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為大眾的年度製作 大眾對頻道的年度期待
------2003中國經濟年度報告觀後感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1日 19:03
已經是第三年,1月1日晚上9點,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後,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向全國電視觀眾發佈“中國經濟年度報告”。電視大眾版的“中國經濟年度報告”順應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廣大人民的需要,也由於其有口皆碑的權威性和電視藝術性在傳媒界樹立了品牌,在觀眾中培養了收視期待。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2003中國經濟年度報告明顯比前兩年又有了進步。
一. 指導思想和創作理念:為大眾服務——産品理念更加成熟。
2001年中央電視臺“中國經濟年度報告”的策劃,奠定了電視版經濟年度報告的平民視角。2002年中央電視臺“中國經濟年度報告”在電視詩意的創作上做了很有價值的探索,增強了專業經濟年度報告的可視性。在專業化和大眾化之間尋找平衡點,並且把專業化和大眾化統一起來,突出其大眾性、藝術地實現其大眾化,成為電視版中國經濟年度報告的關鍵所在。
2003年中央電視臺“中國經濟年度報告”在保證報告的權威和專業性的基礎上,還讓我們感受到創作集體已經自覺把為大眾製作中國經濟年度報告當成了創作的指導思想,在100分鐘的節目中讓我們看到了為大眾服務的成熟、完整的産品製作理念。
1. 大眾化的主體視角。
報告100分鐘由12個瞬間串聯。報告選擇2003年的12個歷史瞬間,
都是為了引出對2003年中12個重大經濟事件或對經濟産生重大影響的事件的敘述。這樣的敘述在視角選擇、敘述角度切入以及敘事主體的選擇上是有很多種電視創作的可能性的,不同的角度代表報告創作集體的不同的指導思想。而節目中我們看到這12個瞬間的視角選擇和敘事主體選擇是很鮮明的大眾主體視角,説明了2003中國經濟年度報告創作集體的指導思想是鮮明的為大眾而創作的指導思想。
第一個瞬間選擇了2003年6月24日,王府井百貨大樓普通職工翁捷在王府井張貼“北京真牛”標語的瞬間,引出非典對中國的非常考驗。
第二個瞬間的主角是普通的農村婦女熊德民,她在總理到家訪問時提出了在外打工的丈夫的工錢被拖欠的事情,由這個瞬間引出為農民工討工錢的問題,引出備受社會關注的三農問題……
幾乎每一個瞬間的選擇和敘述角度都體現了2003中國經濟年度報告服務大眾的指導思想。
2. 跨學科嘉賓和專家的參與,為大眾化傳播增強了效果。
中國經濟年度報告是一個專業的經濟報告,但電視版的中國經濟年度報道中的專家團隊是否一定是單一的經濟學家?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2003年中國經濟報告中給出了一個否定的答案。在2003年的專家團隊中我們看到了受大眾歡迎的作家梁曉聲的加盟。
作家梁曉聲在2003年中國經濟年度報告中的隆重出場,為振興東北經濟這個話題注入了生動的文學活力和絢麗的人文色彩。他對東北的描述不僅實現了經濟年度報告所需要的東北的資源、發展歷史、變遷等信息的傳遞,而且以跨學科專家的身份貢獻了不同的視角、産生出豐富的話鋒,增進了經濟話題的廣度和深度,增強了節目的戲劇性和觀賞性。
這個單元還有一些亮點,比如這個單元開始時的電視轉場設計,先有“天上有沒有北大荒”的歌聲出來,觀眾以為接下來是歌手錶演,結果卻是作家梁曉聲出場,多樣電視元素的巧妙組接,構成一些懸念和包袱,增加了節目的看點。再比如用作家梁曉聲的書《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恰如其分地為這個單元點題,都大大增進了大眾傳播效果。
3. 對話設計成功溝通大眾與專家
如果沒有大眾電視版的中國經濟年度報告,年度經濟報告學術門檻是讓普通人生畏的,由專家發佈的純學術的年度經濟報告有太多的數據和專業術語成為與普通受眾溝通的鴻溝。
