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導視    市場新聞    欄目薦文    市場調查    市場文化





《資本市場》之五——投資之路(上) 【2001.06.22 10:45】


  無論是交易大廳裏的每一下舉手投足,也無論是電子屏幕上的每一次閃爍跳動,無論是股價長河中的每一縷波瀾起伏,也無論是電腦鍵盤上的每一陣敲敲打打,它的背後,都是這樣一雙雙眼睛和由他們凝結而成的焦點。它的背後,都是這樣一次次地買賣和由他們聚合而成的股價。就是他們構築著股市存在的基礎,決定著股市中一切行為的準則,他們才是股票市場真正的上帝。

  北京華夏證券趙建民,一位當年帶著不到兩萬元資金進入股市的投資者,他今天已經坐進了華夏證券公司營業部的大戶室裏了。

  投資者趙建民

  我上大學那幾年,好像就沒怎麼聽説股票,所以説對股票這個概念好像主動吸收和被動吸收的很少。畢業以後的那幾年好像對股票的信息呢,主動地被動地就那麼吸收了一點。然後呢,到了1994年發行新股的時候,北京發行新股的時候,當時是盼著發行新股,覺得好像發行新股以後很掙錢,而且能掙很多錢,當時就這麼一個很籠統很模糊的概念。

  趙建民在幾年的股市投資中已經有了不小的成果,今天收市以後,他匆匆地趕到了一家房地産公司,準備為自己挑選一套商品房。

  我覺得資本市場還是其樂無窮的,就説你賠錢的這種苦惱也好,這個賠錢也有賠錢的樂趣,掙錢當然有掙錢的更大的樂趣。當你覺得你這個兩萬塊錢變成20萬,20萬又變成了這個80萬或者更多,這個時候的話,你就會覺得這個樂趣真的很大,好像有一種成功的感覺。

  股市中到底能有多少像趙建民那樣成功呢?2000年,中國股市經歷了一段較大的上升行情,有關統計顯示,這一年,股市中真正賺錢的投資者是54.35%,虧損31.86%,其餘與上一年持平。人們在享受著投資帶來的收益,但同時也承受著投資帶來的風險。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經濟學家斯蒂格裏茨

  接受損失總是很困難的,很多人由於接受不了而自殺。同時,我們也應該記住價格下降時有人出售商品,也有人購買。當每一筆股票交易成功時,總是既有買家,也有賣家。也就是説,當有人對股市感到悲觀時,同時也有人希望股市能夠逆轉上揚,每個人對股市的期望值是不一樣的。當然,最終股市能夠走出低谷,但是,總有一部分人會有所損失。

  紐約華爾街1987年10月19日,著名的黑色星期一降臨華爾街。當時,全美數十家電視臺的上百部攝像機對準了這裡。但是,據目擊者説,當時的攝像機更多對準的是這裡高層建築的樓頂。他們所捕捉的,正是那些試圖用自殺來結束失敗的人。

  這一天,在美國亞特蘭大發生了一起槍擊事件,一位在股市中輸掉全部身家的人,開搶擊斃了他的經紀人,然後自己也同歸於盡了。

  在股票市場,高風險時時刻刻存在,而在高風險的背後充滿著投資者的喜怒哀樂。那麼,面對如此之大的風險,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一代又一代,前赴後繼地擁入其中呢?

  博士張克偉

  在這種高風險的投資活動當中,如果操作得當的話,同時也能夠獲得相當大的投資回報,這也是證券市場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當中,對於投資者的誘惑和吸引所在。

  其實,股票市場恰好證明著一條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在這裡,每一位投資者樂此不疲地在風險中追逐著自己的利益,但是,就在這種個人利益的追逐當中,客觀上為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資本來源。

  在利益的驅動下,投資者顯示出了超乎尋常的認真與執著。但是,股票市場似乎並不因為投資者的兢兢業業而恩賜大家同等的收益。實際上,當企業在股市中競爭資本的時候,投資者也在這裡競爭著收益,於是問題也就出現了。

  在證券市場的這個投資者的結構當中,有機構投資者,有個人投資者,在這個投資的地位上講呢,應該説個人投資者局限性是比較大的。

  在激烈的競爭中,實力是獲利的基本要素之一。但不幸的是,單個的中小散戶投資者卻不是實力的所有者,尤其在股市越發全球化和複雜化的背景下,他們的劣勢地位逾發明顯。因此,把小投資者團結起來,整合為大投資者,也就必然成了全球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

  英國倫敦這支古老的蘇格蘭風笛開始演奏的時候,就是英國怡富公司每天上班的開始。這是全球第一家投資基金,是由一位叫羅伯特富萊明的蘇格蘭人開辦的。(字幕:羅伯特富萊明)

  羅迪富萊明先生,就是這家公司創始人的曾孫,在他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了一個展示廳,這裡向人們講述著怡富公司的歷史,同時也講述著共同基金創業的故事。

