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經濟半小時 > 週末熱點訪談
《濟南百貨:“包辦”的重組》(2001年07月28日)
  北京有家年輕的高科技公司看中了遠在濟南的濟南百貨上市公司,想和它重組,沒想到最後是兩敗俱傷,請看本欄目記者從濟南發回的報道。
  濟南百貨公司是個有50年曆史的老國企,有5億元總資産,2.3億元凈資産,2000多名職工。新樓裏還有些繁華,老樓已經停業,原因是太不景氣。
  華建重組濟南百貨的事情,市裏已經下令任何人都不能接受採訪。於是工作組也不例外。
  記者:工作組現在對華建重組濟百是什麼態度?
  屈振剛(濟南市信訪局副局長):我給你講,你用不著(這樣),我想這也是你的職業。我這也是職業。
  記:預計工作組還要在這兒工作多久?
  答:不知道
  勇敢的公司董事會成員告訴了我們一些事實。
  公司董事甲:他們講華建有實力,他們講華建的好處。
  公司董事乙:還是想推進濟南百貨與華建的重組。
  下面是職工代表的態度。
  職工代表:他就是光拿上市公司這個帽子走人。在與華建的一個溝通大會上,我親自問了華建的董事長黃鐵珊,我説,你來重組濟南百貨的目的是什麼,請你回答,他很乾脆,融資,我説你錯了。
  職工代表:你不是在市政府答應了借300萬元給我們補發工資嗎?華建説我憑什麼借給你們。
  下面是市政府一位副市長的採訪錄音:“市政府反正是堅定決心了,肯定要重組,讓華建來重組。這個政府都研究都已經定了,現在起碼是沒有改變。”
  正在濟南的華建公司副總經理和市政府一樣對重組上市有信心。
  蒲智勇(華建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企業本身有一些阻力,我覺得這個都是前進中的困難。
  問:你們對這次的重組?
  答:還是充滿信心的。
  濟南股市上又有什麼聲音呢?
  股民:希望濟南百貨重組成功。
  記:就是因為華建是高科技股?
  答:對,我覺得高科技股是比較有增長力的。
  最後董事長代表董事會發言。
  李增起(濟南大樓百貨集團董事長):我是堅決反對的。
  這件事最奇怪的是,重組難道只有華建電子一條路嗎?濟南市只有四家上市公司,重組對企業對政府都應該是個重大決策,市政府為何要替董事會做決定,為何又倉促地給濟南百貨找個新主人呢?
  近年來買殼市場不斷火爆,當然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濟南百貨也不知道是應該感謝自己的殼資源還是要怪罪它,但無論結局如何,濟南百貨命運的最終結果都將會成為中國股市的標誌性事件。
  儘管五十年的風雨已使濟南百貨大樓變得破舊和落伍,但它依然是許多人眼裏的唐僧肉。誰能和這家上市7年的老百貨攀上親,就好比立刻抱回了聚寶盆、扛回了搖錢樹。
  唐守祥(濟南大樓百貨集團 董事、副總經理):我們整個的股本結構比較好一些、流通性比較強一些。
  在省體改委的張羅下,山東省世貿中心率先拋出了繡球。總資産高達25億的世貿,正能救濟南百貨于水火之中,而百貨的上市資格又能幫助世貿中心實現融資擴張的夢想。這兩家又同在濟南,真是門當戶對的天作之合。然而想與濟百踏上紅地毯的還有他人。
  電話鈴聲。
  這個電話是遠在北京開會的濟南市謝玉堂市長打來的。
  李增起(濟南大樓百貨集團 董事長):我就是這樣的,我講過,我們市長從北京給他打電話來。
  記:是突然打過來的電話?
