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忐忑的背後是熱切的期盼 2萬億元是否有機會掀起北京奧運經濟風暴?
【2001.07.13 08:49】
|
|
北京時間22時,委員們開始以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據了解,國際奧委會目前共有122名委員,其中五個申辦城市有13名委員,按規定他們在自己國家的城市被淘汰前不能投票(薩馬蘭奇主席將不參加任何一輪投票)。這樣每一輪投票的委員人都不會相同。在每一輪投票中,哪個申辦城市得票超過半數,即直接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如果沒有申辦城市獲得半數以上的票數,那麼獲得選票最少的城市將被淘汰,從而進入下一輪投票。按照慣例,每輪投票結束後只宣佈被淘汰的城市名稱,並不宣佈每個申辦城市在每輪投票中的具體得票數量,目的是為了不影響國際奧委會委員的下一輪投票。由於只有5個申辦城市,所以,最多可能會進行4輪投票。最遲在北京時間13日23時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將向新聞界宣佈投票結果。
在忐忑的背後是熱切的期盼
今晚北京申奧2萬億元是否有機會掀起北京奧運經濟風暴?
A.主辦奧運會對中國GDP增長有促進作用嗎?
此話也許源於漢城奧運會。
1988年漢城奧運會後,韓國政府曾公佈過一項統計:奧運會為韓國建築業、製造業和第三産業分別創造産值21億美元、22億美元和13億美元,三項相加産值達56億美元。
但幾位中國經濟學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主辦奧運會對未來幾年北京乃至中國經濟的發展將起到一定拉動作用,但要算出一個確切的數據並不容易。
作為北京奧申委的特別助理,中體産業董事長魏紀中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奧運期間大約每年可為北京創造100多億人民幣的GDP貢獻。特別是對體育、旅遊、建築、建材、通信、商業服務等具體産業的影響最直接。
更精確的估算則來自國際頂級投資銀行。就在最後投票前三天,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證券7月10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若北京取得2008年奧運主辦權,從2002年起至2008年,中國每年的國內生産總值將會額外提高0.3%,這樣算出來大約是1.376萬億元人民幣。
根據高盛的研究報告,申奧成功將使中國GDP每年額外增長0.3%,記者大致對奧運會對中國的影響進行了測算,假設中國經濟到2008年GDP的平均增長為7.5%,而如果申奧成功中國經濟GDP就可以達到平均每年7.8%的增長,到了2008年中國舉辦奧運會當年中國的GDP就可以達到16.3萬億元人民幣,奧運會對中國8年累計的貢獻可以達到1.38萬億元人民幣。
高盛的這份報告還特別關注由奧運所引發的投資熱潮,在香港上市的奧運概念股有可能因此而受惠,比如中航信息、香格里拉酒店、北京北辰、華創集團、北京置地、北京控股。
另一種算法,也許奧運會對北京的影響並不大。
根據北京奧申委提交的《申請報告》,北京舉辦奧運對市政建設的惟一影響是要新建兩項與奧運直接相關的基建項目:一是由地鐵五號線通往規劃中的奧林匹克公園的一條支線,長約5公里;另一項是新建8個舉辦奧運會所必需的體育場館。北京奧申委承諾,如果申辦不成,這兩個耗資巨大的項目將會停建。
根據北京市的“十五”規劃,未來5年裏將新建11個體育場館。據北京奧申委有關人士解釋,這些場館與北京是否主辦奧運會並無直接關係。
按魏紀中的算法,雖然完成奧運的所有基建(場館、地鐵、奧運村、記者村、電視中心等)要耗費數百億元人民幣,但這只不過相當於在北京“十五”規劃中單個年份投資額的9%,如果從2001-2008年分7年進行投資,平均每年佔北京市投資還不到1.3%。從這個意義上説,若成功申辦奧運,對北京整個經濟面的影響並不像外界想象得的那樣大。
經濟學家宋國青基本同意這種看法。不過,他認為,北京主辦奧運會對各具體行業的拉動作用要仔細考慮,因為某一方面的支出多了,其它方面的支出可能會相應減少,因此在計算經濟總量時不能將奧運會對各個行業的影響簡單相加。
B.主辦奧運會能賺錢嗎?
根據有關人士透露的北京申辦報告,主辦2008年奧運會將有16.25億美元的預算收入,與預算支出相對衝,最保守的估計也可以盈餘0.16億美元。
而在國際奧委會IOC營銷主管佩恩來看,如果北京贏得奧運會主辦權,光是電視轉播權與廠商贊助,就至少可以發一筆10多億美元的奧運財。不過,北京奧申委的工作人員暫時沒有對此發表任何看法。
據有關方面透露出來的情況,如果北京申奧成功,北京奧委會保守的估計可以拿到近20個廠商贊助,以每個廠商贊助5000萬美元計,就是10億美元的入賬。而比贊助更驚人的可能是比賽場館廣告收入,從其他國家主辦奧運會的經驗來看,這一筆收入一般不會低於贊助收入。因此總的算來,佩恩的估計還是比較保守的。
魏紀中曾對媒體表示:中國奧運市場的開發,可以借鑒TOP計劃,比如通過解決機制問題後引入國際上一些知名的體育運作公司來辦奧運會。他還認為,奧運市場開發也作為民營資本進入的實驗場,可以嘗試通過奧運把民間投資調動起來。
C、300億美元能打造奧運北京嗎
為主辦奧運會,北京計劃新建和改造一批符合舉辦奧運會標準的體育場館,同時對機場、火車站、城市道路、電信系統、新聞中心以及奧運村及其輔助設施等大型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和改造。
北京市市長劉淇7月6日在接受採訪時説,北京市將拿出1800億元建設北京城。其中900億元用於交通,地鐵與道路建設各佔一半;300億元用於通訊;200余億元用於水電氣熱的供應。此前5月17日,北京市委副書記、北京奧申委副主席龍新民透露,中共和北京市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投入為300億美元。
規劃中的奧運村和奧林匹克公園將在未來幾年裏耗資4.8億美元。
據奧申委工作人員介紹,主辦奧運會共需要使用37個比賽場館(其中32個在北京)、59個訓練場館。而北京現有的體育設施中,可容納5000人的場館僅有8個,可容納2000人的體育館也只有15個,可以繼續在2008年奧運會使用的場館有13個。為此,北京計劃新建國際一流的體育場館11個,其中專為奧運興建的有8個,並將擴建54個體育館。如果將這一切變成現實,至少需要使用資金15億美元。
D、北京地産已透支了奧運概念嗎?
