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感受2002》第五集:市場化提速--2002年的中國證券市場 |
今天是2002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也是我們“中國證券”系列節目“感受2002”的最後一集。在前四集的節目中,我們對投資者、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等市場的參與者們在2002年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描述,我們可以感受到2002年中國證券市場在規範化、開放和市場化方面所呈現出的鮮明特點,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市場參與者在2002年的喜怒哀樂。説到2002年,證券市場還有許多沒有結論的爭議和期待,還有許多我們關心的問題沒有最終的答案,這些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在2003年,這些問題會有哪些變化?今天,我們將探討這些問題。 今天我們請來了國家信息中心的徐宏源主任,另外參與我們這次討論的還有我們“中國證券”欄目的兩位記者--北京的記者劉輝和我們駐上證所的記者王乃偉。他們對2002年中國證券市場的持續關注使他們對2002年中國證券市場的感受更加豐富。
主持人:首先,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問三位,如果用一句話概括你們對2002年中國證券市場的感受,那會是什麼? 徐主任,您先説説?
徐宏源:好,前10年中國證券市場是一個數量擴張的時代,從無到有,那麼今年應該説是中國證券市場結構調整的一年,是轉軌提速的一年,大家都可以看到,中國證券市場的規範化、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建設的步伐明顯加快。
主持人:這是你的一個深刻的感受。
徐宏源:對。
主持人:劉輝你呢?你跑了這麼多地方,採訪了很多投資者,拍了不少的新聞,你的感受是什麼?
劉輝:有人説,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無法給某個具體的年份以簡單和確切的定義。的確是這樣的,就像我們特別節目組曾經為這個回顧節目確定的名稱想破了頭。最後,我們決定用很多人的感受來白描今年的證券市場。我在製作節目過程中的感覺是2002年的中國證券市場正試圖按照自身的規律去運轉,它的確發生了很大變化。
主持人:那自身的規律是什麼呢?
劉輝:市場的規律。
主持人:王乃偉,2002年你一直在上海進行新聞採訪,那麼你的感受呢?
王乃偉 :現在在我們《中國證券》欄目內非常流行一句話叫:在運動中,向著我們的目標運動。回顧2002年的中國證券市場,我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我們在市場化的進程中,正在逐步學會用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主持人:你們三位的感受看來都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談到今年市場化進程加快。徐主任,您認為證券市場的市場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徐宏源:對於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説,市場化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價格的形成,它應該由市場供求雙方説了算,也就是説改變目前政策引導、機構操縱和一些黑箱操作的情況,因為價格形成是我們二級市場最核心的東西,那麼它實際上包括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業績的預期,包括了投資者雙方供求“力量”的對比;還有一個就是對未來宏觀經濟形式的判斷,所有的因素最終決定了市場中的價格,形成了相對於供求雙方來説一個均衡的價格。
主持人:在2002年,每一個關注中國證券市場的人都會有各自的感受。2002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我們《中國證券》欄目進行的中國資本市場狀況問卷調查涉及到12家證券公司、11家基金管理公司、33家上市公司以及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成都、瀋陽等六大城市的25家證券營業部的投資者。在調查結果中,大多數被調查對象都表示他們以非常理性的態度來關注今年證券市場出臺的各項政策。劉輝,能説説你在採訪中的細節嗎?
劉輝:這次調查,我接觸的投資者特別多。以前行情不好,走勢不好,碰到投資者他們就會説,怎麼還不出利好呀,怎麼還沒有政策出臺穩定市場呀,什麼時候托市呀。可是年底我到營業部,投資者的想法是,今年怎麼出那麼多利好,股市還是不漲呢?《感受2002》第一集反映今年投資者的狀況,我把一位投資者的這句問話就放到了節目裏。徐主任,我想今年大多數的投資者可能都有這樣的疑惑。
徐宏源:對,就是説在這裡面我想提醒投資者注意兩點,因為股價實際上它是一種特殊商品的價格,這種特殊商品就是上市公司,那麼大家買一種股票實際上你是在買一個上市公司某一部分資産,這就得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那麼政策方面呢?政策有時候和基本面是一致的,有時候可能不一致。所以我們很多個股的價格集合就形成這樣一個綜合的指數。從決定股市運行中長期的趨勢來看,那一定是由上市公司基本面決定的,就是説大家買某一隻股票的時候,可能就要想一想它是不是值這個錢,那麼基本面可以説決定一個股價的中長期走勢,也就是説我們把所有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集合起來,決定指數的中長期走勢,那麼從政策來説它可以引起這個指數的波動,在短期內可能改變大家的預期。那麼第二方面,大家要看到如果沒有政策的話,可能現在我們指數已經是1000點了,所以對今年監管層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從穩定市場的角度,包括擴充資金,提高市場透明度方面,我覺得它起到了一個積極的作用。
主持人:王乃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這一年你接觸的上市公司,市場化方面的轉變明顯嗎?
