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經濟半小時 > 周末熱點訪談
《為了忘卻的記念》(2001年3月17日)
  從3月1日開始,《經濟半小時》陸續推出了315特別行動節目,這其中有王亞丹報道的用工業氧代替醫用氧氣的一級甲等醫院;王化躍報道的三條人命換來一條規定的煤氣傷人事故和電梯驚魂;李勇強報道的縱身一跳變成癱瘓的蹦極生悲;尹文報道的汽車配件造假集市和虛假打假;陳響園報道的車禍傷人身三菱傷人心和哮喘藥、瘦肉精放進了豬飼料;周武兵報道的蘇南地區醫療垃圾專業村。這些315特別行動節目剛剛播完,《經濟半小時》記者陳大會就對參加這些特別報道的記者進行了專訪,讓我們看一下在那些觸目驚心的新聞事實背後還有着怎樣觸目驚心的拍攝故事。

  這些報道中有三期節目令人印象深刻,原因是有人公開撒謊,而且是在記者和攝像機面前。首先是某醫院的一位副院長,剛剛偷偷地把工業用氧氣藏起來,轉臉就對記者王亞丹撒謊:“整個醫院現在全部使用醫用氧氣。”陳大會就此採訪了記者王亞丹。
陳:有一個情形大家印象特別深刻——從院長到下邊的護士都在搬運工業氧氣瓶。説明大家都知道用工業氧氣是錯的,要把它們藏起來。
王:是這樣。
陳:大家其實是很默契的,集體犯錯誤,而且是在醫院裏集體犯錯誤。
王:對。就在一個走廊上面。
陳:錯誤的受害者是危重病人?
王:對。
陳:他們為什麼要用工業氧氣呢?
王:便宜啊。工業氧氣在當地市場只賣11元到13元,醫用氧氣賣到17元至21元。就為了這幾元差價。我還問了那個院長:在你們這個地區有多少居民?他説有20萬。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如果這些人有病,誰也不能保證他們不去醫院。不過3月6日我們第二次去了這個醫院,發現這個醫院確確實實是改正了。
陳:向你撒謊的那個副院長現在還在那兒嗎?
王:我去的時候還在,只是那一天他去開會,我沒有見到他。

  第二個撒謊的人是一位航運所長。當合江合川翻船死人事故的陰影還未隱去,當記者石世侖問他每條船是否都數過上船的人數時,看著江邊的渡船他就敢説這樣的話:“有數,有數,有數,就是有數,每一條船都數。”對此陳大會採訪了記者石世侖。
陳:那個所長當時説的是假話,他當時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説假話。
石:他當時肯定是知道的。無論是管船的人、開船的人還是坐船的人,他們對很多事情已經表現得很漠然、很漠視。比如説超載、冒霧行駛、在江面上互相追趕,有很多的隱患,但大家都很漠視。
陳:為什麼大家都那麼麻木?
石:一個船老闆跟我講,他不超載就沒法賺錢。我就問他為什麼不超載就沒法賺錢,他説他的一條船一年交各種各樣的管理費用約3000多元,就像出租車的份兒錢。如果天天一船拉30個人,可能只能掙3000元錢。作為一個船老闆,他要生活,要有利潤,那麼這個利潤從哪來,他説必須超載。
陳:但是在性命攸關的時候是不可以算經濟賬的呀。
石:他們也知道船開出去有可能會翻船。
陳:管理人員也知道他們有這種風險?
石:他們都知道有這種風險。
陳:你們這次川江調查的結果是什麼?
石:如果不把很多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當它們真正面臨考驗的時候就可能會放大為事故。
陳:那個地方還有可能再出事故?
石:有可能。