改變專家發佈的形式,2003年中國經濟報告中由主持人陳偉鴻與專家對話,專家就主持人的提問回答。在這裡,主持人實際還是在執行報告為大眾服務的指導思想和創作理念。主持人陳偉鴻從觀眾的理解力和接受心理出發,為大眾提問,他在談話現場避免談話趨向技術性行話,讓專家與大眾能在年度經濟報告中真正實現溝通。
4. 專家評説追求大眾化
我們還發現2003年中國經濟報告中專家的經濟分析和述評中,有明顯的大眾化表達的追求。尤其是屢屢在電視中出鏡,以發佈國家統計數字而為觀眾熟悉的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在對人們熱切關注的2003GDP數字的解答中,他沒有用一個數字,也沒有用一個生僻的專業語。他説,“一句話:2003中國經濟是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最具活力的一年。”然後,他補充了五個字:“快:速度快;好:質量好;活:自主增長帶來活;緊:資源供應緊;熱:經濟生活升溫。”—— 通俗、簡潔、生動、有感染力和説服力!真是讓人叫絕的深入淺出的經濟學家評説!以後的經濟年度報告中應該有更多這樣的經濟學家,肩負大眾傳播責任的經濟專家應該多一些這樣的大眾化追求。
二. 結構上體現了整體把握、具體感受——電視傳播的特性
貫穿整個創作和製作
2003年中國經濟報告可以説很精彩地體現了電視傳播 的特點,使電視版的中國經濟年度報告具有不可阻擋的電視獨特魅力。這一點在篇章結構中體現得非常清晰。
2003年中國經濟報告的篇章結構是四個篇章和十二個瞬間。
四個篇章是典型的宏大敘事結構,實現對2003年中國經濟脈絡和重大決策、重要觀點的把握。“非常考驗”、“改革提速”、“觀點交鋒”、“經濟拼圖”四個宏大敘事把2003年的中國經濟整體呈現給了觀眾,全面、概略,體現了報告的專業權威性,也充分展示了電視跨時空描述、宏大整合的敘事特點。
凝結了重大經濟現象中12個瞬間的12張照片的結構是典型的放大細節,讓觀眾具體感受事物。凝結在12個瞬間的照片中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通過電視細節的敘述,被放大,讓觀眾感受深刻、具體、難忘,從而實現報告的電視魅力,增強大眾傳播的效果。
三. 創作手法上體現了電視語言的創新、 電視元素的交響
2003年中央電視臺“中國經濟年度報告”在電視聲畫語言的運用上有許多創新,宏大敘事、微觀敘事的結合;邏輯敘事和表意敘事的結合;理性和詩性的結合等等,使報告在電視表現手法上成為電視多元素的交響。
1. 畫:電視表意蒙太奇的運用。
許多宏大敘事的電視作品因為理性色彩強,所以在電視畫面的編輯上也拘泥于邏輯性的編輯思想,在操作上就是放棄表意蒙太奇的運用,而選擇單一的邏輯性敘事蒙太奇。其實這是電視創作中的一個誤區。
我們看到作為宏大敘事電視作品的2003中國經濟年度報告,在電視的表意蒙太奇運用中有很多大膽的、成功的嘗試。比如在開篇的宏大敘事中,運用的就是一組很長的表意蒙太奇畫面剪輯,這組畫面超越了邏輯性的結構,飛揚恣肆,很好地表達了解説詞中2003年中國經濟“跌宕起伏、盪氣迴腸”的敘述。
2. 聲:電視解説詞的撰寫。
2003中國經濟年度報告的解説詞的撰寫有很飽滿的詩性,為理性色彩強、專業度較高、宏大敘事的年度報告增加了人文色彩,也增強了大眾化傳播的效果。
四. 傳播態度上的實事求是和科學精神
我們非常欣慰地看到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在年度大製作中實事求是的傳播態度和科學精神。
2003中國經濟年度報告中的第三個篇章“觀點交鋒”把“2003中國經濟是否過熱,是該提速還是該剎車”這個重大問題提出來,讓不同觀點的代表人物充分表達,體現了創作集體傳播態度上的實事求是和科學精神。
讓多種聲音在電視上説話一直是有全局觀、有社會道義的電視人的追求,也是一個電視臺公信力大小的一個標誌。
可以説2003中國經濟年度報告的第三個篇章“觀點交鋒” 是整個報告中非常有鋒芒、有力度,充分增強了報告權威性的一個篇章,同時這個篇章也增強了中國經濟年度報告這個品牌在社會上的公信力,增強了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在社會上的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