美聯儲沒有看到美國經濟的底部在何處,降息反而惡化了市場預期;二是顯示美國經濟“長腿”變短容易(新經濟投資疲弱、市場萎縮地擠出泡沫容易),但“短腿”變長艱難(“空心化”的傳統産業難以重新夯實)。結論是:美國經濟必然將步入“L”型中期調整。而歐盟失業情況嚴峻,日本則仍為“景氣優先”還是“結構優先”在吵鬧不休,全球經濟顯然在突然失速。
2、世界經濟的突然失速和中國外貿漫漫征途
失速的結果給我國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外貿的陡然滑坡。估計美國經濟每向下滑落一個百分點,世界經濟就將跌落0.4個百分點,而世界經濟每跌一個點,中國出口就滑落10個點。我國國際貿易素來是經濟增長的主力軍,且帶有極其鮮明的以得自美歐的順差支撐對亞太周邊經濟體的逆差的特點,因此今年我國貿易能保持平衡已屬不易。2000年度強勁的外貿增長顯然將在今年急劇失速,出口增長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成為影響當前經濟增長的重要羈絆。5月份出口僅增長3.5%,比上月回落7.6個百分點,其中對歐美和亞洲的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增速均下滑了2-3個百分點。和去年相比,竟然下滑了19.7個百分點,創去年以來增速新低。在2000年度,我國出口增長了27.8%。作為大國經濟,顯然通過匯率貶值來換取出口競爭力的喘息性恢復是不可取的,今年全年出口如能增長10%,而進口增長在20%,做到大體的收支平衡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3、行政性內需激勵手段漸漸隱去光環
在外部需求萎縮的同時,不能寄希望於國有經濟的快速擴張來支撐內需。應該指出的是,以為中國經濟成長中僅僅有7%源自外部需求,似乎失之過於樂觀,將中國經濟看得過於封閉。畢竟外貿和外資,在我國經濟增長中已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在外部需求不振時,靠國有經濟的擴張是不現實的。1978年,我國國有經濟的産出佔全部工業産出的70%以上,到1999年,已經下降到28%,而私營企業則從零上升到55%。經過國企“三年脫困”攻堅戰,國有經濟的比重重新從28%上升到2000年的約32%,這種上升有其積極一面,但其成本也是十分沉重的,國家財政和國有銀行為之付出了巨大代價。據統計,今年5月份,全國完成工業增加值2279億元,增速比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513戶國家重點企業利潤總額達1003億元,利稅總額達2013.5億元。但由於盈利大戶增幅減緩,利潤總額增速明顯回落,同比回落87.2個百分點。沒有利潤的企業顯然是對市場風險抗禦能力薄弱的企業。應該説,在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接近8%的答卷中,外貿增長和國有經濟的表現差強人意而已。
二、新“三駕馬車”決定中國經濟駛入溫暖的“藍燈區”
1、國際資本流動新格局和“中國魅力”
那麼,上半年內需回升中,除了政府一隻手增加稅收和舉債,另一隻手搞基礎設施建設和扶持國企的不懈努力之外,到底有哪些因素促成了我國經濟內部需求的“自主性”回升,在抵禦世界經濟失速的同時還帶來了經濟相對平穩的增長?答案有3個因素,一是外資流入的戲劇性增長;二是房地産投資快速回升;三是企業和居民對我國經濟的信心依舊。
關於過期資本流動。在2000年第三季度以前,由於美國經濟走勢強勁,大量國際遊資都被吸引到了美國。但美國股市已經輝煌不再,加上連續降息。在這種情況下,長期滯留在美國市場的鉅額遊資,必然要尋找新的出口。2000年下半年至今年初,人們曾一度看好歐洲經濟,大量資金曾快速地流入歐洲市場,導致歐洲各國貨幣對美元匯率快速上升。但歐洲經濟前景實在令人失望。比如,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政府目前已將GDP增長速度由年初預測的2.75%修正為2%,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德國經濟增長的預測數則僅為1.9%。國際資本往哪流,哪的經濟短期內就會迅速升溫。國際資本流動的格局是:美國儘管經濟基本面沒有遭受破壞,但畢竟新經濟的光環不再,在資本凈流入方面雖仍人至尊但榮耀受損。而歐、日則仍然是痛苦的資本凈流出地區。2001年第一季度歐元區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資本凈流出860億歐元,而去年第一季度凈流出為429億歐元。日本今年第一季度資本凈流出22292億日元,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出16422億日元,證券投資凈流出908億日元,其他投資凈流出4963億日元。應該承認,世界經濟增長的放緩給出口導向型經濟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例如一些拉美國家和東亞國家近期紛紛出現了貨幣匯率的異常波動,國際投資者對新興資本市場的疑慮仍在。但中國可能是例外。根據亞洲開發銀行2001年度亞洲發展展望的預測,在亞洲國家中,中國仍然是經濟增長最為強勁和平穩的國家,只有印度經濟稍可和我國比擬。事實也的確如此,在經歷了1997年利用外資徘徊不前的局面後,國際資本重新開始青睞中國,1-5月份估計利用外資達到了180億美元,較之去年同期迅速增長的18%左右。因此,利用外資的意外增長是世界經濟發展放緩給我國帶來的僅有的外部拉動因素。加之目前中國在11月之前加入WTO的障礙已經全部掃清,故國際資本內流可能是2001年全年外部需求中令人鼓舞和值得欣慰的指標。
2、更寬裕的小康誘致“自主性”經濟增長引擎隱現
