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生意(第六集)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9日 22:20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這裡是中國財經報道特別節目《聰明的生意》,今天我們首先要結識的這位朋友是一個律師,他從20萬元起家,用了不到四年時間,在成都闖出了一片天地,您會説了,他一定是精通法律專業知識,其實這您只説對了一半兒,他的高招更多是善於經營。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出租秘書的律師事務所
程守太律師近來特別地忙,他頻繁地來往于成都的一些公司單位,有人會説,是不是程律師又接了許多案子啊?
“您好陳總。”
説話的正是程律師,他正在拜訪的是當地做房地産的陳斌,幾句寒暄後,程守太表明了來意:“陳總,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合作一直非常愉快,為了更好地合作,我們想為貴公司提供一名法律秘書。”
陳斌答:“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幾個回合下來,會談只進行了不到20分鐘,這家客戶就接受了程律師的建議,程守太説,他推銷這項新業務的成功率非常高。
記者問:“一般來説,就是你推銷了,到目前為止,算今天你推銷了多少家,成功率有多少家?”
程守太答:“應該説推銷了30家,我成功地感覺到,起碼百分之七八十。”
做律師的推銷秘書,在一般人看來,顯得有點不務正業,可程律師對此卻樂此不疲,他説,這項新業務很受客戶的歡迎,現在他正在加緊秘書的培訓:“日常法律服務的這種培訓,同時還有一個跟客戶溝通技巧的培訓,我們甚至還會請比如説電臺啊,那麼專門主持播音的,普通話很標準的人,來對他們進行培訓。當然還會請一些酒店的,禮儀公司的人,來對他進行禮儀培訓,包括拓展培訓。”
記者看到,程守太的公司正在為新招的秘書培訓普通話及禮儀,只見普通話培訓老師教導:“普通話應該是咱們律師專業技能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應該説咱們四川人有兩個毛病,特別是在資陽市有h、f不分的現象……”新招的法律秘書們跟著練習順口溜:“化肥會揮發,黑化肥會…………”
秘書們還要進行形體培訓,跟著老師做動作:“要挺胸、收腹、臀部,還有大腿、小腿一定要夾緊、自然地下壓、手自然地下垂OK,這個很不錯,這個朋友要再向後一點。”
程守太告訴我們,法律秘書在客戶單位是上班,能為客戶提供日常的法律服務,和律師相比,需要的費用也低得多,而對於律師事務所而言,好處就更多了。首先,法律秘書可以為事務所增加一筆收入,不過,他覺得法律這項業務最大的價值在於他就像一種黏合劑,可以幫助把事務所和客戶粘得更緊。
程守太這樣講述他的感受:“我最大的一個感覺是,我跟客戶之間的這種聯絡加深了,就是不像以前,我們律師顧問組,和客戶之間,他認識的層面啊,就只是局限于客戶單位的哪幾部門,或哪個人,尤其是在國有企業,在一些國有企業,包括現在的民營企業,那麼一個公司的股東、董事長的變化,他原則上,我們認為,我們通常的做法都會影響到律師事務所之間的合作關係。那麼這種做法,我們也感覺到很苦惱,我們就想呢,從我們的自身的角度,去找一種做法,主動的一種做法,讓他們感覺到,你換了股東,換了董事長,但是你不能。”
在程守太看來,法律秘書的另一個好處在於,律師行業最大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他派往各公司的法律秘書一般是剛從法律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在公司的這段經歷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機會:“我沒有花錢,我用了這個點子以後,公司在給我培養人才,等他回到律師事務所以後,他懂得了這種公司的需要,客戶的需要,他再來做律師,應該説呢,我認為,到實踐當中去鍛鍊,比他在書本上,直接從學校到律師這個行業要好得多。”
