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調查鞭炮作坊》
(2001年08月29日)

  

  據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我們在行動”報道組最新報

  江西省上栗縣是有名的花炮之鄉,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做鞭炮。據説,當地生産煙花鞭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但是,很多人知道上栗卻並不是因為它的特産和歷史,而是因為發生在這裡的幾起由煙花爆竹引起的特大惡性事故。不久前,記者再次來到這個有名的花炮之鄉。

  當記者進入上栗縣境內時,抬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鞭炮的廣告,司機告訴我們,當地農村有一句話,叫“寧肯炸死,不肯餓死”,這讓我們多少有些緊張,在連續發生了兩起惡性煙花爆竹爆炸事件後,這裡的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還會不會繼續在家裏生産鞭炮呢?我們隨機來到幾個村裏進行調查。

  有村民告訴我們現在沒有了,不能做了。他説:“政府不給做了,做了要抓人,抓了送到派出所去。”

  村民們告訴我們,如果被執法人員查出在家裏做鞭炮,第一次要拘留7天,第二次拘留15天,第三次就要勞動教養,據説這是江西省的統一規定。我們的疑問也由此産生,政府對非法煙花爆竹生産採取這種堵的辦法,能夠標本兼治嗎?上栗縣有41萬農民,人均土地僅僅0.3畝,幾乎家家戶戶都靠做鞭炮維持生存,全縣80%的財政收入也來自鞭炮。在一年多前記者曾來這裡採訪,當時的情景是樓上樓下、房前屋後堆滿鞭炮的作坊,在上栗縣曾經是一景。

   上栗縣縣長時衛國這樣説:“天上一打雷或者一聽到警報叫的聲音,就是半夜我馬上就跳起來了,到外面去看看是不是什麼地方又出了問題。”

  正是因為時時刻刻感受到了來自12000多個家庭鞭炮小作坊的壓力,縣裏的領導天天都像坐在火山口上,執法人員對非法鞭炮生産屢次進行打擊,卻也屢次受到了村民的圍攻。

  上栗縣副縣長説:“村民圍著我們的車子説是不能走,把我們裝上車的鞭炮拉下來,車子也不能走。”

  上栗縣農民認為賺錢是不容易的,他們説:“你們跑來把我們的鞭炮運走,我們很生氣呀,村裏很多人都出來有兩三百人,都來了現場。”

  像有一戶農民靠在自己家做鞭炮不但蓋起了三層小樓,而且門前還修了一個籃球場,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對執法人員的行為採取了極不合作的態度。上栗縣以堵為主的清除非法鞭炮生産的戰役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時衛國縣長説:“就光堵還不行,還必須採取疏的辦法,以疏促堵,堵疏結合疏導和引導農民和企業主上山辦廠、辦基地。”

  去年8月4日以後,上栗縣要求鞭炮廠只能建在荒山上,目前已經有228家。縣裏專門為它們開通了“綠色通道”,政策上給予優惠,僅此一項就把近萬名農民從家里拉到山上。另外,縣上還組織農民在距離居民區至少300米遠的地方建立了500多個鞭炮基地,從而取代了家庭小作坊生産。曾經抗法的一位農民,今天就樂滋滋地拉著我們去看看他剛剛建好的基地,他告訴記者他做鞭炮一年能收入三四萬元。

  這位農民説,縣裏對鞭炮工廠和基地的管理都制定了極其嚴格的規定。比如:每間屋裏絕不能超過6個人,最危險的鞭炮混藥車間只允許1個人生産等等,甚至不允許工人穿纖維衣服和拖鞋上班,怕摩擦生電。在一家工廠,我們就遇到了冒雨前來檢查的萍鄉市公安局副局長。他説:“我們採取不定期檢查,明查暗訪的形勢,不打招呼。”

  像檢查人員一樣,我們也採取了明查暗訪的方式,在上栗縣整整調查了三天。就在我們即將離開的時候,一位抱小孩的婦女在我們的詢問下告訴我們,她家裏還在繼續生産鞭炮。走進她們家,只見一位四五十歲的婦女正忙著插鞭炮捻子,屋內散落著幾萬頭鞭炮,一個小孩在鞭炮旁玩耍。

  這位村民再三解釋,小孩是女婿的,不經常來,家裏有水桶,不怕鞭炮起火。按照有關規定,非法生産者被民事拘留七天,據介紹,如果查出一個村有三處非法生産鞭炮,村長撤職,一個鎮查出三個村非法生産,鎮長撤職,一個縣查出三個鎮有非法生産,主管副縣長撤職,縣長受處分。

  根據上栗縣提供的數字,截止今年7月底,已有7名村鎮幹部因為轄區內有人非法生産鞭炮而被撤職。一年以來,當地沒有再發生煙花鞭炮的傷人事件。

   (《經濟半小時》記者/張雪梅)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