  第三個撒謊的人是河間市場一個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負責人,他對記者王振波説:“市場上保證絕對沒有假貨,有一點兒打一點兒。”對此陳大會採訪了記者王振波。
王:實際上説假話的還有另外一個人,可能在片子裏沒有出現,就是河間市的一位負責人。他明確地説他們那裏進行了拉網盤查,不可能有假貨。他説:“我們汽配市場這麼有名、這麼大,怎麼可能有假貨呢?”
陳:河間的汽配市場有那麼多假貨,連北京的記者都知道,當地工商人員為什麼不知道呢?
王:稅收是他們收的,他們的工商人員每天都在那裏轉,不可能不知道。
陳:你是説這些假貨在養着這個地方的經濟?
王:養着當地的村民。
陳:那位工商人員不怕調查嗎?
王:他説,你們可以去暗訪。我們暗訪的結果是另外一回事兒,有好多假貨、好多翻新件都在被明目張膽地賣。
陳:他為什麼不怕你們暗訪呢?
王:我不知道他出於什麼目的,可能他覺得我們不會去真地暗訪。
陳:當你們的節目播出後,你們有沒有和這位負責人聯絡過?
王:我估計這件事已經震動了當地人,肯定他也沒有顏面跟我們聯絡。這些假汽車配件對於造假的人、賣的人是一個賺錢的東西,但它對於使用的人來講是承載財産和生命安全的
陳:河間市的人買這些東西嗎?
王:他們不買,他們只賣。他們自己的車上絕對不會安上自己的剎車蹄,不會安上自己造的離合器片。在我們去暗訪之前,配合我們採訪的人就告訴我們:你們最好要帶其它種類的偷拍設備,因為當地人已經非常熟悉你們的偷拍包、偷拍眼鏡這些設備了。當時我們到老鄉家裏的時候,一位大爺一看我就説:你的包很不錯嘛,然後一下就把包扔到炕上去了。
陳:這是什麼意思?
王:他在懷疑我的包裏有偷拍設備,當地人都知道。
陳:我們能不能説河間是最大的假汽配市場?
王:我不敢保證,但它確實非常大,而且它在當地的影響力還有全國的影響力都很大。
陳:請告訴我們那裏假貨佔多少比例?
王:我覺得至少能佔80% 。

  在今年《經濟半小時》315特別行動中,有三次報道的場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假貨市場竟然橫行於光天化日之下,而且常常是地區級的。上面提到的河間市場就號稱華北地區最大的汽車配件交易市場。下面讓我們看看陳大會就另一個地區級假貨集散地蘇南醫療垃圾專業村,對報道這一事件的記者周武兵所做的採訪。
周:因為在當地暗訪之後我們也沒有想去驚動當地的主管部門。
陳:為什麼?
周:如果讓他們知道了,也許我們的節目就做不成了。
陳:那個地方是不是真的沒有人管?
周:我聽當地的記者説,當地的管理部門去查過,但是沒有查到。你可以想象到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陳:是什麼樣的部門去查的?
周:應該是衞生和醫藥監管部門。
陳:我想知道那些垃圾為什麼都會卸到那些地方,它們應該是被銷毀的呀?
周:按照國家正常的銷毀制度,醫療垃圾是不應該再回到那些地方。但是就有人把這些垃圾回收過來,拉到這兒,經過清洗以後又回到市場上。
陳:你説的有人是誰呀?
周:我曾調查過,在浙江、江西有許許多多的人做這種業務。
陳:誰會去買這些東西呢?
周:醫院、診所。有人賣就有人買,有人買就有人賣。
陳:每天有這麼大的銷售量、生産量説明就有那麼大的需求量。為什麼這种醫療垃圾改造成醫療用品會在蘇南地區氾濫?
周:因為蘇南是全國最大的一個醫療産品生産基地,市場非常大,很多産品都是從那裏出去的,當然也帶動了很多假冒偽劣産品的出現。

