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經濟半小時 > 近期報道
長江黃河又遇枯水期((2003年02月24日 22時14分)) 

    滾滾長江東逝水,自古就是一景。但今年以來,長江中上遊的很多河段,不僅看不到這樣的壯觀景象,還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枯水現象。水位持續下降,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被迫在一些河段實行限航。一些大噸位船舶困在江中。黃河目前的形勢也不容樂觀。黃河中上遊今年主流和支流的水量比往年平均低50%,龍羊峽和劉家峽兩大水庫蓄水量已降至建庫以來最低水位。這兩大水系同時遭遇枯水年份,對內河航運和兩岸生産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在連年成功戰勝洪水的同時,當地群眾是如何戰勝乾旱的?


    自2月份起,長江中上遊一些河段水位降到了歷史罕見的低點,重慶段水位接近歷史最低值,湖北宜昌水位降至10年來最低,沙市段水位在2月10日更是突破了-2.58米,創下了長江有航道水位記錄100年以來的最低紀錄。情況一度十分緊急。幾天前,記者分別在長江上遊城市重慶和中游城市武漢進行了採訪。

    記者來到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下游5公里的寸灘水文站。這裡的水情也代表了整個長江上遊的水情,據寸灘水文站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這裡最新的水位是159.08米,依然處於比較乾枯的水位,然而與往年不同的是,像這樣低的水位在今年已經持續了1個多月。

    在水位勘測點,記者看到,由於長時間的河道乾枯,用於測量長江上游水位的標尺幾乎完全露出了水面。幾艘重型工程船也曾經在淺灘位置停靠過很長一段時間。寸灘水文站的項祖偉站長告訴記者,從1月下旬以來,這裡的水位就一直處於159米以下的乾枯水平。“2月8日出現了最枯水位:158.34米。這種歷時較長、水位較枯的現象是寸灘水文站自1938年建站以來罕見的。”

    在長江最大的支流嘉陵江也有同樣的枯水現象。原本十分寬闊的河道, 有水的區域只佔到了1/3左右,許多重慶市民直接來到了江邊,把嘉陵江當做了釣魚場。由於河道乾枯,一個老闆也利用江邊寬闊的空地修起了跑道、建起了馬廄,把原本設在市區裏的跑馬場搬到了這裡,生意也顯得不錯。據了解,他的跑馬場開了一個多月,由於今年水比往年要枯些,所以就騰出了場地。

    河道的乾枯也使得正常的航運受到了影響,在嘉陵江的重要河段金沙嘖段,由於水位較低,許多載重大的貨船也只能依次停靠在江邊,無法進行正常的航運。

    長江重慶航道局航道科石道平科長介紹:“現在這個水面的水域航寬不足40米、水深不足2米5,重大型船舶無法進來進行正常的作業。所以只能停靠一些吃水淺、尺度較小的一些小船在這裡停靠。”

    那麼,導致長江水位長時間乾枯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長江上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副局長官學文説:“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降雨的減少。”

    官局長告訴記者,今年1月份以來,長江的主要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的降水,和歷年來的平均值相比分別減少了34%、52%和17%。各大支流來水的減少使得長江幹流的水位一度持續走低。此外,二灘、東西灣、葛洲壩等長江沿線各大發電站的蓄水發電,也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長江水位的降低。

    長江流域的枯水期不僅影響了水上航運,對長江及其支流的水質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位於長江和漢江交匯處的武漢市,前一段時間就檢測到了漢江的下游爆發了水華現象。

    水華是指水體中硅藻等藻類大量繁殖,超過平常含量,使得水體變質。2月5日水華高峰時拍攝到的照片中,明顯可看出成團的墨綠色的藻類。據武漢市長江流域水環境檢測中心的檢測人員介紹,這種藻類本身就存在於江裏,平時每立升水只有幾萬或幾十萬個水藻,但是2月5日,水中藻類的密度達到每立升3000多萬個。2月21日,記者在隨檢測人員到江邊抽取水樣時,發現被污染的江水已經開始變清。