密切客戶關係、免費為自己培養人才,這是程守太的精明打算,不過這還不是這項業務價值的全部。在程守太看來,法律秘書第三個職能還可以為他培育潛在的客戶:“我來給你派這麼一個人員。通過這種雙方的接觸他覺得,我們送的這個法律秘書人才不錯,那麼進而他公司在發展壯大的過程當中,他有一些複雜的法律事務出來了,他覺得他應該有一些,再加上法律秘書啊,提前有這樣的一種灌輸,這麼一種接觸,他就認為呢,他的法律事務必須交給專業的律師來處理。好,我們慢慢形成我們的客戶。”
四年前從20萬元起家,泰和泰目前已經成為了成都地區業績名列前茅的事務所,談起經營之道,程守太認為,一個成功的律師事務所不應該只著眼于單一的法律業務,而應借助其他行業有效的商業手段,培育新的業務領域。
程守太這樣總結他的成功之道:“我覺得作為一個律師和一個律師事務所,它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律師他是靠專業,它是一個職業,那麼律師事務所呢,它應該是一個商業,是一個事業。做律師事務所,既然是商業,就要懂得商業的運作,那麼不能夠僅僅提供法律服務,就他本身而言。應該呢,要想到法律服務延伸出來的,他的一些附加值。這樣的話,才能夠找到律師事務所新的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主持人:程守太説,一個好律師並不一定就能經營好一個律師事務所,做好生意的關鍵是要摸清、順應市場的規律,我們來看專家團對他的評價。
【專家分析】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這家律師事務所,他出租這種秘書,實際上是他擴大了自己的需求,他通過這種辦法,把他的工作向外延伸,他實際上使律師成為一種符合型的人才。你説他是律師嗎?他不是一流的律師,你説他是秘書嗎?他也不是單純的秘書。他就是一種符合型的人才,從而滿足客戶的符合型的需要。
國家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王耀:他最聰明的地方,他懂得商業運作。他把法律服務看成是商品,利用很廉價的秘書,出租秘書,來帶來最後法律服務這種商品,因為法律服務的價值很大很大的。我覺得這個法律事務所給其他的行業,尤其專業的行業有一個啟迪,就是要懂得商品運作。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將要結識的朋友是一位靠“美麗”致富的人,她憑著一雙繡花鞋打開市場的大門,但她自己卻不會做鞋,那麼她做生意的聰明勁兒又是什麼呢?
繡花鞋 闖世界
説來好多人不信,就這家6、7平方米的小繡花鞋店,一個月起碼有一萬多塊錢的盈餘。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不信,可呆了會兒工夫我們就明白了。只見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一會兒工夫,賣了三雙。
記者問:“大概每天能賣多少?”售貨員答:“最少的話十五、六雙吧。”
看來這繡花鞋還真有人認,除了外國遊客,美籍華人,連北京大媽也有到這兒來買鞋的。也難怪,這兒的鞋還真不貴,便宜的幾十塊錢一雙,最貴的也不過二百多塊錢。
老顧客對這繡花鞋評價頗高:“一個是有特色,比較美,還有一個,穿了比較舒適。”
海外顧客也很青睞:“它比較有味道,有中國的味道。”
您得佩服這店主有眼光吧!店主就是我們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文燕,看不出來吧,今年她已經50歲了,剛退休。她告訴我們,開這家店的念頭是偶然間有的,這要從她喜歡的中式服裝説起:“當時我覺得穿那個衣服就沒有一個合適的鞋去配套,因為我覺得像比較傳統的東西,它應該有一些古典的東西去配套,才能顯出一種整體的美感。”
