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特別報道自播出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其中也包括許多經濟學家。今天,著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接受了本欄目的獨家專訪,那麼,在吳老的眼裏,整頓市場經濟秩序,關鍵的問題在哪呢?
記者: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離不開政府和民眾,當然也離不開經濟學家,首先感謝吳老,謝謝您的鼎立支持。您也會經常遇到假貨嗎?
吳敬璉:有這樣的笑話,隨時隨地都會有假那當然我也免不了。
記者:您也吃過假貨的苦頭?
吳敬璉:那當然,那當然。
記者:經濟學家的感受和老百姓的感受有什麼區別?
吳敬璉:經濟學家會用經濟學的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為什麼會普遍流行。
記者:您拿到這個假貨的時候怎麼解釋?
吳敬璉:用一句流行的話,要解決這個問題是個系統工程,不是個別問題個別解決能夠把我們這種環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記者:這個系統工程非常複雜嗎?
吳敬璉:對,非常複雜。因為有一個基本的問題在一個市場經濟裏面相當多數人,他的主要的動機都是利己的,所以在一個交易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定的制度上的約束,那麼越來越多的人會趨向於利用造假來謀利,謀取自己的利益、損人利己吧。
記者:您説的那個系統工程,能夠改變人們利己的想法嗎?
吳敬璉:這不能改變,但是要設法把利己的動機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使得利己的動機迫使他非要同時也利人不可,市場經濟本來就是這麼一個東西,亞當斯密説的看不見的手,看不見的手所説的就是通過市場機制使得每一個利己的人,他不能不利他,不能不利社會。
記者:比如説我就是要造假,我就是要利己,您用什麼樣的系統工程來改變我呢?
吳敬璉:問題就在於,這個信息經常是不對稱的,我賣的是假貨但是您不知道。
記者:對。
吳敬璉:這在經濟學上就是説賣者是信息的強勢方面,他有一些信息是他的私人信息,這個買方不知道,所以就買了假貨。
記者:在國內有很多情況,老百姓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但是它便宜我還會去買,還是有買方的,那麼假貨還是斷不了。
吳敬璉:要提高它的成本,要給它經濟上的懲罰,,現在這個懲罰不利。
記者:成本太小。
吳敬璉:就是他失信,他販假成本太低。
記者:您覺得這個程度能不能量化一下呢?
吳敬璉:現在報上已經有好多文章了,就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它規定受損害的人起訴,如果判決是賣方犯了法,賠償是受損金額貨價或者服務費用兩倍。
記者:您覺得兩倍太少了?
吳敬璉:要看情況,對大宗貨物來説這肯定太少,因為他賣了一千件,這中間有幾個人會去起訴呢?十個人起訴了,這十個人賠了一倍就是賠了二十,一千分之二十賠了,賺了多少呢?賺了千分之九百八十。
記者:非常划算。在這種情況之下,您是説我們的執法部門,他是會算帳的。
吳敬璉:這不是執法部門的問題,這是法律規定的,這不是司法部門的事,它只能依法判決,它不能夠超越法律的規定去罰款。
記者:懲罰的力度您覺得?
吳敬璉:我説是個系統工程,如果説沒有各個方面的配合的話,法不責眾,你查不過來的,如果説全靠我們政府派出人員去查,如果説現在這樣子到處都有假,那怎麼查得過來呢?結果只好是逢年過節來一個運動,運動一過又沒了。
記者:中國正在經歷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過渡,在一個過渡的過程當中,許多的食品、藥品甚至像我們坐的汽車都必然要變成假的嗎?
吳敬璉:我想任何情況下,多數人不願意這樣出現,為什麼在轉軌時期它會表現得特別嚴重,特別氾濫呢?就是市場的一套基礎設施,就是一整套制度安排不完備,所以他打假自己可以得益,這種刺激造假、販假可以得益,賴債、失信可以得益,因為沒有這一套制度控制不住,所以它就會氾濫開來。
記者:是不是説已經過渡到市場經濟了,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吳敬璉:不一定,如果已經過渡到市場經濟了,這套制度沒有建立起來一樣可以變成一個非常腐敗的市場經濟,這是完全可能的。
記者:我們現在的市場經濟能不能叫做原始的市場經濟?