  答:那是突然打過來的,因為市長在北京參加全國人代會。找我説你們和市貿中心重組先放一放,市長回來再定。
  濟南百貨與世貿中心的合作被立即終止,轉而與市政府介紹的華建電子談起了重組,但這絕不是一次愉快的相親。
  李增起(濟南大樓百貨集團 董事長):它實力很差,不具備和濟南百貨重組的資格。在某些方面來講,它具有違法性、欺騙性和虛假性
  人們認識華建電子,是從各種報告和名片開始的,那時它叫華建集團。然而簽合同的時候,它又變成了華建電子有限責任公司,與註冊文件一致。按《公司法》規定,集團兩個字的確是非常值錢,註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才有資格叫集團,而華建電子只有500萬,不過該公司的大門裏卻依然挂得是華建集團四個金光大字。
  張蘭華(濟南大樓百貨集團 黨委副書記):一方面,我感覺它沒有實力來重組我們近半個世紀的國有企業,另外是2000名職工、資産5個億、負債2.6億。根據它拿來的審計報告材料中,它沒有能力來重組濟南百貨。
  該公司2000年審計報表顯示,它的凈資産將近80%都用於投資,公司處於高風險狀態,甚至違背《公司法》的規定。在註冊證明中,它的經營項目甚至還沒有軟體這一項。更費解的是,一心想重組的華建並沒有仔細考慮重組問題。
  展光柱(濟南大樓百貨集團 黨委書記):它在董事會上表決通過了一個重組方案,就是一句話,通過重組方案,但沒有具體內容。
  但政府為兩家做媒的熱情沒有絲毫減退。
  "這是一條信息化發展的好路子值得重視”。不過要指出的是,這份有著領導重要批示的請示報告並沒有公章,甚至也不是濟南百貨董事會起草的。
  “意思就是我們市政府已經確定,給華建公司重組,因此你們要執行市政府的決定。然後華建公司提出來2000年的報表,那時候已經3月23日了,因此今年的報表,效益能不能做的好一點,為以後的增發創造條件。”
  記:你們內部講説是政府部門也參與了,是不是,是那個部門?
  
  答:國資局和體改委。
  多輪會議之後,3月22日,在謝玉堂市長主持下,濟南百貨與華建電子重組成為定局。而濟南百貨幾十份緊急喊停的請示已回天無力。
  記者:我在北京聽説,註冊500萬這麼個企業,它能不能改變你們市的産業結構?
  答:起碼引進了一個高科技企業落戶在濟南 ,起碼增加了我們濟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中科院直屬的一個軟體企業。
  如果像市長講的那個角度,説商業現在是飽和了,過多了,無所謂,引進來華建是高科技,促進濟南高科技發展。
  4月29日,市國有資産管理局與華建電子簽下了《股權轉讓協議》,將29.8%的濟南百貨國有股轉給華建,緊接著又簽署了《股權委託管理協議》,這正是目前眾多國有股轉讓的變通方法,可以在財政部尚未批准期間,享受各種大股東的實際利益。
  簽署協議的那一天,市政府還簽署了一份承諾函。
  承諾一,從 6800萬轉讓款中借出4000萬給華建
  承諾二,市政府將與金融機構協調,減輕華建的債務負擔
  承諾三,就是了解整個過去濟南百貨所有的財務資料,我們的基本情況。帳目合同,其它所有的一些機密。
  儘管公司董事會決定無論如何都不接受這次重組,但由於各種法律法規並沒有詳細規定,政府決定使得華建入主濟百隻是早晚而已。
  由於借殼上市的企業並不需要通過安檢程序,這不僅使國有資産的安全性受到質疑,連帶中小股民的投資也增加了風險。
  根據上海市場1999年上半年買殼行為統計中,發生頻率最高的是國有股轉讓,佔了四成左右。在1997年、1998年的買殼上市案例中,只有一成多能實現凈利潤的增長,有兩成多是完全失敗,六成多業績平平。如何提高重組的成功率,中國證券市場面臨的問題更多來自市場之外。

──專訪華建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蒲智勇
  有眾多疑點的華建電子為何能長驅直入濟南,它是被誤解的無辜者,還是有著高深莫測的弄潮兒?蒲智勇博士曾多次到濟南百貨進行重組談判,在接受記者陳大會的採訪時,他或多或少地説出了一個真實的華建電子。
  問:國內確實有很多公司希望能夠上市融資或者是借殼上市,你們的經驗是什麼?
