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之一)
|
|
2000年以來,中國金融機構的跨業合作方興未艾,特別是銀行與證券、銀行與保險的橫
向合作逐步深入,這是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模式下不同金融機構對國際趨勢的應對策略,也
是出於它們生存與發展的內在要求.
伴隨著金融機構全方位合作與夥伴聯盟的深入發展,中國金融監管和機構組織模式的變化正
在也將不期而至.以股權關係構建的”金融控股公司”所控制的金融集團公司,作為金融服
務一體化的必然趨勢和高級組織形式,正成為國內業界矚目的焦點.
國際金融業混業經營的趨勢
國際金融業由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的趨勢轉變並非憑空而生,這一發展趨勢有著深刻的經濟
原因,大致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金融自由化的發展趨勢是推動金融業由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的內在動因.50年代以後,
金融創新工具和創新組織形式得到極大發展.某些新的創新工具既可以由商業銀行來經營,
也可為投資銀行所採納,這種發展使得許多原有的分業監管措施部分失去意義.當初制訂的
分業經營已不利於金融市場的高效發展,因此,金融自由化迫使從法律上對這一發展趨向給
予確認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和要求.
分業經營的金融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難以適應市場的發展,由此混業經營成為必然.
分業經營模式的實施是為了穩定市場,降低金融風險,以利於金融企業的健康發展.但同時
也使得商業銀行小而分散,業務單調,不利於其滿足客戶的多層次需求及進行業務拓展,實
現規模效應.通過近70年的發展,非銀行的金融業務得到巨大發展.他們向銀行業的滲透
使金融企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銀行業不得已採取兼併收購,擴大自身規模,以提高競爭
力.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之間的相互控股與兼併收購,促使了混業經營局面的出現.
混業經營通過多樣化、綜合化的業務和服務,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銀行網點為客戶提供全方
位的金融服務,分散風險,降低成本.
目前,銀行業的發展進入了微利時代,它必須努力通過增加品種、降低成本以獲取利潤.而
混業經營提供了這樣一個途徑,使得它們的利潤增加,同時降低了經營風險,有利於銀行制
度的運行以及銀行內部不良資産的盤活.
股權制度的發展促使企業更偏好于直接融資方式.20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主要工業國
從二戰後經濟的高速增長開始轉入滯脹.經濟增長速度的放慢使企業對資金的需求相對減少,
客觀上要求銀行重新配置資源,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與此同時,企業更願意通過發行股票
和債券在資本市場籌資使得銀行業受到投資銀行業的強烈挑戰.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發展的
不平衡也造成了混業經營自然而然地形成.
國內跨業合作現狀及障礙
近年來,特別是2000年以來,全國性金融機構跨業合作蓬勃興起,紛紛開展了多種形式
的業務合作,有的結成戰略聯盟關係,旨在進一步發揮各自的資源、客戶和品牌優勢,在全
國同業市場業務、資本市場業務及客戶群體的拓展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開拓和擴
大市場.這中間比較典型的銀證合作是銀行與證券公司簽定合作協議,為後者提供融資額度、
股票質押貸款、資金清算、銀行間市場融資以及在證券承銷、企業兼併收購、資産重組、公
司理財等投資銀行業務以及開發服務共同客戶,加強銀證互補性金融創新等方面開展全面合
作,使銀行與證券公司的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中國金融機構通過全面合作協議進行的戰略合作是國內分業經營監管下機構合作的一種特色.
據不完全統計,至2000年9月,共簽署並公佈了26起合作協議,可見發展勢頭非常迅
猛.表明金融機構間的合作聯盟已是大勢所趨,目前,中國金融機構跨業合作呈現出以下特
點:首先,上述合作基本為通過簽署全面合作協議的獨立法人之間的外部合作,不涉及股權
問題,也無設立專門機構來保障合作協議的具體實施.其次,合作深度和廣度逐步擴大.再
次,網絡技術平臺逐步成為合作的中心環節.最後,國有商業銀行在跨業合作中顯示了強大
的優勢.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往往處於從屬地位.(待續)
《摘自和訊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