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導視    市場新聞    欄目薦文    市場調查    市場文化





《資本市場》之八——創新之翼(下) 【2001.07.10 10:36】
蘇特希爾公司執行董事 戴夫安德森


  那應該是在1993年,在我們同意合作之前,我們談了很長時間,大約有幾個月吧。

  幾個月的交談,按陳丕宏的理解,蘇特希爾公司不是在考察項目,而更重要的是在考察陳丕宏這個人。

  宏道公司總裁 陳丕宏

  所以我想很多時候選擇這種合作的對象,不只是錢的問題而已,而且是人和人之間要怎樣能夠合作,彼此之間是否有這樣的相同的理念,可以一起來經營這個公司。

  蘇特希爾公司執行董事 戴夫安德森

  1962年以來,我們就在矽谷投資,我們促進了這個地區的發展,但是我們對投資對象的要求標準卻始終如一。我們看好聰明,有進取心,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他們應該善於把握科技所帶來的優勢。

  宏道公司總裁 陳丕宏

  多半的人在投資這個創業公司的時候,主要的決定原因是好幾個,不過其中可能最重要的就是人,就是因為這種東西是從頭開始都是靠人去經營。所以你要真正對這個人有很大的把握,很了解,然後再加上他們自己本身對市場的經驗和他們技術上的層次夠不夠高,那麼如果這些種種的因素都能加在一起,你發覺好像很好的話,那麼就是只能去投資,但是我想往往通常第一最重要的就是人。

  蘇特希爾公司抓住了陳丕宏也抓住了蘇特希爾公司。當陳丕宏的第一家公司被賽貝斯公司收購之後,陳丕宏本人也變成了收購者的打工仔。但是,利用陳丕宏發了一筆大財的蘇特希爾投資公司似乎並不甘心。

  所以他們對我們公司的人非常有興趣,尤其是我,雖然我那時候還在幫賽貝斯做事,他們一直在找我,問我説,跟我接洽下面想開什麼公司,他們很希望能夠來投資,就因為這樣子,所以後來我一年之後我就離開了,成立了現在我們的這個宏道公司。

  今天的宏道公司,已成為一家開始盈利的專業商務網絡公司。這當然是陳丕宏的成功,但同時也是蘇特希爾公司的成功。然而,在宏道公司成功的背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蘇特希爾公司執行董事 戴夫安德森

  起初我們為它提供資本開公司,使它有所發展,我們還會提供諮詢和其它輔助性服務,幫它們做很多事情,積極參與公司的董事會活動,我們幫助這些公司制定商務發展模式,改善商務策略,我們同樣積極地為他們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融資,幫助他們挑選其它關鍵人才。

  宏道公司總裁 陳丕宏

  他們所提供的價值不只是錢而已,而是他們其它對公司經營,這樣類似過去的一些經驗,對其它市場的了解認識的人,都可以幫你增加很多的幫助,這個是比較無形的這種幫助,實際上跟有形的錢,實際上是一樣重要,也許可能還會更重要。

  在蘇特希爾公司的督促和幫助下,宏道公司300萬美元的創業投資,如今已經變成了25億美元。宏道公司只是矽谷眾多成功故事中的一個。

  經濟學家 王國剛

  創業投資他解決的是一個高科技的開發、生産、産業化、市場化的問題,那麼可以這麼説,在美國從70年代末以後,所進行的經濟調整,就高科技方面的大量的成果出來,以及大量的産業化,主要的有創業投資。

  在矽谷,創業投資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天使投資,它所提供的是一個創業公司起步階段的初始資本,投資規模通常在50萬至500萬美元之間;人們最常見的創業投資,投資數額一般是50萬至500萬美元不等,這部分資本將使試驗室裏的技術性産品轉變成工業化生産的商品;還有企業的戰略性風險投資基金,它專門用於投資或者收購與本企業技術發展相關的創業小公司。

  如今矽谷成了世界的典範,許多國家都在群起而效倣。

  除了創業投資之外,談到為創業服務的資本市場,許多人都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這樣一個股票市場。

  納斯達克主席 弗蘭克薩伯

  來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最初多數是一些小市值公司,我們為這些公司提供特殊的服務,以幫助他們成為高市值公司。

  在納斯達克出現之前,為了防範股市風險,公司上市的條件變得越來越苛刻。它勢必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大市場排斥小企業。