據一位京城房地産業的專業人士分析,奧運的帶動因素已在這幾年被京城地産界透支,房地産業投資熱潮在2000年已達到高潮,全年北京房地産銷售額高達230億元,房地産投資增長24%,因此即使北京主辦奧運會,也不要太希望它對北京房地産業有明顯的帶動。進入2001年,北京房地産市場的供應量超過1000萬平方米。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近期亞運村附近的房地産項目價格多數並沒有明顯上漲。
而被一些買家相當看好的、與規劃中的奧運村比鄰而建的房地産項目風林綠洲,近期銷售量則有明顯增長。
一個在地産界廣為流傳的版本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時,華遠的任志強、天鴻集團的李發增先後去了悉尼。很顯然,他們不會只是去享受南半球的陽光,特別是當時北京的申奧行動已經開始。
E、120億美元鉅資能保證“綠色奧運”嗎?
北京奧申委副主席蔣效愚在2月22日曾介紹:到2007年,北京僅用於環境治理改造的資金就將超過120億美元,約合1000億元人民幣,佔同期北京市GDP的4%以上。
據稱,這些資金將分兩個階段投入,第一階段是從1998年到2002年,投資達56億美元;第二階段從2003年到2007年,投資額為66億美元。
這120多億美元包括改變能源結構方面的投入,如天然氣替代燃煤。此外,北京將建設三道綠色屏障,第一是使北京郊區林木覆蓋率由現在的60%提高到70%;第二是圍繞“五河十路”兩邊建設200米的綠化隔離區,總面積約為240平方公里;第三是要在1040平方公里的城區中,建設120平方公里的綠化區。
2003年-2007年擬投入66億美元進行環境保護和治理包括:
★能源結構調整:到2007年終端能源利用中天然氣用量達到40-50億立方米左右。
★城市水系保護:到2007年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處理後污水回用率達到50%。
★城市垃圾處理:2007年保證城近郊區垃圾100%得到安全處理垃圾分類收集率達到50%資源化率達到30%。
★生態環境保護:2007年全市的綠化覆蓋率將達到48%。
F、無需再建大飯店?
以我國旅遊業設施狀況看,迎接奧運會這樣的盛大體育賽事是沒有問題的。以北京為例,全市目前有星級飯店422家,有各類客房近50萬間,這些飯店的全年平均出租率僅為61%,即使在“五 一”、“十 一”的旅遊“黃金周”內,北京市的旅遊飯店接待能力也從未飽和。2000年北京市旅遊涉外飯店接待了海外遊客282萬人次,國內遊客572萬人次。國家旅遊局規化司司長魏曉安在接受《中國旅遊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即使申奧成功,全國特別是北京不應再新建大型旅遊涉外飯店。
G、前幾屆奧運會是怎麼賺錢的?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是首次由民間私人主辦的奧運會,並且改變了以往虧損的局面。原計劃耗資5億美元,通過出售電視廣播權獲得3.6億美元的資金,從此,廣播電視臺免費轉播體育比賽的慣例被打破。主辦人尤伯羅斯又通過發行25種紀念幣和2000張贊助券,集資近1億美元。據1984年12月19日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公告,本屆盈利2.5億美元。
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成本為40億美元組委會還通過企業贊助、出賣電視權(約4億美元)等途徑,使這屆奧運會盈利3億美元,開創了官辦奧運會盈利紀錄。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總投資為96億美元,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上屆漢城奧運會,就連奧運史上花錢最多的莫斯科那屆也有所不及。不過這些資金中的絕大部分都用於市政建設上。據介紹,通過出賣電視轉播權獲得了6.25億美元,企業家贊助5.16億美元,以及門票、紀念幣、股票等收入,可盈利500萬美元。但據巴塞羅那一些報紙披露,那屆奧運會不僅沒有盈餘,且虧損2.2億美元。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盈利1000萬美元。此次極具商業性的奧運會耗資巨大,逾17億美元,這些費用主要來自出售電視轉播權、贊助商及發售紀念品,結果使大型廣告及商品宣傳遍佈比賽場地,亞市中心的每一寸土地都明碼標價,可口可樂、IBM、耐克等等商標隨處可見。商業色彩沖淡了奧林匹克運動的追求。
2000年悉尼奧運會組委會的收入達到17.56億美元,比7年前悉尼獲得奧運會主辦權時預計的高出了80%。悉尼組委會最初預計出售轉播權可得4.88億美元,但實際收入竟達到7.98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了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5.68億美元。此外,國際贊助項目的收入也從9000萬美元增加到了2.21億美元,同時,澳大利亞的贊助商還提供了3.15億美元,比預計的多1.08億美元。
《摘自和訊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