  蒲智勇:我們做了相當多的安排和付出,在各方面都做了很多商務上的安排,準備是比較充分的。
  問:得到政府的支持是非常關鍵的。
  答:對,政府一方面為了本地區的發展,它採取各種方式吸引投資,吸引科技産業發展。這也是代表政府對地區建設的一種戰略和思考。
  問: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你們不可能有今天?
  答:當然了。我們首先授讓國家股,國家股的股東就是政府。
  記:為什麼市政府那麼支持你們?
  答:我覺得工作應該做得更細一些,政府選擇我們也是通過很嚴格的程序進行一些比較,公平競爭。我們公平競爭得來的。
  問:你們這個是公平競爭嗎?
  答:對。
  問:你們和誰競爭了?
  答:這個對手我不太清楚,我不清楚別人是什麼方式。我們自己有幾點優勢,第一個授讓款全部到位,以年報的財務報表公開報表的凈資産的數量來收國家股。第二個就是對職工和企業的發展、轉型方面,我們的承諾也是比較好。
  問:濟南百貨的職工説你們是騙子,因為你們一會説自己是集團,一會説自己是有限責任公司,你們到底是什麼?
  答:華建電子有限責任公司是中科院控股的公司,華建電子機器對外的稱呼是華建集團。
  問:為什麼?
  答:這幾個公司是非常緊密的,包括公司的主要的管理人員都是我們的人員,所以一般對外稱華建集團,這次授讓的主體是華建電器有限公司。
  問:我的意思是你們到底是什麼?
  答:我們授讓的這個主體是叫華建電子有限責任公司。
  問:就是簽協議的?
  答:對。
  問:最後簽協議的?
  答:對。
  問:你們為什麼一直説是集團,現在説是有限公司,為什麼?
  答:我們正式提交的文件裏面都是以華建電子有限公司出現的,宣傳整合是整個集團裏面的資産。
  問:實際上你們不是集團?
  答:我們現在這個集團沒有正式註冊,是沒有正式註冊的。但是我們在一起的公司都是我們控制的公司。
  問:你知道集團的註冊資本是需要5000萬元的,它和有限公司完全不同是嗎?
  答:集團現在也正在註冊。
  問:讓你們來重組,你們會給2000多個職工發工資嗎?
  答:對,當然是要發工資的,我們發是可以發的,那麼公司並不是給你工資就不幹活了,我們設崗位機制使大家都來在新的機制下工作。
  記:會繼續給他們工作嗎?
  答:對。
  問:你們既給工人工資,又給他們工作,他們為什麼還説你們是騙子呢?
  答:這就是誤聽很多消息,得到的消息根本不是正確的消息。
  問:得到了什麼消息?
  答:不正確,信息就是説華建沒有兌現他們的工資,不知道為什麼工資到不了他們手上?
  問:為什麼?
  答:發錢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發給他們,我們不可能直接把錢直接發給職工。是不可能的。
  問:你們現在把錢給了上市公司?
  答:我們全部的錢到了國資局,我們有300萬元打到國資局了。
  
  問:到了濟南百貨了嗎?
  答:沒有。
  問:你們給市長打了一個報告,如果不快點重組會影響一個非常重要的談判,就是和微軟公司、IBM公司要合資軟體技術、生産加工等等,進行洽談,你們將把濟南百貨也作為談判的主體之一,濟南市百貨是一個虧損的企業,你們打算讓它跟微軟和IBM談什麼呢?
  答:這個話我不是特別了解。
  問:華建重組濟南百貨,濟南百貨的董事會強烈的反對,你們感到意外嗎?
  答:我們簽定意向書以後,我們同意按濟南百貨董事會的公開報表公告的凈資産來收買國家股,以6800萬購得。我們就買賣雙方摸一下底,我們看了濟南百貨的一些財務狀況和資産狀況。
  問:你們查的是上市公司的帳,那是非常機密的?
