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經濟半小時 > 近期報道
警惕車市出現過熱苗頭((2003年02月08日 22時57分))

    歷經多年平淡之後,2002年我國汽車市場終於迎來了一輪高速增長。全年銷售汽車324.8萬輛,增幅高達33%。持續升溫的購車熱,鼓舞了很多國內汽車生産企業,它們今年紛紛訂下了産量翻番的目標。但此時,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發佈了《2002—2003年中國行業景氣分析報告(汽車版)》,在總體肯定汽車工業快速增長的同時,卻認為這中間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最主要的問題是産銷不平衡。《經濟半小時》記者在這份報告出臺前後對今年的汽車市場進行了調查。

    
車市平淡迎羊年


    2002年被很多人看做是中國汽車年。就在這一年,國內汽車行業産銷兩旺,出現了超常規增長,轎車産、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大關,分別達到109萬輛和112.6萬輛,增長速度高達55%和56%。整個汽車行業産、銷量雙雙突破300萬輛大關,增幅近40%。汽車産業首次超過了電子産業,成為拉動工業增長最重要的動力。那麼,2003年,汽車市場開年表現如何?記者調查了北京的汽車交易市場。

    近日,記者來到了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這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汽車交易市場,每年僅北京市就有30%的車從這裡賣出。當記者來到這裡時,感到這裡的人氣似乎很旺,但是記者駐足觀察了一陣後卻發現,買賣成交的並不多,跟在顧客後面極力推銷的銷售人員往往無功而返。一位顧客在接受採訪時説:“我今天就是想看看,也沒什麼目的。我們希望價錢再降一降之後再買。”

    在調查中記者感到,來看車的顧客大多抱著觀望的態度,那麼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進入2003年1月以來的銷售情況究竟如何呢?

    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商務信息中心副主任且小鋼告訴記者:“按説兩節期間,應該是汽車銷售最好的時期。雖然前兩天有些車型降價,也活躍和刺激了一部分消費,但是從總體上來説,汽車市場的銷售情況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好。”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位於北京南三環的北方汽車交易市場。記者在市場裏轉了一圈,發現這裡的人氣似乎不是很旺,車市裏這些三三兩兩的人大多都是些銷售人員。其中一位銷售人員説:“我感覺到自從進入2003年1月份,今年的生意普遍上講還是稍微淡一點。”

    據介紹,這家汽車交易市場去年的銷售曾出現了異常火爆的景象,為了擴大銷售、滿足消費需求,今年這家汽車交易市場又新增了不少展位、展廳,只要是市面上有的車型,現在這裡是應有盡有。然而到了春節前夕本該是銷售的旺季,但銷售量卻並沒有出現“更上一層樓”的景象。北方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周明表示,目前的銷量同去年二三季度的火爆情況比,略有所下降。

    車市的平淡大大出乎北京銷售商的意料。北京如此,其他城市目前的銷售情況又如何呢?記者電話採訪了雲南汽車交易市場的副總經理楊陽,這是南方一家規模較大的汽車交易市場。楊陽説:“我們從2003年1月1日到18日,整個汽車交易市場的銷售數字是658輛,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今年1月1日至23日的汽車銷量是4010輛,比去年9月5577輛略有下降,成都西部汽車商城今年1月1日至23日的汽車銷量是2244輛,低於去年9月3419輛,雲南汽車交易市場今年1月1日至23日的汽車銷量是658輛,比去年9月的1100輛也有所下降。

    
汽車廠家:風風火火步入2003


    和北京的情況相似,今年雲南和四川等地的汽車交易市場都用“接近年關,反而平淡”這樣的話總結第一個月銷售情況。但在車市的冷清面前,汽車生産商們進入市場的腳步仍然沒有放慢。新年伊始,一些廠家就開始不斷推出新車型,希望用更新的配置、更高的性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差,我們的記者對廠家進行了採訪。