王乃偉:我還是想從一些詞彙上的變化來談我的感受。在2002年我在採訪一些上市公司的時候,經常聽的一些詞,除了以往的 “競爭”、“産品創新”、“結構調整”、“規模效應”、“兼併重組”之外,我聽到最多的,是一個“鏈”的概念,“産品鏈”、“産業鏈”、“物流鏈”等等。我想這也同樣説明了一個問題:我們的上市公司正在自覺不自覺地思考和實施一種大的市場化戰略。以購並重組為例,像上海本地的上市公司在2002年所進行的重組,已不僅僅是效益不好的公司希望通過重組來使基本面發生質變,也不再僅僅是在單體公司之間進行,而是根據市場變化的需要,主動通過培育龍頭企業,來進行整個行業、甚至整個區域經濟的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進而形成一個大的産業鏈。像上海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的對紡織、電子、輕工、醫藥等行業的整合就是這樣的。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股權結構的改變,今年已經呈現出一個特點,那就是外資並購,明年可能這個特點會更明顯。 徐主任,你怎麼看待這一個問題?
徐宏源:其實這是加入世貿組織後為我們提供的一次機遇,目前從整個國際經濟領域來看,正在進行戰後第三次大的産業調整,那麼中國的上市公司和中國企業主動出擊,正好可以抓住這一次機遇,如果抓住了這一次大的産業結構調的機會的話,那麼很多上市公司可能就會獲利,就是説按照國際産業分工的優勢,來確定企業的核心産業。可喜的是我們很多上市公司都在積極應變,沒有被動的等待,因為很顯然,就是在這一次産業結構調整中,你如果不抓住機遇,你可能就被淘汰了,那麼你抓住機遇你可能迎來一個新的5、6年大發展的大好時機。
主持人:而且現在我們注意到,上市公司不僅僅是自己比較積極地在做一些準備,而且像國有股和法人股允許向外商出售政策出來以後,這種變化已經變成一個國際性的問題了?
徐宏源: 對。
主持人:那麼比如説在明年,在外資並購這個內容對上市公司和産業重組是不是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徐宏源:那麼我想明年大家要關注的就是三月份兩會之後,中央要成立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地方和省市也會成立,那麼這些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成立以後,會對國有資産的經營進行重大的一些舉動,那麼這其中很重要一個方面就是推動外資並購。
主持人:好,可以説一些新的變化出來之後,對於證券市場來講的它的內力可能就是在於它的變化。那我想劉輝,我們剛才談了很多市場的變化了,包括政策對市場的影響發生的變化,國際化問題對於上市公司的産業經營各方面帶來的變化,那麼最根本的投資者可能會關心的變化,在這個一年過程中體現出來沒有? 你在採訪中有一些新情況嗎?
劉輝:我認為絕對影響了。舉個簡單的例子,2001年或者再往前,2000年、1999年,投資者拿二三十塊錢或者幾十塊錢的股票很普遍,現在你讓投資者去買十幾塊錢的股票,他會很擔心,他會仔細權衡這支股票值不值這個價。或者説吧,投資者已經不太敢拿這個價錢的股票了。我想市場的這一輪調整,的確是讓投資者開始回過頭來想我們的投資理念到底該是什麼樣的,市場理性了。
主持人:王乃偉,你在採訪中又碰到了什麼情況?
王乃偉:我在採訪中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在2002年我們的廣大中小投資者使用更多的詞彙,不再是“莊家”、 “跟莊”,取而代之的是: “投資策略”、“增量資金”、“機構投資者”等等這樣的一些詞。當然我們也反復聽到了“套牢’這個詞。2002年投資者業餘時間參加更多的,也不再是個股的推薦會,而是投資策略的講座和研討。這些都説明了一個現象,這就是我們的投資者在2002年開始學會實實在在地去關注一些證券市場最基本的要素,學會了去探尋影響這個市場走勢的規律和軌跡。我們不能就此説普通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已經完全實現了由投機向投資的轉變,但我們有理由説,他們的交易行為正在向投資轉變的過程中,或者説,他們的交易行為已經深深地打上了“投資”的印記。
主持人:2002年的中國證券市場,留給我們的問題還有很多,但是我們也可以感覺到,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其實也是市場的一種進步。問題總會在發展中出現,問題也總是在發展中解決的。今天是2002年最後一個交易日,2003年即將來臨。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祝願中國證券市場在2003年有更快的發展,投資者也能有個好收益。
|
|
|
|
|
|
|
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