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兼程兩千里 換得熒屏三分鐘(記者 王飛)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24日 17:02)
做了記者這行,採訪過的企業不算少,行過的路更是要以萬里來計。儘管如此,這次製作《中國證券》特別節目“年報進行時”之《中化國際》篇,卻還是刷新了我的一項“個人之最”--那就是為完成對一家企業的調查報道,在最短的時間內,踩最多的點,拍最瑣碎的鏡頭--請注意:這裡只指步行、驅車加乘船,而不包括飛行在內!
這次的目標,是國內最大的化工品進出口企業中化國際。在我國已經加入世貿、對外貿易越來越趨於放開的如今,做化工品進出口生意的企業實在不少。不過又有哪一家的實力,能夠比得了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麾下的旗艦、2002年主營業務收入高達80億元的中化國際?
正是中化國際這個“巨無霸”,將我和攝像王其勇這一次“害”得著實不淺,“最短的時間踩最多的點”的個人紀錄,也就此再度刷新。
中化國際的生意遍及世界,而我們的節目一週內就將播出,當然不可能去往國外拍攝。而即便是在國內,中化國際的業務地點也分佈極廣,真要全部踩下來,一個月也不夠--當然,就本次節目的主題來説,也完全沒有必要。
經過慎重考慮,我決定跑三個地方:上海、杭州和舟山。原因是,中化國際已經確立了自己化工品營銷、化工品物流、精細化工品投資的三大戰略,而這三個地方,可謂中化國際實現三大戰略的“重中之重”。
整個調查報道的過程,完全可以用“急行軍”來總括。
2月10日下午,我們首先飛抵上海--中化國際的總部。在中化國際的辦公地、著名的金茂大廈18層裏,我們會晤了公司董事會秘書王克明。
11日,完成上海港碼頭外景、中化國際上海部分倉儲基地的拍攝,于晚間到達杭州余杭--中化國際精細化工品投資戰略的主要載體。
12日,完成在中化國際余杭産業園的調查拍攝。驅車三小時至寧波,乘渡船跨海,45分鐘後達舟山島。其時又已日暮。由中化國際控股的中化興中石油轉運(舟山)有限公司,便在此島。
13日,乘中化興中公司自備艇,繼續出海,登岙山島--中國最大的商用石油中轉儲罐和碼頭基地。岙山基地的經營者,正是中化興中--中化國際三大戰略中物流領域的中流砥柱。下午,結束岙山基地拍攝,由寧波登陸,順原路返回上海。抵滬之際,已是霓虹閃爍,子夜時分。
14日,在外高橋補拍部分外景,隨即乘機回京。
為了這一節目,我和其勇在上海、浙江一帶風雨兼程,四天輾轉三地,累計奔波約兩千里。而18日與觀眾最終見面的節目“中化國際:增長勢頭能否持久”,片長不過3分20秒。如果我不告訴你的話,你能想像出這3分多鐘的節目,是如此得來的麼?
責編:小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