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周天勇:“十一五”期間如何擴大就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7日 15:35 來源:CCTV.com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走進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特別節目《中國經濟大講堂》。今天這期節目的主題是和就業有關。就業問題是長期以來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熱點問題。據有關部門的調查和統計,我國每年城鎮需要安排的就業人口大約是2400萬人,可是市場上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大約只有1100多萬個,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達到了1300萬。在未來的五年中我們的就業目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我們又將通過什麼樣的政策和措施來促進和提高社會就業水平?我們今天邀請到現場的演講嘉賓,他將幫助我們來回答這些問題。下面就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先生。

  周天勇:“十一五”期間如何擴大就業

  我今天的題目是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中央提出要千方百計地擴大就業,而且千方百計地擴大就業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很重要的一個內容。11月8號國務院又發佈了一個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通知,對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的指導思想、戰略方針、各項具體政策都做了一個全面的安排。我今天就從四個方面來講一下我們面臨的就業形勢;第二個方面是中央和國務院的指導思想和戰略方針;第三個就是世界上解決就業的一些經驗,以及我們現在面臨的一些需要改革的問題;最後我們看需要在哪些方面改革,需要在哪些方面落實中央和國務院的再就業和就業的政策,我們才能擴大就業。我想從這四個方面演講。

  黨的十六大的時候就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為什麼是民生之本?就是有就業你才有工資,有工資才有支出,才有收入,才有消費,消費你才能買房子,上學、看病、日常生活出行等等這些,才有支付能力。所以為什麼説就業是民生之本,如果説一個社會失業的人很多,失業的這個勞動力很多,失業涉及到的家庭很多,這個社會貧困的人就很多,那麼這個社會就不會穩定,不會和諧。所以我想中央説就業是民生之本,而且要千方百計地擴大就業,實際上就主要是這麼一個方面的含義。

  周天勇:我國目前面臨的就業形勢

  如果從我們國家的就業形勢來看,可以説就是面臨著世界上史無前例的最巨大的就業壓力。我們現在每年城鎮新增需要就業的勞動力550萬,農村向城鎮轉移的勞動力每年要800萬到1000萬,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十五期間都是在1000萬到1100萬之間轉移。另外我們還有由於礦山資源枯竭、國有企業改革、集體企業改革、結構調整等等這些需要再就業的勞動力。就是他下崗了,或者他要從這個産業中調整出來,這個勞動力每年也需要有400萬消化;還有往年我們還有一些失業的累計也需要消化。這樣十五期間每年大概是2300萬、2400萬,十一五期間仍然是這個數字,每年國家需要提供2400萬個就業崗位才能使社會比較和諧,才能使老百姓生活有所保證,才能使失業率降下來。新增就業壓力大,轉移就業壓力大,再就業壓力大,消化往年的失業勞動力的壓力大,這就是我們十一五期間就業的四個特點。

  有些人也提出來,他説我們城鎮都就不了業,為什麼要讓農民還跑到城裏來?從我們國家農民的人均耕地,勞動力的人均耕地來看,像國際上很多國家都是幾百畝到一千畝,就是一個農業勞動力種了幾百畝到一千畝。像韓國和日本,一個農業勞動力種十三畝、十五畝,我們國家長江以南一個農業勞動力只種了一畝地,黃河以南是二點幾畝地到三畝地,全國平均是四點幾畝地,所以在農業上勞動力再沒有增加收入的可能。而且由於生産資料價格上漲等等,雖然這兩年稅費減免,國家加大支持的力度,但是農民要從增收角度來看,必須要從農業上轉移出來。像農民現在增收的70%,80%,來自於到城裏來打工,所以不轉移出來農民是不可能增收的。

  從我們的就業群體來看,有這麼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一個就是國企改革、集體企業改革,礦業城市、資源型城市産業衰竭以後要轉移的這部分勞動力,還有三線建設,這一部分勞動力一般都在40歲、50歲這個年齡,從技能,從各方面都存在著不適應勞動力市場的問題。而且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自主技術創新也好,技術進步也好、工業産業結構升級也好,都是要相對地減少勞動力。比如最近美國通用公司就減了好像三萬職工,要節省它的成本。所以從經濟學上講,就是大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在提高,相對利用的勞動力在減少。我們國家也存在這個問題,就是越大的企業,相對用的人越少。