吳敬璉:我們力求不要這樣,原始的市場經濟又叫重商主義時期,它的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不是法制的,而是行政權利干預的一種市場經濟,
記者: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我們能不能給它控制得短一點兒?
吳敬璉:那當然可以。
記者:用什麼來控制呢?
吳敬璉:趕快把現代市場經濟的各種制度建立起來。
記者:這個各種制度,還是您剛才講的系統工程。
吳敬璉:對。
記者:這次我們在外地採訪的時候,看到整頓市場秩序有標語叫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人人有責,人人有責就是人人不用負責,您認為整頓市場秩序,誰該來負這個責任?
吳敬璉:整頓市場秩序好像它隱含的就是政府的事。
記者:難道不應該是政府嗎?
吳敬璉:政府當然有責任,各有各的事情。我認為政府的責任在什麼地方呢?政府的責任就是儘快地把這一套制度建立起來,這是政府的責任。
記者:我記得您也講過,在市場經濟下政府的職能就是要建立一個非常好的環境,然後如果出現了市場失序的話,它來調整。
吳敬璉:但是我要強調的是要把這個工作做得更經常、效率更高,最重要的、首先一條就是要把利益受損的人發動起來,千百隻眼睛比由政府由上到下來查辦,恐怕效率要高得多,而且它解決的問題要更加廣泛,它也能夠做得更加經常。
記者:按照我們現在消費者的基礎,群眾的基礎能完成您説的這個任務嗎?
吳敬璉:我認為群眾想保護自己的利益,這點是沒有疑義的,問題在哪?問題就是他們是信息的弱勢方面,剛才我已經説了,對於一個産品他不可能知道那麼多信息,比如我們買一個耐用消費品,我怎麼知道它的內在信息,內在質量怎麼回事是不可能的,那政府要用一套制度安排,保證他能夠拿到信息。應該相信如果群眾有這個信息的話,他不會那麼對自己的利益漠不關心,他是願意保護自己的利益的,問題是他沒有這個信息。
記者:有人請您寫文章來總結20年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體會,您引用了狄更斯《雙城記》最開頭的話,我們現在可以去上天堂,也可以下到地獄。天堂在哪,地獄又是什麼?
吳敬璉:所謂天堂用我們來説,近期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一個文明、富裕、法制的國家,這就是天堂了。看來我們正在向這個目標前進,但是另一方面所謂地獄就是説,你看我們現在的問題這麼嚴重,這麼多的問題。
記者:現在正處在這個關口嗎?
吳敬璉:是,兩個趨向都存在,我們所有的工作就指向一個目標了,就是堵住向地獄前進的道路,使得我們更快向我們改革所需要達到的目標前進。
記者:這可能是兩個路口,我們離哪個更近一點兒呢?從20年的經歷看起來,我們的進步不小,這點使人滿懷希望。
吳敬璉:很多人不願意這麼想,但是又不得不這麼想,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非常及時,大得人心,但是怎麼才能不讓它變成一陣風刮過去。作為規範秩序先要有范,先有一個范才能規範,范就是一個規則了,先有了規則才能規範。
記者:您覺得我們現在是不是正在尋找這個范?
吳敬璉:這個范不用去尋找,有些事情非常明顯的。
記者:那為什麼下面還會經常出現南轅北轍?
吳敬璉:認識不一致嘛。
記者:我們這次到各個省去採訪,發現那些政府部門,從省一直往下市、縣,大家的工作熱情非常高,您是怎麼來照顧這些熱情的?
吳敬璉:洪虎省長的熱情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我非常欽佩他們這種熱情,在這種熱情的支持下,只要我們抓到了點子上,我想我們市場秩序就能夠比較快的有所改觀。
目前,全國各地對市場經濟秩序的整頓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正像吳敬璉教授剛才所説:市場經濟秩序的規範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我們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關鍵。
(《經濟半小時》記者/陳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