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非常考驗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2日 14:36
2003年3月的北京,春光明媚,兩會剛剛結束,還沉浸在對美好未來暢想中的人們或許沒有想到,對中國發展的一次考驗正在悄悄降臨。一種不被人了解的病毒正在飛速地蔓延,從廣東到香港再到北京。人們開始認識了一個字典裏從來沒有的新名詞“SARS”。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4月初,廣東、香港和北京先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疫區。在4月17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強調SARS疫情不得瞞報、緩報。從20號開始,衛生部每天下午公佈SARS最新疫情,這一天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抗擊SARS的分水嶺。
國務院辦公室今天公佈非典型性肺炎最新疫情。截至4月18日,我國共新增非典型性肺炎病例1107例,其中北京新增病例309例。
北京各大醫院床位告急,急救藥品告急,防護服告急。北京馬路上不再堵車了,商場冷冷清清,口罩開始脫銷,民工和大學生急著出城返鄉,關門的餐館越來越多。4月23號,北京出現了搶購風潮。一些超市貨架上的米麵油被一搶而光。一個靜悄悄的城市,一雙雙驚恐的眼睛、帶著一連串的問號,明天怎麼辦?
SARS考驗的是果敢
4月23號,國務院成立防治非典型性肺炎指揮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挂帥上陣。
SARS考驗的是速度
7天7夜,小湯山醫院建成,創出令世人驚嘆的奇跡。
1天1夜,商務部緊急調配物資,充足貨源,發改委平抑抗SARS物品的價格,市場恢復平靜。
SARS考驗的是溫情
4月14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出現在廣州市北京路的商業街上,與群眾熱情地握手。
他表示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科學防治,就一定能夠戰勝非典。
4月26號,溫家寶總理在北京大學農園餐廳和學生共進午餐。他表示只要我們這個民族凝聚在一起,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SARS考驗的是務實
財政部撥款39億元用於SARS防治,國稅總局對受疫情直接影響比較突出的行業減免稅收。
2003年6月24號,世界衛生組織解除對北京的旅遊警告,並將北京從疫區名單中取消,我們又迎來了陽光,冷清的商場又開始熙熙攘攘,機場候機大廳裏人來人往,各種大型展會紛紛亮相。
主持人:在戰勝這場SARS的背後,我們發現這確實是一種考驗,他考驗我們的智慧、考驗我們的信心、考驗我們的溫情,面對考驗,中國經濟交出怎樣的答卷呢?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教授:應該是合格吧,如果要是非常準確地來講,我想大概三七開應該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主持人:究竟哪些表現讓您給出樣的判斷,有多少表現讓我們拿到七這樣的分數。
劉偉:我們對SARS這樣突如其來的事情,從來沒有這樣的經驗和經歷,當時在經濟上究竟給我們帶來多大的衝擊,沒有任何把握,可以説是當時預見它是災難性的毫不過分,但事實上我們很快就把它控制住,並且可以説,對今年的經濟影響事實上沒有構成很大的衝擊,這是最過硬的一條。第二個方面就是通過SARS表現出來我們社會政府從上到下它的責任心,對生命價值的關愛。第三條表現我們社會在災難面前的冷靜,特別是我們政府,中心工作的一步一步轉移和調整,全社會各個防範,眾志成城的親情,這幾條都表現出我們民族非常優秀的一面。
主持人:在SARS之後您身邊最顯著的變化是什麼?
劉偉:人們這時候突然開始很深刻地反省人本身的價值,人們對全面小康切實深入的理解,以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經濟與社會各個方面的這種協調的均衡成長,通過SARS這個反省,人們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我覺得相當不容易。
主持人:謝謝劉教授。2003年我們經歷了SARS的考驗。SARS對每個人來説,考驗是身體的免疫力,對國家經濟來説,考驗的是經濟與社會的協調力,面對這種考驗,2003年的中國經濟交上了怎樣一份答卷呢?