    長江流域水環境檢測中心工程師邱光勝告訴記者:“現在水面已恢復平時狀態,在當時的高峰期,水面全部是醬油色的。”據他介紹,在過去的11年中漢江發生了4次水華,上一次發生是在2000年,這次水華在2月3號被發現,5號達到了最高峰。

    而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表示,這四次水華均有共同點——在枯水期時遇上連續幾個晴天,有較充足光照。陽光的照射作用使得水體中的葉綠素、藻類含量急劇升高。“我們稱之為爆發。”

    翁局長説,由於9號以後的雨雪天氣,目前水華已經降到了比正常稍高的水平。儘管如此,武漢宗關水廠的工作人員還是不敢懈怠,水廠每天要為四分之一武漢市民供水,而水廠的取水口就在漢江的下游。負責人告訴記者,發生水華時,為了使城市供水正常,他們投入很大資金購買藥劑。

    武漢市自來水公司質量管理中心副主任曾卓稱,他們增加了近50萬的成本。作為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認為,漢江是武漢市的重要水源,發生水華會影響整個城市的供水,關係重大,他們將密切關注水質的變化,確保武漢居民的用水安全。

    當記者離開武漢時,那裏終於又出現了陰雨天氣,漢江上流也開始降下雨雪,這對下游的水華起到很大緩解作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表示,隨著上遊降水的增加,長江水位已經全線普遍回升,這對於長江沿岸居民是個最好的消息。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長江中上遊的水位全面回升,整個河道的航運情況也有了很大程度的緩解,但是此次長江的許多重要河段所出現的枯水期持續時間之長、水位之低也是歷史上所少見的,這也對長江航道的正常運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記者周人傑進行了進一步的採訪。

    由於長時間的河道乾枯,長江上遊最大的客運碼頭重慶朝天門碼頭也曾經一度失去了往日的熱鬧。許多前往這裡的大型客船由於受到船舶吃水的影響也無法直接到達這裡,這也給許多船舶運輸公司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賀明松是重慶長江輪船公司運管處的處長,他所在的公司是重慶市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航運公司,從一月份長江上遊進入枯水期後,他每天都要到朝天門碼頭的江邊去看水位的高低,以便根據水位漲落的情況,決定船舶可以通過的航道和能夠停泊的碼頭,這段時間,長江的水位高低直接決定著公司的經營和收益。

    賀明松 :“水位好,船舶可以滿載,那麼公司的收入就高;反之,載客人數降低,公司收入直接受影響。這是個必然的規律。因此,枯水期對整個航運企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1月下旬以來,長江中上遊的水位一直處於近十幾年來的低點,重慶長江輪船公司的許多大型客、貨運輸船舶受到吃水的影響,不得不採用分拖、分流的方法,減少運輸貨物的重量和旅客的數量,特別是在原本為贏利高峰期的春運期間,長江重慶航段的水位卻處於最為乾枯的情況,這也給整個公司的客、貨運營收入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賀明松説:“目前初步測算,整個春運期間由於水位枯落帶來的航道、氣候的影響給重慶長江輪船公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400萬元左右,其中客運約是600萬元,貨運為800萬元左右。”

    受到損失的不僅僅是重慶長江輪船公司一家,在重慶市港航管理局運管處,朱永貴處長告訴記者,由於此次長江中上遊的水位長時間處於十分乾枯的狀況,在一些重要航段也一度造成了礙航甚至是斷航,這也使得重慶市幾十家大型航運公司的客、貨運輸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