  我們從未來幾年來看,事業單位要進行改革,機關單位要進行改革,都在精簡(人員),都在機構改革。總的來説,不希望再擴大財政供養方面的支出。所以人往哪去?這個再就業的職工往哪去?需要調整的勞動力往哪去?另外新增的勞動力,包括大學生都往哪去?這成為我們國家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這是我講的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

  周天勇:解決就業問題的指導思想和方針政策

  第二個,十一月八號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件,也是落實十一五規劃建議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的落實性文件。這個文件上,中央有幾個我覺得很重要的精神。

  首先提出指導思想,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落實十一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這是指導思想。解決遺留再就業問題,努力解決好新增就業,還有有不週地城鄉統籌,解決農民轉移,形成一個就業的長效機制。這是中央的一個指導思想。

  這個指導思想後面,中央提出了一個戰略方針,我想有幾個方面。一個就是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其實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每年經濟增長速度要8.8%,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考慮就業。因為如果按照我們的資源來考慮,假如説我們人口沒有這麼多人需要就業的話,每年7%的經濟增長速度,能源、資源這些缺口可能就不大了。但是我們如果按照8.8%的經濟增長速度的話,能源、原材料這些缺口就很大。為什麼中央要定在8.8%的經濟增長速度上?就是因為如果你速度太低,就解決不了就業,所以中央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努力促進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這是我覺得這個重大的一個戰略。

  那麼還提出調整結構要與擴大就業結合起來,就是不僅要調整工業內部的産業結構升級,這樣(通過)技術進步,可能相對減少勞動力就業。從第三産業看還要擴大服務業、第三産業這些容納勞動力比較多的這些行業發展。另外就是在制訂全局性的經濟社會的發展戰略的時候,要把就業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考慮,要確立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這是中央的戰略方針。

  周天勇:世界各國解決就業問題的經驗

  我重點講一下解決就業有什麼規律。從許多國家來看,經濟不發達的時候主要在農業裏面就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化的過程,人們就逐步地轉向工業就業。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城市的進一步發展,人們逐步地調整到服務業,這是一個産業上的變動。

  從各個國家包括我們國家的規律來看,就是企業總數的百分之九十六點幾都是中小型企業,就是100個企業,你看註冊登記的100個企業,它一般都是中小企業,所以這是一個規律。但是我們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比如説與德國,與歐盟的一些國家,與日本、美國這些國家相比,我們國家(每)一千人,只有不到10個企業,城鎮每一千人不到13個企業,所以為什麼這個就業渠道非常狹窄,就是因為中小企業太少。

  我們未來的方向就是鼓勵投資、鼓勵創業,需要調整這個教育結構,來適應整個國民經濟就業的需要,就是創業你才能一帶四、一帶三、一帶五。辦個企業雇了五個人、六個人,才能成倍增加就業。絕大部分勞動力,或者是大部分勞動力在中小企業就業在自由職業就業,這是一個世界性的規律。因此這次中央戰略,中央和國務院解決就業的戰略方針上,就是首先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服務業等等,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實際上就是要符合這個世界性的就業規律。

  周天勇:就業擇業的新觀念 新思維

  這就需要我們改變一個過去的思維,什麼思維呢?像我大學畢業的時候,都是國家分配。那時候主要是挑單位,我分的單位好不好,而且許多家長培養學生就是説培養你能不能到國家機關、國家事業單位、大的國有企業,去吃個皇糧這種觀念。今年這個公務員報考多麼激烈,好像48個人爭奪一個公務員的崗位,非常激烈。這比高考厲害多了,比研究生考試也厲害多了,而且好像有的國家機關的工作崗位是2000個人競爭1個,2000個人考1個,多激烈。為什麼要控制公務員的數量,而且還要控制國家撥款的事業單位的數量,為什麼呢?我們現在財政經費都花到這些方面,就是很多財政經費都來運作這些方面,只有把這些方面壓下來,稅負降低才能經濟更加活躍。再一個你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都是在減人,都是在結構調整。所以過去我們到黨政機關去就業、到事業單位去就業、到大型企業,大的國有企業去就業,這些觀念現在來看越來越在實踐上走不通。這是一個要轉變的。