中國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姚景源:中國經濟在2003年經歷的考驗主要是兩大問題,第一就是SARS。剛才劉偉教授已經做了分析,我需要對劉偉教授的一個補充就是,由於SARS的影響,它使我們整個一季度就是我們的國民經濟增長率從一季度的9.9%下降到二季度的6.7%,在兩個季度之間,GDP回落了3.2個百分點,這是我們有統計制度以來第一次,還有就是自然災害,2003年我們中國的自然災害是重於以往任何一年,2003年我們不僅淮河黃河流域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我們的新疆發生了地震,東北西北西南地區的降水量只相當於常年的五成左右,甚至更低,所以我們2003年全國的受災農田有500多萬公頃絕收,倒塌的房屋很多,初步統計的話我們2003年因為受災直接損失達到1886億元人民幣。應當説是中國經濟這些數據告訴我們,中國經濟經受了非常考驗,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主持人:在我們在經濟面臨種種考驗的同時,有個詞被反復提及,這個詞就是——以人為本,説到這,在2003年,第二個難忘的瞬間。這就是2003年10月24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重慶龍泉村為民工討工錢的時候的情景,畫面當中的這名婦女就是龍泉村村民熊德明,當時她告訴總理,她愛人在城裏打工白幹了活不給錢,溫總理當即做出指示,欠農民的錢一定要還,當天夜裏,熊德明一家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2240元。
新聞片
當記者來到熊德明家的時候,這個依山傍水的小院子裏,結滿了金黃色的柑橘,熊德明一家剛剛從集市上賣豬回來。她對我們説,溫總理為他們討回的那2240元錢正好救了急,他們用這筆錢買了豬飼料。今天一共賣了7頭豬,收入了5080元錢,而且豬圈裏還有12頭豬再過一個月就可以賣了。熊德明的丈夫,那位被拖欠了工錢的農民工,則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著他的感謝。
熊德明丈夫説:我專門請人給寫了副對聯,這邊是“總理進農家蓬蓽生輝”,那邊是“勤勞奔小康喜遇新年”。
主持人:觀眾朋友,我這裡有一份全國總工會的統計資料,目前全國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被拖欠的工資估計可能在1000億元左右,主要集中在建築施工企業和餐飲服務業。2003年12月,青島、長沙、南寧、太原、北京等很多地區分別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大檢查。為了農民工的這1000億元的血汗錢,有一個人還從年頭忙到了年尾,他就是江蘇省涉陽縣的人大代表姜德明。我們來看這張照片,這張照片是在《人民法院報》上發表的,題名叫“不見不散”,這是2003年兩會期間,姜德明與山西省人大代表王新憲在天安門廣場留下的一個瞬間,畫面右手的是姜德明,在會議期間,姜德明提出了農民工權益保護法的提案,畫面左邊的是山西的王新憲代表,他在兩會期間為殘疾人利益發起呼籲,兩人會後擊掌相約,明年兩會再相見。
前幾天我們的記者來到姜德明代表的家,現在讓我們結識一下射陽縣農機站副主任,縣人大副主任姜德明,
新聞片:一個為農民工奔走的人
他就是在江蘇省射陽縣被稱為“農技鐵人”的姜德明。1990年他因身患骨癌高位截肢,1994年由於癌細胞轉移,他又切掉了中肺葉。當記者看到他的時候,他並不在辦公室,而是在射陽沿海的一片鹽鹼灘上料理有機蔬菜基地。在瑟瑟的寒風中,姜德明坐在小板凳上,左手撐在地上,熟練地摘著菜。雖然他拄著拐杖行動不便,但他和常人一樣在菜地裏松土施肥。姜德明告訴我們,在蔬菜基地幫忙的小沈以前就在外地打工,而且由於射陽人均土地少,當地的大部分青年都外出打工,這些人在打工過程中遭遇的不公平待遇讓姜德明萌發了為農民工權益立法的想法。
劉偉:我們國家就是從農村走過來,我們每個人也是從農民的文化當中走過來,我也是農民的兒子,所以説,我講第一印象,我覺得中國的農民作為一個很抽象的問題來説純樸熱情,但是又不乏捍衛自己的智慧,多少存在一些由於缺少科學知識的浪漫,我覺得農民是非常複雜的一個社會現象。
主持人:實際上我們也注意到2003年農民這個群體得到特別的關注,春節了很多人關切地問,農民工的工錢拿到沒有,因為這份工錢對他們意味著什麼,我想問一下劉教授。
劉偉:到2003年中國改革開放25年了,也就是中國市場化25年了,到了一個什麼時候呢?到了開始克服這種市場化進展中的體制性歧視的時刻了,這是一。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的黨和政府,對弱勢群體利益的關愛。第三方面就是説明2003年以前也好,包括現在也好,我們的民工它的待遇它的各個方面的的確確存在不公平的現象,由於不公平人們才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