    朱永貴稱,重慶市幹線的骨幹航運企業有44家,據目前估計它們的總收入要減少10%到20%,約5000萬元。

    為了在低水位時儘量確保航道的暢通,重慶市航道管理局也和水文部門加緊合作,及時修訂航線,以便從最大限度上降低河道乾枯對航運造成的損失。

    石道平告訴記者,他們每天在接收水資源水文局的水位預報後就派出測量人員對重要的淺灘河段進行實地測量,再根據測量圖紙進行分析,以便合理地配布航標,最大限度地滿足各類尺寸船舶的通過。

    在長時間的乾枯之後,長江上遊的水位將會如何變化,也成了各家航運公司和航道管理部門十分關注的問題,帶著這個疑問,記者也來到了長江上游水文預報中心。

    王世平副主任表示,隨著氣候變化、氣溫升高,下一步水位會回升。進入三月份後,降水明顯增多,枯水情況將改觀。長江以南的部分河流如巫江、歧江和赤水河等的水位將上漲1米左右。

    近來一直有傳聞,認為長江枯水期出現異常低水位是汛期大洪水的前兆,專家在我們的採訪中進行了澄清。他們認為,長江是一條雨洪型河流,這種一下雨就成汛期、沒下雨就枯水的情況每年都有,屬於正常現象,並不是生態環境惡化的表現,和夏季洪水更沒有必然聯絡,大可不必擔心。既然長江水每年漲跌起伏都這麼大,對航運和兩岸城市的生活都造成種種不便,又應該怎麼來應對這種變化呢?

    長江水利委員會教授級工程師陳雪英認為,這個經濟損失涉及到多個部門、各個方面,像城市供水等。水位下降使得供水能力受限,導致了成本提高,供水量也會隨之減少,在發電方面也會造成損失。而解決這個問題要靠水庫調節。現在上游水庫修得比較少,三峽水庫、其他上遊干支流水庫的修建可以調節枯水流量,這個問題也會逐步得到改善。

    記者:“三峽水庫會對調節枯水期起什麼樣的作用?”

    陳雪英:“三峽水庫修後,上游水位會抬高,航運會有很大改善。另外,沿岸蓄水也能得到較好解決。而下游蓄水位要求有165億立方米的調節庫用,在經過三峽水庫的調節後,它的枯水流量會增加。即使在枯水期,它的平均調節流量也能達到5860立方米/秒。像今年只有2900立方米/每秒,那就增加2000立方米流量。因此在沿江下游的航運、用水及生態環境都會有所改善。

    記者:“根據三峽水庫建設的計劃,三峽水庫的作用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陳雪英:“三峽水庫是分期發揮效益的。由於今年剛開始蓄水,主要是圍堰發電,目前還沒有什麼調節庫用,枯水情況還不能得到很大改善。到了2007年,有了156米的蓄水水位它就有一定的調節庫用了。而在2010年左右三峽水庫最終規模達175米的水位時就可以大大改善下游的狀況。”

    專家還説,現在的枯水期不僅不會影響三峽工程的工程進度,反而有利於大壩圍堰的施工。三峽工程的建成,不但可以調節長江流量,對防洪、發電、南水北調也都能起很大的作用。到那個時候,長江航運不再受季節影響,將成為全年暢通的黃金水道。

    長江被枯水困擾的同時,另一條母親河黃河今年也遭遇到50年來最嚴重的旱情。與長江不同,黃河沿岸地區受影響最深的不是航運而是農業灌溉。今年四到六月,水利部分配給黃河上遊寧夏灌區的引黃水量指標比正常年份壓減了33%。山東地處黃河的下游,而且黃河是山東惟一的外來水源,這就是説,除了天上的降水和地下水,山東還能用的就剩下黃河水了。在黃河流域遭遇大旱的時候,山東還有水可用嗎?記者在山東進行了採訪。


    眼下正是小麥返青的關鍵時刻,這個時候的麥苗最需要的就是水。今年大年初三,黃河北濟陽、商河兩縣的縣長就來濟南市水利部門拜年,急著拜年是希望儘快開閘引水。然而,水利部門到現在也沒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濟南市邢家渡灌區管理處主任翟新友表示,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提閘灌水,下游將出現斷流。