  第二個就是政府也要轉變觀念。一到地方上去政府的領導就説,我要造龍頭企業,造大企業。最後説我要建一個大的水泥廠來解決就業,實際上人都去了以後,工資一提高,資本有機構成一提高,這個企業就不行了。所以像水泥這類的産業,資本越來越便宜,最後怎麼辦呢?就是越來越多的用資本,越來越多的少用人,越來越多的自動化,這個企業才能長久不衰。我們過去很多企業,幾萬人、幾十萬人的企業,就是因為工資上漲了,養老費用上漲了等等,最後成本一吃把它給吃掉了。所以國外大的飛機製造廠、大的汽車製造廠、大的煉鋼廠,都是勞動力用得非常少,越來越少,這些勞動力逐步到中小企業去,所以我們政府也要轉變觀念。而且政府有的時候瞧不起中小企業、個體戶。一到企業去就説你們要做大做強,總是讓人家做大,做大以後就解決不了勞動力就業。

  周天勇: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再就是政府要轉變另外一個觀念,就是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的觀念。很多政府總想著把街道建得非常整齊,沒有農貿市場,沒有小商小販,你全給我進超市裏去,最後把就業全給你整頓光了。實際上中央文件,我通俗解釋這個戰略,就是做多做小企業。從增強我們國力來看,從技術進步這些來看,要做大做強,但是從就業方面看,要做多做小做精,這樣更多地來解決就業(問題)。另外自由職業者,國外叫自由職業者,我們叫個體戶、個體工商戶,當然我們的個體工商戶中還有一些在國外實際上叫企業了,他已經雇了十個人了,開了一個理髮店、茶館,我們有的按照個體戶管理,實際上在國外十個人以上都是應當算一個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個體戶、微型企業有一個特點,就是小本生意,微利薄本。小本生意主要靠勞動賺錢,這類企業對稅費比較敏感。就是稅越重,費越重,中小企業越生存不了。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對大量就業的中小企業稅收是優惠的,稅收比大中型企業要低一些。這次中央的文件中也提出優惠政策上,對再就業的一些中小企業在規定限額之內減免營業稅、城市維護稅、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並免收屬於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費用,三年,我覺得我們現在中央的政策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所以我們要擴大就業就必須得減輕稅費負擔。

  周天勇:拓寬就業渠道的途徑

  第四個要突破阻礙就業的體制障礙,落實擴大就業的國家政策。國家11月8日公佈的這些政策都是非常好的,而且含金量都很高。各地只要把這個政策落實到位,我想我們國家的就業(問題)不難解決。

  中國從根本上解決就業的關鍵還是要鼓勵投資,鼓勵創業,促進就業。中央這次也提出要自我創業,市場調節、自我就業,政府促進這個方針。我覺得這是對的,任何國家也包不起,何況我們13億人口這麼一個國家,更包不起。但是政府要鼓勵投資、鼓勵創業、鼓勵自我就業,要給足政策。國外人家人口那麼少,人口都負增長,還這麼寬的(就業)政策,你這麼大的壓力更應該給更加寬鬆的政策、更加低的稅負率,更加少的行政管理環節來促進就業。而且我們全民的就業觀念也需要轉變,從過去一個吃皇糧、官本位的觀念轉變到商業化,轉變到市場經濟,解決創業解決就業的觀念。

  就業問題不難解決,關鍵是政府的政策,11月8號這個文件能不能落實。關鍵是大家要轉變觀念,要更多的大學生自己去當老闆,我覺得我們這個社會就業就好了。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説每年有一百萬個人,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出去創業的話,一個人帶五個人就業那就是500萬人,那解決很大問題。當然大學畢業一下子從課堂去創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大學畢業一年兩年以後,我們是不是辦個企業?自己幹點事,幹嘛給老闆幹?我覺得要有這種精神,這才是我們國家就業的希望。我今天的講課就到這兒,可能有許多不對的,也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製片人:姜詩明

  主 編:趙 悅

  編 導:謝 昆

  《中國經濟大講堂》播出時間:

  11月22日--11月27日 中央電視臺二套每晚22:00--23:00

責編:依寧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