筆者曾一度認為,我國經濟的戰略困局在於:拉動經濟增長的“自主性”經濟引擎已經從視野中消逝。但現在已出現了某種轉機,該轉機不是上天和行政恩賜的,而是市場和企業家摸索到的。這就是投資中房地産投資的活躍。在2001年5月間,我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因住宅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的強力拉動而增長了17.6%,增速比去年同期平均加快了8.1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産投資的增長尤其引人注目,2000年我國完成房地産投資4902億元,增長19.5%,比基建、更改和其他投資增幅分別高13.4、6.3和12.5個百分點,房地産開發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為20.2%。今年上半年,房地産業繼續保持著繁榮勢頭。2001年1-5月,全國房地産開發到位資金2300億元,增長幅度比去年同期高出20個百分點。1-5月份,全國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1535億元,增長幅度比去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其中,完成商品住宅投資1057億元,同比增長30.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64億元,同比增長38.5%;而辦公樓投資則繼續保持負增長,同比下降4.3%。可見此次房地産創1998年以來景氣的最高點,和1992年以後那一波的房地産狂熱有根本區別。區別一在於當年房地産泡沫的吹大和開發商獲得銀行大量融資有關,而此次則是最終消費者獲得銀行消費信貸扶持有關;二是當年房地産泡沫和寫字樓、樓堂館所的無序膨脹有關,而此次則是和住宅業的異軍突起有關。這樣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形成,表明我國城鎮居民形成了新一輪小康生活的追求,此需求的啟動可望得到中期性維持。
3、國際局勢紛擾背後我國公眾對未來心態依然謹慎樂觀
在世界經濟增長失速時,我國政府、企業和居民對未來樂觀預期基本穩定,這對上半年經濟增長平穩也功不可沒。美國新經濟之所以突然褪色,和其消費和投資信心從季度樂觀到悲觀的突然逆轉有關。反觀我國,企業和居民儘管稍有憂慮,但總體上並沒有陷入深深的悲觀和絕望中。2001年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在4月份97.5的基礎上,微降0.3點;同期全國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0.7點,比一季度降低了1.3點。這使得我國內部需求中的投資在快速增長的同時,消費也保持相對平穩。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1%,比上月加快1.4個百分點。結論是:外部需求中,外資流入的增加,內部需求中,房地産投資的增加和公眾預期的平穩,構成了2001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的新“三駕馬車”。如果我們比照周邊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經濟指標,我們很難説中國經濟在衰退中,因為7%以上的數字已經十分驕人;如果我們比照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的“井噴式”膨脹,則這種增長速率似乎低於公眾所預期的。因此,中國經濟實則溫暖,卻由於中國經濟是失衡的,不能不依賴快速增長靠新成果化解舊問題,在舊問題重重堆積時,人們感覺到了“藍燈區”的寒意。
三、2001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將“微妙地”平穩
1、中國經濟體制運行處於微妙的深層變革
從根本上説,世界經濟陷入大亂局,使得我國面臨自1997年以來最為嚴峻的外部局勢,但應該看到,中國經濟的深層調整也從1997年開始就悄然展開。大國經濟的現代化,不可能完全沿襲小型開放經濟體高度依賴外部需求的舊巢穴。故世界經濟動蕩不休對中國經濟的直接損害程度還是相對有限的。高通貨膨脹和雙位數的增長,和基本無通貨膨脹威脅的適度增長之間孰優孰劣還難下定論。為什麼公眾和企業還普遍感覺中國經濟在藍燈區運行?甚至這種“冷”感覺讓政府決策部門也産生了寒意?這顯示出中國的改革開放處於關鍵性的階段,從中期角度看,我國經濟體制潛伏已久的戰略性問題、深層矛盾問題以及漸進體制的體制變遷成本問題,幾乎已經開始要進行總決算了。
2、穩中滑落為體制改革提供了恰當背景
2001年下半年的經濟增長仍然會平穩但稍有滑落。理由如下:一是下半年國際經濟格局仍將維持舊觀,儘管一些經濟學家估計的美國經濟於第四季度出現將轉機,但我堅持認為,此輪美國經濟的調整將是和10年來新經濟的超長景氣相對應的中期性調整,因此不能期望外部環境會出現一個意外的外部需求來刺激我國經濟。二是中國經濟增長中,顯性的不穩定因素基本消除,甚至到2003年以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外部顯性不確定因素,例如加大對外開放,國有企業改制、社會階層穩定等,均已無大礙。而隱性的問題則又屬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三是公眾預期平穩依舊,而房地産的投資和消費儘管繁榮,但卻是市場自主性的內需啟動,中期內不會大起大落,這和政府主導型的內需刺激有很大差異。例如就算十五計劃末,我國以住房消費貸款為龍頭的消費信貸達到2萬億元,那麼在整個貸款中的比重也不過10%。因此,有理由相信,2001年下半年,我國經濟將穩中有降,甚至在中期角度,中國經濟都有可能在7%-8%的箱體內寬鬆運行,而不是緊運行。這恰恰是中國經濟體制進行重大變遷時比較恰當的戰略背景。
《摘自橋訊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