    在正常年份,邢家渡灌區從黃河的引水量是三億立方,充足的水源保證了黃河北岸地區旱澇保收,即使在旱情嚴重的2002年,濟陽、商河兩縣的莊稼也獲得了大豐收。但是按照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分配方案,今年上半年邢家渡灌區能夠利用的黃河水還不到1500萬立方,這個數量只有正常年份的1/10。

    山東黃河河務局水調處副處長何同溪説:“今年的水量調度工作形勢非常嚴峻,上級計劃分配給山東上半年的來水只有38億立方,比去年減少了近一半。”

    當然,黃河水利委員會也不是不想多給山東一些水,問題是今年整條黃河都沒有多少可調之水。根據黃河水利委員會提供的數據,目前黃河正面臨著5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小浪底、劉家峽等五大水庫可調節的水量僅有35億立方,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3億立方。對沿黃九省區來説,這35億立方的水無異於杯水車薪。

    在黃河出現旱情後,為什麼山東省在沿黃九省當中會最著急呢?山東省水利廳廳長宋繼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黃河水對於山東至關重要。黃河是山東惟一的客水資源。它流經山東11個市地,灌溉著68個縣的3000多萬畝土地。這跟山東省是黃河流經的最後一個省有直接關係,因為其他省在上遊,山東在下游,來水越少對山東制約越大。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春天沿黃地區的降水量仍然偏少。也就是説,山東的乾旱還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這些麥苗能夠熬到收穫的季節嗎?

    記者採訪了濟南市歷城區崔寨鎮一位名叫王維秋的農民,他説:“從開種到現在,基本上沒下一滴雨,去年冬天的雪也很少。麥苗很繞,再一個分蘗很少,一看就知道長得不好。去年這個季節,都快找好壟了,麥苗都很胖了。”

    在農業面臨嚴重困難的同時,濟南市的城市供水也受到嚴重的威脅。該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趙承忠估算,現在兩個水庫5000多萬的蓄水可以供三個月左右,三個月以後如果沒得到黃河水的有效補充,供水就比較緊張,只能靠市政府採取其他開源節流的辦法。

    鋻於今年的嚴重旱情,濟南市政府對工業企業的用水作出了嚴格的限制。過去,他們通常是根據企業上一年的用水情況核定新年度的用水指標,這種辦法理論上可以對企業的用水總量進行控制,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就顯得過於粗放。因為每個企業的情況差別很大,發展速度也各不相同。於是,濟南市從今年開始採用新的用水管理辦法。

    該市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副主任陳學峰介紹,以前是實行簡單的計劃管理,之後才過渡到定額管理,即根據産品産量、營業規模來定年度的用水量。一旦超出定額,則加價收費。但並不是有錢就可以多買水,超定額後原來的定額將在第二年核減,所以一旦超額就要多拿錢。

    濟南鋼鐵集團的用水量佔整個濟南市的1/10,是濟南市重點控制的對象。最近十年來,濟鋼的鋼産量翻了兩番,但是用水量卻不斷減少。

    濟鋼的水循環系統將會讓新上的煉鋼項目實現用水的零排放,也就是説,進入煉鋼環節的水可以循環往復地使用,不會有一滴水被排放到外界。今年,濟鋼的目標是把噸鋼耗水量從目前的8立方降到6立方。濟鋼在節水工作上的努力一方面是因為政府的嚴格限制,另一方面,節水也幫助企業提高了效率。

    濟鋼的副總經理溫燕明表示,該系統1小時可降低1000立方的水耗,而按現在每立方3元人民幣計算,一天下來就能節省3.6萬元,接近4萬元,那麼一年就節約1200萬元。而這個系統的投資只需要五六百萬。“按照這種模式治理,投資效益是非常高的。”