  第三個地區級假貨市場賣的是有害豬肉,因為連檢驗人員都不敢吃他們檢驗合格的豬肉。對此陳大會採訪了報道豬飼料裏摻放瘦肉精事件的記者陳響園。
陳:我們覺得非常奇怪的是,有可能是有害的豬肉為什麼會是合格的?
園:我所了解到的是這在當地已經是一個見怪不怪的現象,已經到了一種麻木的程度。檢驗人員所了解的是70%的豬肉都有問題,如果説這些豬肉都不合格的話,豬肉市場就不存在了,沒法賣了。
陳:檢驗人員在往豬肉上蓋合格章的時候,知道這個豬肉有可能是有毒的?
園:毫無疑問,因為他們自己都表示他們不吃,因為豬肉裏面有瘦肉精。
陳:他們自己不吃這種豬肉,誰會去吃呢?這豬肉賣給誰呢?
園:毫無疑問還是廣大消費者。
陳:消費者不知道?
園:應該是不知道。也許某些人從報紙上了解到豬肉裏有瘦肉精,但是因為他們看見了檢驗的合格章,他們也就有了放心的心理,他們還是買了吃了,但事實上這個豬肉是不能吃的。
陳:我覺得非常奇怪,他們怎麼敢告訴你?
園:我剛才説了,他們已經見怪不怪了,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實和現狀就是這樣。
陳:這個情況大概持續了多長時間?
園:也就在最近這一兩年內。能夠買得起瘦肉精的都是規模很大的養殖廠,年産生豬5000頭以上的養殖廠。
陳:他們是有意去買瘦肉精的?
園:對。
陳:為什麼?
園:因為買了瘦肉精,在生豬出欄前的15天喂養,到出欄時,豬肉的瘦肉率就能提高3%-5%,最好的能提高10%,明擺着這樣做能夠給他們帶來利潤。
陳:那我們怎麼辦呢?
園:你在挑肉的時候,不要挑那種瘦肉型豬肉。怎麼看呢?就是那種肉特別紅、瘦肉特別多、肥肉只有一點點。你一看到這種豬肉,就是瘦肉型豬肉。如果豬肉特別紅,精紅精紅的,這種肉是比較危險的。儘量不要買豬下水,比如豬肝、豬肺,藥物在豬下水殘留得最厲害,中毒的可能性也是比較高的。這次廣東銀浮中毒事件中比較嚴重的25個中毒人員全部都喝了豬肺湯。

  有一位著名的戰地攝影師叫卡帕,他説:為什麼你拍的照片不夠好,就是因為你離戰場不夠近。讓後人感覺到更加震撼的是這位新聞記者為了這個信念獻出了生命,就在戰場上。當然,315也是一個戰場,我們的記者就奮戰在其中。
陳響園:長期做暗訪,甚至有一些是負面曝光的,會遇到阻撓、盯稍、恐嚇,這種事情多了。1998年我就曾接到一個電話,説:“你小子還想不想活?”
陳大會:你接到那樣的電話後怎麼想?
陳響園:我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因為就像以前我的一個老領導説的,你選擇了一種職業就選擇了一種生存方式。
石世侖:在報道一個傳銷聚會時,如果我們被別人發現是混進來準備揭露這種非法活動的記者,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就難以想象了。
陳大會:你對這次報道所冒的風險有沒有一個估計呢?
王振波:有估計。大不了就是再挨頓打,因為我已經被打過了。
梁軍:我記得今年去採訪一個事故現場的時候,我兒子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説:“媽媽你拍什麼呢?”我説:“我拍一個翻船事故。”他説:“會像泰坦尼克一樣嗎?”我説:“是的。”他説:“船上的人怎麼樣呢?”我説:“船上的人有一部分人獲救了,有一部分人淹死了。”我兒子在電話裏問我:“媽媽你坐了這條船嗎?”我説:“我為了採訪坐了這條船。”我兒子説:“你有事沒事?”我説:“我沒事。”通完這個電話以後,那天晚上我自己一個人在旅館裏就想:當一個事故發生的時候,它也許是非常偶然的,但是這個事故出了以後,它必然會留給親人很多很多的傷痛,很久很久都難以平復。

  雖然僅僅過去了幾天,但新世紀的第一個315畢竟成了歷史中的一頁。太陽依舊照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知道它還曾經照在過另外一些人的身上。在一次一次的公共安全事故的報道中,我們相信那些已經離開的生命本來是可以留下來的。我們欄目在外地採訪的一位記者打來電話告訴陳大會,他曾做過淚腺切除手術,醫生説這個手術的負作用是在幾年之內他不可能掉一滴眼淚,但在這次315特別報道中,他有好幾次都淚流滿面。

  新的一天開始了,但願我們的生活歷久常新,但願我們的生命更加安全。
(《經濟半小時》記者陳大會)
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