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內、外資股並軌對中國A、B股合併的借鑒(之一)
|
|
中國B股市場已走過了9年多的發展歷程,其規模較初創階段已有較大發展,其發展己卻遠
遠滯後於A股市場,與紅籌股、H股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前不久出臺的允許境內居民投資B
股市場的政策,有利於B股市場擺脫當前的困境,並最終實現A、B股的合併.這與新加坡
外資股和內資股的並軌有許多相似之處.
一、新加坡外資股和內資股的發展
由於對某些敏感行業限制外資控股比例,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中,有些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分
成了外資股和內資股,並分開掛牌交易,導致不同的交易價格.從1997年8月起,已有
幾家公司開始將外資股和內資股進行並軌,並且以同一價格一起交易.
新加坡內資股與外資股的發展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外資股和內資股形成(1988年以前)新加坡對金融、出版和國防等行業的上市公司一直
存在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四大銀行的外資比例限制在40%,報業控股公司和石油公司限制
在49%,新加坡航空限制27.5%,從事與國防相關工程的公司,外資比例控制在15%.
這些限制導致了一些公司外資股和內資股的形成.
分開掛牌形成(1988年-1990年)
外資股和內資股産生了價差,並且一次又一次突破了法定的界限.於是,新交所同意這些公
司的外資股和內資股在交易所分開掛牌.境內居民也可買賣外資股(1990年-1997
年) .由於外資股市場更加有利可圖,1990年10月,新交所宣佈允許境內居民參與
買賣外資股,而且他們買賣的外資股登記時仍為外資股.
外資股內資股的並軌趨勢(1997年8月-現在)
1997年8月,新加坡科技集團(轄下有5家上市公司分開掛牌)宣佈將5家公司的外資
設和內資股進行並軌,並統一掛牌.隨後報業控股宣佈也將採取同樣措施.
二、中國A、B股的狀況
內資股在中國簡稱A股.中國上市的外資股有B股、H股、紅籌股.在內資股與外資股的關
係中,以A、B股的關係最引人注目.
1.A、B股的分離
1992年2月,上海真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B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隨後,深
圳南方下班股份有限公司的B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B股的發行打開了中國證券市場國
際化的大門,同時也開始了內資股與外資股分開交易的時期.
當時發行B股的原因一般被認為是:第一,A、B股的設置使股票發行量增大,滿足了企業
對國內資金和國外資金的雙重需要;第二,A、B股由於是在兩上相互隔絕的市場上流通,
可以防止外資股對股票市場的衝擊所造成股價的劇烈波動;第三,B股僅限于海外投資者交
易,有利於合資企業保持25%以上的外資比例,從而使企業保持中外合資的性質;第四,
在人民幣與外幣尚不能自由交換的外匯管制條件下,A、B股分開設置有利於股票市場、外
匯市場的操作及管理.這些原因與新加坡限制行業外資控股比例的基本目的是相同的.
2.存在的問題
由於當時的條件所限,B股的發行只是一種權益之計.在同一股票市場上,對同一權益的股
票進行分開交易,結果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同股不同價.在股票交易價格上,同一股票的A、B股的股價出現較大背離.以上海
股市1993年5月12日的收盤價為準,A股的平均股價為21.5元,平均市盈率為6
4.65倍,而同期B股的平均股價僅為5.93元,平均市盈率為17.74倍.也就是
説,A股的平均股價和年均市盈率分別達到B股的3.63倍和3.64倍.新加坡的外資
股和內資股也有價差問題,但它是外資股的價格高於內資股的價格,外資股的價格平均高過
內資股價格的20%-40%.
第二,同股不同權.以配股為例,由於A股的配股價太高,使B股股東配股後將無利可圖,
為此,B股股東最終只好放棄配股權,”平價”出讓配售新股的權利.在新加坡,外資股和
內資股也由於價格不同,導致配股價格不同,但原則是兩者的配股價格在正常股價下折一個
相同的折扣.內資股的流動性不太好,這個折扣也要同樣大.
由於多種原因,多年來B股市場一直低迷.自從H股和紅籌股發行後,B股作為吸引外資的
一種過渡形式,已基本上完成了其歷史使命.無論從B股的運作、特點、功能、資本擴張能
力以及市場表現上來看,還是從市場人士對B股前景的態度來看,淡化B股,最終達到A、
B合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在新加坡,由於外資股的參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外資股的供
應總是小于內資股,外資股在流通量和價格上都超過內資股,結果是外資股市場似乎更加有
利可圖,因此新交所宣佈允許境內居民參與買賣外資股.
(待續)
《摘自橋訊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