  紐約時代廣場

  1971年,納斯達克出現了,開始接納小企業上市。尤其到了1992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資本金被降至500萬美元,同時取消了企業必須連續3年盈利的條件,從而使公司上市的門檻大大降低了。當然,更為關鍵的是,納斯達克開創了一種有效的市場交易機制——競爭性的做市商制度。

  納斯達克主席 弗蘭克薩伯

  納斯達克提供的交易形式和交易機制,對股東非常有益。

  納斯達克電子交易市場包括了很多很多的做市商,他們交易同一種股票,比如微軟公司有50多個做市商美林、高盛等大公司和其它一些公司,每天都在買賣微軟公司的股票,做市商,從事的工作就是你想買的時候,他們隨時準備賣,你想賣的時候,他們隨時準備買,他們相互競爭,以贏得投資者的交易委託,這對投資者是有益的,這些做市商創造了更好的市場流動性,從而有益於上市公司。

  多個做市商相互競爭的交易制度,保證了小企業股票的流動性。而這樣一個可以連續不斷進行交易的市場,又使得小企業股票的市場價值被充分地挖掘出來。於是,一個本來不是為創業投資專門開設的市場,卻漸漸地受到了創業投資家們的青睞。

  經濟學家 李青原

  就跟我們去進一個山洞一樣,這個山洞如果是漆黑一片的話,可能敢進去的人就非常非常少,但是如果你看到山洞的另外一頭有一點亮光的時候,你就想,不管中間經歷什麼,反正到時候我能夠出去,這樣的話,風險就相對減少了。

  投資、退出,再投資、再退出,這就是創業投資家們的運作流程。而創業板市場作為這個流程中的退出機制,是創業投資家實現自己投資收益的重要手段。

  宏道公司總裁 陳丕宏

  事實上對於風險投資的出路的管道有兩種:一種是上市;另一種是購並。通常購並是比較容易直接比較通的一個渠道,那麼上市呢,假設你是大的持股人,實際上限制是很多的,並不是很容易就能夠把你當時所有的股份都加以脫身。所以這往往是一個比較不正確的觀念,那麼所以上市來講,並不是説讓投資能夠脫身的唯一渠道,是其中的一個渠道。

  經濟學家 吳敬璉

  他如果沒有退出的可能性的話,他進去了他不能發揮他的專長,他就變成一般投資家了,市場經濟有一個特點,不是説每一個人能夠幹活就行了,每一個人都要發揮他的核心能力,他的專長是什麼。

  市場經濟的特點就是分工非常細,每個人儘量發揮他的專長,對風險投資家來説,他就要發揮他孵化的專長。

  這就是創業投資家與一般投資家的區別所在。一般投資家投資一個企業,它都將伴隨這個企業很長時間,而它的收益也大都來自於企業的盈利。但是創業投資家他們一般不指望從企業的盈利中獲取收益,而是通過孵化讓小企業迅速變大,然後將股權賣出,從而獲得高額的資本回報。因此像納斯達克這樣的股票市場,就為創業投資家提供了一個賣出股權的渠道。

  深圳

  2000年的初秋,位於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再次迎得了一個新的使命。這套大型電子計算機系統,在經歷了一番週密地測試之後,最終將承載起中國股票創業板市場的運轉。

  創業板無疑將會給中國的經濟注入巨大的活力。但是,有了創業板市場就可以讓技術創新型經濟在中國得以繁榮嗎?對此,學者們還有著另外一番説法。

  經濟學家 李揚

  創業投資肯定不是錢的問題,因為從中國的情況來看,所以總體來説資金並不是缺的。缺的是什麼呢?缺的是讓這個資金能來,能生根,能發芽,能生長的條件,就是所謂制度條件,所謂軟環境,這個條件很多國家是不太具備的,這個條件的創造是特別重要。

  國際數據集團總裁 麥戈文

  政府的確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應該給企業家們自由,讓他們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公司,有充分的任免權,並且能夠迅速得到必要的政府經營許可,以及增加設施和開設分支機構的便利條件。

  有了創業板市場是不是就等於有了矽谷,恐怕人們無論如何也得不到一個肯定的答案。那麼,矽谷離中國還有多遠,我們不妨再回過頭去端詳一番。在這塊土地上,自由的創業文化,健全的法律環境,完善的仲介服務,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這一切,似乎都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深刻而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中國通向矽谷的路,其實還很長,很長。(未完待續)

  《摘自和訊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