  答:像我們買東西一樣,你有義務,我也有必要看看我買的東西是什麼。
  問:那些帳目都是很機密的不可以隨便查的。
  答:我們查的主要是資産,它現在的資産。
  問:你們把所有的帳全查遍了?
  答:查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資産。
  問:我知道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資産,但它是上市公司需要保密的這些東西?
  答:我覺得也是經過它們同意,它們不同意,我們也進不去,也不能夠查。
  問:它們為什麼會同意呢?
  答:它簽定意向書,政府、大股東是上級下的命令,可以看看家底的。
  問:你們在給市政府的承諾函上寫著,如果一旦股權轉讓協議簽定了之後,會在10天之內付清6800萬元,你們付清了嗎?
  答:付了。
  問:6800萬都付了,是在10天之內付的嗎?
  答:沒在10天之內。這個東西當時國資局在管理帳號上面,一個技術性問題,這個條款也寫到了雙方的協議書裏面,從道理上講,是我們和國資局之間的事情。
  問:你們違約了。
  答:我覺得這個是雙方的原因,假設違約,那應該國資局會來追究我們,其實沒有。
  問:為什麼不追究?
  答:雙方協調帳號怎麼打過來。
  問:你們重組濟南百貨需要花6800萬元來購買國有股權,但市政府同意拿到錢後再借給你們4000萬,實際上你們只花了2000多萬就辦成了這件事情,我相信大家都非常想知道市政府為什麼願意這麼幫助你們?
  答:我們當然希望這個錢借給上市公司,不要借給華建電子。
  問:那就是市政府要強行借給你們。
  答:它是一定要把華建電子吸引在這地方,留在這地方發展,我們也同意這樣的方式,希望發展。
  問:還是要強迫借給你們錢?
  答:不是,我們希望有這筆錢,我們肯定是希望的,但是我們希望這筆錢給上市公司。
  問:市政府也給你們一個承諾書,上面寫著鋻於上市公司目前拖欠的銀行借款非常多,那麼對你們重組是有一些困難,對此市政府要積極的和有關金融部門,應該是銀行來協調,以減輕你們上市公司的債務負擔,你知道我們看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怎麼想嗎?
  答:這個協調只是提供一些幫助而已。
  問:什麼樣的幫助?
  答:比如説,給我們介紹介紹人之類的(幫助)。
  問:介紹銀行的人給你們認識。
  答:對,因為我們都不了解這些人,他們是不是考慮華建集團過後能夠對上市公司産業發展、盈利能力能夠提高,能不能夠還錢。
  
  問:這些問題你不覺得這樣做有點危險嗎?
  答:這只是個安排,最後能不能夠協調成功還得看以後的工作問題。
  問:一個公司具備不具備重組的資格,公司法有一個規定就是它在外的投資總額不能超過50%,你們現在已經達到了將近78%,遠遠地超過了,你們有這個資格嗎?
  答:但是對投資的定義和解釋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沒有硬性規定,另外,你們可能有你們的理解方式,有其它的解釋方式,實例也不少,上市公司收購的實例也不少。
  問:你們這樣做有沒有違反公司法?
  答:具體的事件當中,而且公司法目前這條正在修改之中。
  問:濟南百貨的董事會和職工大會都強烈的反對你們,而且他們發誓要對抗到底,你們還能夠重組成功嗎?
  答:我相信能成功重組的。
  問:市政府非常的關鍵對嗎?
  答:我們簽定授讓協議就是跟它們簽定的,我們是簽定協議的雙方。
  就在我們攝製組要離開濟南的時候,我們得知中國證監會已經注意到在濟南百貨重組過程中的異常情況,7月24日政監會發出《關於提請濟南百貨注意事項的函》,特別提醒濟南百貨注意了解收購方的真實情況,要防止《證券法》第188條所指出的“編造並且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交易市場”。但是在市政府如此大力推動之下,濟南百貨要知道對方實情,恐怕絕非易事。(《經濟半小時》記者 陳大會)
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