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



  “關注拼裝車,其實是關注拼裝車下已經消失的生命和即將消失的生命。”記者化躍看著自己的節目《拼裝車市取締之後》順利播出,長舒一口氣。因為這個節目從採制到播出的“曲折”經歷,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起死回生”。

  早在去年十一月,記者化躍接到一個線索,反映在陜西咸陽有一個大型非法拼裝車的交易市場,號稱“中國三汽”。化躍和搭擋前往調查。拼裝車的交易市場位於咸陽市三元縣和涇陽縣的交界處,化躍他們扮作買主的身份到達此地。一看這十里長地交易的確“熱鬧非凡”。化躍的採訪進行得相當順利,各種拼裝車的交易鏡頭可謂是盡收囊中。拍完後他們返回咸陽。這時化躍才亮出自己是記者的真實身份。他給三元縣縣長打了一個電話,告訴縣長要去採訪,縣長馬上表示明天就行動。第二天,當化躍他們扛著攝像機再次來到這個拼裝車市場時,只見那位縣長果然帶隊正在取締市場,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化躍沒有給涇陽縣打招呼,涇陽縣那邊的拼裝車交易照舊進行。這種對比度強的內容運用到節目中,節目自然有看頭。但是這個片子當時並沒有能播出。

  事隔大半年,到了今年七月,國務院發文堅決取締非法拼裝車市場。化躍一聽喜出望外,馬上叫上攝像景延再赴咸陽。景延當時剛從海南出差回來,得了肺病還沒有完全好。因為他是陜西人,有利於暗訪。為了節目的需要,他帶病前往。當他們再一次來到“中國三汽”時,看到昔日的拼裝車交易市場如今被夷為平地,地裏還長了一些莊稼。節目怎麼做下去呢?

  正當化躍發愁的時候,一位“線人”及時出現,“線人”提醒化躍:拼裝車的市場是取締了,但大街上的拼裝車可跑得正歡呢。於是在“線人”的幫助下,他們一行人專門租了一台車,從咸陽跑到涇陽,結果僅十六公里的路上就看到二十四輛拼裝車在行駛。拍攝中,化躍意外發現有一輛大貨車正拖著一輛報廢車。職業的敏感讓化躍覺得這裡頭也許有戲,於是馬上叫司機跟上那輛大貨車。跟了一會兒,大貨車發覺有人在跟蹤,狡猾地繞了幾個圈子後就把化躍他們甩了。雖然被甩,但化躍記下了那輛貨車的車門上印著的單位名稱。順著這個線索,他們找到了那家單位──一家物資回收公司。

  按照有關規定,只有獲得國家批准的有拆解報廢汽車資質的企業才能回收報廢車。這家公司並沒有這種資質,但化躍走進單位大門,卻看見一個足有一萬多平方米的大院裏,十多個人正忙著拆裝舊汽車。化躍向他們走近時,忽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個廁所。他靈機一動,故意提高嗓門對景延説他去上一趟廁所,讓景延在此等一等。景延心領神會,裝做等人的樣子,來回踱步間,那夾在手中的包將這一生動的現場來了個“一網打盡”,竟然還偷拍到了一些特寫鏡頭。而那些忙得起勁的人對此渾然不覺。

  從那個單位出來,化躍和景延一陣狂奔,生怕被人發覺。收集到這麼多的素材,化躍陷入沉思:拼裝車跑得如此之歡,為什麼沒人管呢?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連續三天,化躍和景延分別扮做買車和賣車的人,一起到咸陽市工商局“體驗”了一番。節目中那些工商人員的冷臉色和工商部門為了部門利益而讓拼裝車繼續行駛的事實,就是他們不厭其煩在咸陽工商局辛勤“體驗”到的結果。

  離開工商局,化躍和景延打上一台車準備離去。出租車司機突然問:“你們是記者吧?”化躍大吃一驚,難到身份被發覺?就在一楞間,司機又問:“你們是哪個報社的?”這一問才讓化躍心安不少。

  想到去年拍這個題材亮明了身份,導致節目的“流産”,化躍 “吃一塹,長一智”,決定從採訪開始到結束,始終以暗訪的形式進行,沒敢“打草驚蛇”。化躍他們回京後熬上幾個通宵,把兩次暗訪的內容揉和在一期節目裏,讓觀眾第一次從電視上看到了拼裝車的猖獗和氾濫。原本“夭折”的節目終於得以“起死回生”。 (《經濟半小時》實習記者 /姚丹)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