正好趕上唐裝熱,文燕的決心更足了,為了找到一雙能和中式服裝相匹配的鞋,文燕幾乎走遍了北京的各大商場,而這些商場不是沒有布鞋專櫃,就是鞋的樣式都很老。直到有一天,她在上海一家商場的櫥窗裏發現了一雙與眾不同的繡花鞋。
“當時我就覺得,哎呀,我都有點兒激動,我覺得正是我所希望的。它的樣子,你説是古典吧,它是保持了咱們中華民族最傳統的東西,同時它又加了一種改良、一種時尚的因素進去,我覺得要跟現在的衣服搭配到一塊,一定是非常美的。”
文燕看到的是上海一家名為“小花園”的老廠生産的繡花鞋,“小花園”的鞋當時在北京市場上還沒有,她馬上聯絡了廠家,雙方一拍即合,文燕做了“小花園”鞋廠的北京總代理,和廠家一起開發款式新穎、符合時代潮流的繡花鞋,然而對從沒有經過商的文燕來説,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是難題。
首先一個難題就是把店開在哪才能吸引顧客?這讓文燕頗費了一番心思,最後她相中了北京王府井新東安市場的“老北京一條街”。這兒濃濃的傳統味、文化味最適合賣繡花鞋了,另外房租也不是很貴。但是起初的生意並不如意。
文燕:“那時候真是有點兒睡不著覺,就覺得這怎麼辦,你看這兩天,兩天了,都沒賣,一雙沒賣。這怎麼辦呀?我也下決心了,不管結果怎麼樣,只要自己感興趣的,只要自己看準的事情,我想終究有一天會成功的。”
第二個難題是定價。文燕有兩個選擇,一是把價錢定得很貴,把繡花鞋當工藝品來賣,第二個就是她現在正在走的薄利多銷的路子。
文燕:“假如説我定的價格很高,只是針對一部分消費群體,那麼像一般普通人他有沒有享受美的權利呢?他同樣有享受美的權利,你為什麼不讓他也美呢?”
事實證明,文燕做對了。如今,口碑相傳讓她的客戶越來越多,公司白領、機關幹部、都有上她這兒來買鞋的。開張不過多半年,她的店已有了讓人羨慕的盈餘,第二家店也在籌備開張,另外還有三個加盟店也在她這兒取貨。如今文燕的日子過得比退休前還充實。
文燕這樣總結她的成功秘訣:“該堅持的時候一定要堅持。經濟的運行都是波浪式的,有波峰也有波谷,如果你現在處在波谷,也許光明就在眼前,也許明天就能成功。另外做生意要認真但是不能較真,有時候急功近利反倒適得其反。”
主持人:做生意,找場地、定價格、賣産品樣樣都是學問。文燕的經歷一定給您一些提示,我們來聽聽專家的分析。
國家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王耀:她開始開業以後,首先,前幾天沒有任何收入,事實上我們生活當中,很多東西剛出來的時候,包括我們商場改造,剛開始改造很多人沒有買,他就是我堅持住,要忍住。
中華工商時報主編水皮:她做開發面臨兩個選擇,一個到底是做成工藝品,還是做成普通的鞋。從價值取向上來講還是回歸本原,鞋就是鞋。我覺得這可能是逆向思維,往往談到傳統工藝保護的時候,往往往另外一個極端走,她反其道而行之,這是她成功的一個地方。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給我的一個啟示,當美是一種奢侈品的時候,我們應該按奢侈品來定位。當美是大眾的時候,應該按大眾來定價,這樣他們才能和價格的橋梁達到很好的對接。
主持人:文燕賣這繡花鞋,制定的是低價策略,這方面的例子在一些世界知名企業的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上世紀70年代,日本市場出現了一種一次性打火機,新田富夫發現這打火機售價一般在200日元,由於價格偏高,銷量不好,於是,他採用許多方法把打火機的售價控制在100日元以內,從而擊敗了他的競爭對手,現在他已經將一次性打火機的成本控制在30日元以下。在明天的節目裏,您還會看到兩個聰明人,他們一個靠回收舊墨盒致富,一個把種花用的花土做成了一個大買賣,他們到底有什麼聰明之處呢?感謝您收看《中國財經報道》五一特別節目《聰明的生意》,歡迎您繼續收看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其他節目,再見。
(于浩 王穎 胡旭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