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感受2002年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集:回歸理性——投資者在2002 |
在2002年,中國的證券市場發生了許多深刻且影響深遠的變化:隨著股價指數的調整,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也在調整,QFII制度的實施、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資證券公司的籌建表明市場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民事賠償制度的完善使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更加有效;當2002年即將過去,我們回過頭去再看看發生在2002年中國證券市場上的每一件事,這些事件的原委我們可能已經忘記,但這些事件帶給我們的感受,不論是歡樂還是憂傷,不論是憧憬還是失望,卻依然清晰。今天,就讓我們從投資者開始,感受即將過去的2002年,感受2002年中國證券市場的點點滴滴。
記者:身處2002年的中國證券市場,您在想些什麼呢?我們最關注的這個市場裏的那些最普通的投資者,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我想如果我們要對2002年的中國證券市場進行一個回顧,他們應該是開篇。我現在是在北京的平安大道上,每天清晨在這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人群中都會有一部分走進這個營業部,那麼就讓我們把視線投向這裡,看看這個普通的營業部裏的投資者們在2002年的證券市場都經歷了什麼,想了些什麼?。
“以前大戶室裏有一個人,曾經給我講過這麼一句話,説以前股市就像煮不爛的一鍋湯,怎麼煮怎麼有,現在不是了。”
“這回反彈出來,我絕對不做了,害怕了。”
“為什麼一個勁好消息頻頻出,就是不漲,大家都不理解。”
“我覺得今年的股市調整得太厲害了。”
“有時候覺得一旦真有機會能出來的話,以後再也不要做了,有時候又不甘心。”
“現在大盤打三個漲停板我也解不了套。”
一走進散戶大廳記者就被投資者們圍起來,他們非常想跟記者説説快要過去的2002年。在記者的採訪中, 投資者認為2002年對投資影響最大的事是有國有股減持的問題、AB股合併的問題。
“原來我覺得股市有漲有跌,現在總那麼跌,好像覺得泄氣了。”
“現在股市也面臨調整,股權結構改變要有陣痛,陣痛的話應該有個截止,有明確目的。”
“配股比以前中簽率提高,現在比較公平。”
記者:走出散戶大廳的時候,我感覺到今年在這裡聽到的和往年歲末的話題還是有些不同,往年好像關於某個公司、某一次的操作討論更多一些。今年大家都把話題集中到了證券市場的這次調整上。那麼中戶呢?
記者:您好,這是一份2002年證券市場投資者狀況的調查表,能麻煩您填一下嗎?
投資者:作為個人來説,我覺得市值的縮水變化是很不開心的,但是加入世貿,好像這又是不能避免的,肯定要發生很大的變化,與國際更接軌,接軌就要有很大的變化。
投資者:這種情況,我就覺得也很焦慮,有一種説不出來的難受,真的,當然它也很牽動你的心了。
投資者:我想咱們市場經過這麼大的波動、這麼大的陣痛……,還是會搞好起來,但我覺得可能需要時間。就以我為例,我操縱了四五個賬號,大概資金加起來一百萬,1700我進來了緊跟著就被套,一看著不對就出來了,1500進去了,接著還被套,現在這幾個月,不管什麼時候進去,你一定受損一定被套。我還不是短炒的人,我的做法還是投資比較有價值的,一般拿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兩年,但是這樣做反而損失更大,看好的績優股、藍籌股,大多數都攔腰斬了。必須要發展這個市場,怎麼才能發展這個市場,怎麼能讓大家把錢源源不斷能進來,一定要想到一個辦法使大家得到共贏,我們從內心裏是希望這個股市管理得更好。
記者:在這個營業部的院子裏,我想了很久。這個院子是一個清朝的公主府,它的每個角落都散發著中國古老傳統的氣息。但是它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現代社會金融活動的場所,傳統的遺存並沒有妨礙它,相反因為它不是一處僅供參觀的古跡而融入到社會前進的洪流中,它好像找到了一個契合點。走進劉大戶的交易室,他最滿意今年自己的一個操作手筆是在6.24的時候。
投資者:一般到6.24誰也不願意賣掉自己的股票,以為它還要上攻,很多大資金都涌進,我們憑什麼要賣掉呢?當時我在米市大街營業部,我都賣掉了。我認為2003年應該是一個繁榮的市場,因為我們經歷了這一年多的熊市,下跌了那麼長時間,沒有下跌怎麼能有上漲呢,不可能市場老是熊市呀,它也得有牛市呀。再怎麼折騰它也是螺旋體向上,它再盤整也是為了向上,我覺得這個調整實際上是 對中國證券市場投資理念的一次徹底的調整,我覺得這個調整實際上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覺得在過去多少年當中,中國的股市確實是投機有點過度了。
投資者:2002年大盤的調整中,像我們這些機構的投資者也在深入思考,到底這個市場應該是什麼樣一個市場,是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在市場上操作,我們感覺通過調整,中國的股市慢慢在發生轉變,投資理念在轉變,從過度投機的市場,慢慢轉變成一個理性投資的市場,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
投資者:股價在往下走的時候,人們的投資理念在發生變化,給我感覺大盤今年幾次上升後,大家想的問題都不一樣,大家在想到底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進入股市,從哪個角度分析股票,從這個方面有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是實質性的變化,是朝著更加成熟的理性的方向發展 。
記者:準備離開營業部的時候,正是下午開市的時間,我們又回到散戶交易大廳。一個剛剛開戶的新股民在向工作人員請教系統使用方法。
“你聽別人議論過今年走勢不太好嗎?”
“聽過。”
“那你為什麼還來?”
“最低的時候,不就是最好的機會嗎?”
記者:11月底,我們《中國證券》欄目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瀋陽、西安等六大城市的25個營業部中的投資者進行了為期近一個月的抽樣調查。我們調查的結果是:2002年,在普通投資者中虧損的佔93%;虧損幅度在50%以上的佔80%;盈利和持平的投資者佔7% ;在持倉狀況方面,目前持倉50%以上的投資者佔整個被調查人數的三分之二,而空倉的投資者佔7%;在對比今年和去年的規範化程度時,36%的投資者認為提高,40%認為持平。而認為2002年,市場規範化程度比2001年降低的投資者只有不到四分之一。
數字是抽象的,但是透過這些數字,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到,2002年,投資者乃至整個證券市場正在陣痛中進行著艱難而深刻的調整。這種調整,源於中國證券市場的成長;這種調整,源於投資者對風險的更清晰的認識。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開戶數已經將近7000萬戶,在一個以中小投資者為主的市場中,這種調整或許無法避免,而在這種調整中,我們的證券市場也在逐步走向成熟。
中國的證券市場是一個正處於轉軌時期的新興市場,在它的成長過程中,必然會有一些陣痛,而陣痛過後,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更加成熟的市場。明天我們將播出系列節目“感受2002”的第二集,國際化生存——開放在2002,歡迎收看。
|
|
|
|
|
|
|
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