  時任富萊明公司主席羅迪富萊明

  畫中是怡富公司的創始人生前的畫像,他是一位億萬富翁,死於1932年,他的原籍在蘇格蘭。

  19世紀中葉之後,美國作為一個充滿機會的新興市場,受到了英國資本的追逐。許多英國人都希望到美國去投資,但又苦於個人資本的數額有限,無法支付去美國投資的成本,於是他們只好望洋興嘆了。

  但是,聰明的羅伯特富萊明發現了這個極好的機會。於是,他發明一種特殊的金融工具——共同基金。他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把英國中小投資者的錢集中起來,交給熟悉美國股市的專家去進行投資。

  我認為第一家投資基金創立於1873年,當時第一次將基金股份向公眾出售,由於購買者過多,他不得不重新設計基金股份,以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時任富萊明公司總裁約翰曼瑟

  共同基金是投資者進行證券投資的便捷途徑,共同基金得到了很好的專業化管理,通過降低投資者的風險來擴大投資,共同基金公司提供了一系列不同的基金,所以投資者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不同的投資組合。

  羅伯特富萊明的創意就像一粒火種,迅速受到全球金融同行的紛紛仿傚。1873年到今天,不過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全球範圍內與怡富公司類似的共同基金數量,已經超過了3.1萬家。尤其到了20世紀60年代之後,共同基金的增長速度更是與日俱增。

  時任富萊明公司(台灣)總裁許立慶

  投資基金最大的一個用意就是風險分散的問題,你買單一股票那當然就是風險比較大,買債券來講呢,相對回報的期望值就比較小,所以呢基金等於是可以把風險分散,然後呢回報值又會比較高。所以這是基金的好處,可是基金除了風險分散之外,最重要的觀點實際上是引進專業的管理,因為風險分散,買20種股票,大家就都會買20種,只買哪20種,那麼就是專業知識了。基本上基金的好處你可以享受專業的管理,然後呢又可以享受分散的風險,然後是更高的報酬,我想這個大概就是基金的好處。

  1998年底,在美國共同基金公司的數量已達7314家,而其管理的資産凈值總額為5.5萬多億美元,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美國全部商業銀行資産的總和,成為全美第一大類金融組織。

  實際上,投資基金它是一個仲介金融商,它把投資者個人的小資本聚合成大的金融資本,再雇用一個專家團隊對證券市場進行投資。

  上海浦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附近的一座普普通通的寫字樓裏,1998年6月成立的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像往日一樣平靜地開始了它一天的工作。

  上午8點20分,工作人員陸續進入工作區域,而他們必須要執行的第一個規定就是交出各自的手機電話。

  孫昌海也要交出自己的手機電話,作為華安基金管理公司的督察員,進入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話錄音。失去了無線通訊手段的工作人員,他們通過有線電話對外聯絡的一切信息都將受到這部電腦錄音系統的監控。

  華安基金管理公司監察部主任孫昌海

  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當中,我們利用電話錄音系統對我們公司所有的電話進行錄音,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去監聽這些電話。

  除了電話監聽之外,作為督察員的孫昌海,他所領導的監察稽核部在華安基金管理公司也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

  這個監察部來説,我們是可以直接向證監會直接彙報,我們可以跟董事長直接彙報。所以説,我想作為監察部來説,雖然是公司裏面的一個職責部門,但是它給的權力它要超過公司所規定的一切範圍,所以它在某種角度來説的話,它並不是説我是站在公司的利益上去考慮。

  孫昌海的電腦時時刻刻都在監視著公司內部所發生的一切行為,電腦中的一切數據將存檔,長期保存。

  晨會是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每天必須進行的第一項工作,8點30分晨會準時開始。

  不到一小時的晨會將在股市開盤之前結束,這是基金管理公司兩大核心部門——基金投資部和研究發展部進行的惟一一次互通情況的時間。

  華安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韓方河

  在美國呢有這麼個説法,可能有很多人沒買過股票,但是只有很少的人沒有買過基金,那麼基金它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生命力,它為什麼發展這麼快,它為什麼會得到投資者普遍的一個歡迎,我感覺基金它有一個根本的東西,就是它的制度,它的運作受到了一個嚴格的、有效的監督和約束。

  走進華安基金管理公司,讓人感受頗深的,首先就是這樣一道不允許隨意進入的門。

  華安基金管理公司監察部主任孫昌海

  這個房間是我們基金投資部的基金經理室,是我們公司基金運作的核心部門,所以我們公司在這個門口設立一個門禁制度,這個門只有基金經理,以及具有權力穿越這個門禁的監察稽核部的同志,才具有這麼一個門卡進入基金經理室。

  這道門,對於國際上大多數基金管理公司來講,都是必不可少。因為,門內的基金經理們,他們所從事的是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最需要保密的工作。在國際上,人們通常把這樣一種信息隔絕措施稱為“防火墻”,也有人稱為“中國墻”。(未完待續)

  《摘自和訊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