    用水大戶的努力可以立竿見影,而千家萬戶的努力也會匯流成河。濟南市的市長曾經大力倡導一項名叫“一塊磚”的活動,活動內容是每家每戶在自家的馬桶裏投放一塊磚,減少每次衝廁的用水量。當然這種做法只是權宜之計,現在很多舊馬桶已經被新式節水馬桶取代。不過,這種從小處著眼的思路卻被濟南人發揚光大,就連兩種不同的水龍頭都被做出了節水的文章。

    濟南市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科長盧兆霞告訴記者,調整後的水龍頭出水速度非常快,間隔時間又特別短,加上新式水龍頭的陶瓷芯能緩沖水流,各個方面比旋轉式的要節約很多水。

    山東是個農業大省,農業人口占的比例超過70%。在城裏人想盡辦法節省用水的同時,農村也在尋找渡過難關的辦法。去年的乾旱已經給山東農業造成了嚴重影響,今年同樣存在大旱的可能,那麼,山東的農業又怎樣來面對年復一年的乾旱呢?

    濟南市歷城區崔寨鎮鎮長任道勝表示,他們先育下稻苗等著六月中旬的黃河水,如果進入雨季黃河水能來就種水稻,否則只好種一些經濟效益較低的其他作物,比如玉米。

    黃河大米以品質好、産量高而著稱,當地農民打心眼裏不太情願放棄種水稻。但是山東省農業主管部門對水稻種植的態度非常堅決。該省農業廳生産指導處主任科員魯波表示要進一步加大種植結構的調整,尤其壓縮像水稻等耗水量較大的大田農作物。魯波算了筆賬,種植1畝水稻的用水量是800-1000立方,而種植1畝旱田作物的用水量只有200-300立方,在水量充足的時候,種植水稻的效益略好于旱田作物,但是一旦出現旱情,這種效益就可能轉化為顆粒無收。“我們要推廣旱稻,它能節約50%-70%的水。”

    在調整種植業結構的同時,節水灌溉的技術也被努力地推廣。山東省把以色列、墨西哥等國的節水灌溉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因為這些國家比山東更加缺水。於是,噴灌、管灌、滴灌等技術都開始在山東得到嘗試或者大面積推廣。目前,山東省節水灌溉的面積已經達到35%。農業部門認為,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

    山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的這塊試驗田看起來很特別,普通的麥田通常是一片平地,而這片試驗田卻是一片密集而平行的田壟,這種耕作方式被稱為壟耕法。副研究員王旭清介紹,平作澆一次水一般要60多立方水,而用壟作則不到40立方,能節40%的水。以前的節水灌溉方式成本很高,如果耕作方式改變,投入的成本和傳統平作並沒有多大差別。

    目前,這種耕作方式正在進行小範圍的試點,如果順利將進行大面積的推廣。也就是説,因為缺水,山東農民將不得不改變世世代代的耕作方式。

    在結束此次採訪時,山東省普降小雨,這是今年山東下的頭一場雨,儘管這場雨水量不大,沒有形成地表徑流,對抗旱的作用不大。但畢竟春雨貴如油,希望這樣的小雨能夠更多一些。

    還有一條消息,今天,國家經貿委經濟研究中心宣佈,我國的“大中型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正式確立,這一體系的建立將為我國大中型企業國際競爭力水平提供一個客觀的參照標準。

    企業競爭力評價體系是目前衡量一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技術指標。國際上最具權威的競爭力評價機構主要有兩家:一家是世界經濟論壇,每年出版《全球競爭力報告》;一家是瑞士國際管理學院發展學院,每年出版《世界競爭力年鑒》,但這兩家機構對企業的評價並不深入到具體的企業個體。我國的這一評價體系把評價重點放在了企業自身,對企業的規模、管理、市場等5個方面65個指標進行全面評估。同時,國家經貿委經濟研究中心將根據參評結果出版《中國大中型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報告》。(《經濟半小時》記者:周人傑 馬洪濤 羅垠)
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