    1月21日,一汽和日本馬自達合作生産的M6轎車隆重下線,而在6天之前,廣州本田剛剛推出了與M6同屬於中高檔車的新版雅閣轎車。記者注意到,僅僅在1月8日到21日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就先後有三菱帕傑羅、廣州本田雅閣、福特嘉年華和M6四款中高檔車問世。

    一汽轎車公司總經理張磊介紹説,今年一汽轎車的生産計劃數是4萬到5萬輛,他認為市場能夠有這個消化能力。一汽轎車公司去年的産量是2.6萬輛,今年計劃增長2萬輛。同一汽轎車一樣,其他各廠家也紛紛調高了自己2003年的産量。廣州本田汽車公司總經理門脅轟二告訴記者:“今年我們計劃生産11.2萬輛,去年我們實際的生産量是5.9萬輛,今年大概增長一倍。”

    據報道,奇瑞汽車公司宣佈,今年的産量要比去年的5萬輛翻一番;長豐獵豹也宣佈今年的産量要在去年1.54萬輛的基礎上提高一倍,達到3萬輛。權威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汽車的總産量將達到400萬輛,比去年的320萬輛增長25%;其中轎車産量將超過150萬輛,比去年的109萬輛增長37.6%。是什麼原因促使國內汽車廠商胃口大增呢?據統計,去年轎車銷量112萬輛,比上一年提高了56%,創歷史之最,僅一汽轎車公司去年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42億元。張磊在談到去年的利潤時就告訴記者,總的來説他們也算是大賺了一筆。

    對市場的樂觀預期促使許多廠家大幅調高了計劃産量,那麼,今年的車市到底能不能持續去年的火爆呢?記者注意到,一些業內人士在提高産量的同時,卻又對市場前景表現得非常謹慎。日本馬自達公司常務執行董事松原恒夫告訴記者,無論哪個市場都會在增長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間歇,然後繼續增長,這是到目前為止其他市場的經驗。一汽轎車銷售公司總經理王法長也這樣預言:“今年汽車持續增長的勢頭不會減,總量肯定要比去年還要高,但是這個比例可能不會達到去年那個程度。”

    M6和新版雅閣下線成為今年年初車市的一道亮麗風景。兩款新車同為中高檔車,性能不相上下,就連價格也都定在25萬到30萬元之間。它們同時進入市場,可以説是針尖對麥芒硬碰硬的較量。M6的生産廠家——一汽轎車公司如何看待今年車市的這種競爭局面呢?我們的記者採訪了一汽轎車公司總經理張磊。

    記者:去年的車市非常火爆,那一汽轎車公司賺得多不多?

    張磊:去年,應該説一汽轎車實現了歷史的突破。紅旗的産銷量前幾年一直徘徊在2萬輛以下,只有在去年産銷量都突破了2.6萬輛。應該説一汽轎車公司在去年的經營過程中與前年相比利潤提高幅度很大。

    記者:具體提高了多少?

    張磊:作為上市公司,應該説有一些規矩。如果會計師事務所沒有完全審計完畢,沒有報證監會或者是證券交易所,我在這兒沒有權利過早地把數字透露出去。

    記者:今年有31款新車上市,而隨著關稅的下調,進口轎車也將進一步涌入,這些都給你壓力了嗎?

    張磊:當然對我來説是有壓力的,但是我想各品牌的老總都會有壓力。

    記者:年初已經陸續有好幾款中高檔車下線,那中高檔車市場會不會出現爭相降價的場面?

    張磊:我覺得中高檔車裏面現在還談不上價格戰,因為中高檔車的競爭格局已經形成,那麼在這個檔位裏的車,我覺得價格是很重要的方面,但不是完全絕對的方面。

    記者:紅旗明仕剛剛降了一萬多,那紅旗轎車的利潤空間到底還有多大?紅旗車今年還會降價嗎?

    張磊:紅旗明仕的商務版和明仕二代應該説利潤已非常薄了,短期內我們沒有能力再承受降價所帶來的壓力。

    記者:你認為今年的車市還會持續去年的火爆嗎?

    張磊:從今年的汽車市場走勢來看,應該説跟去年相比,絕對量是絕對應該增加的,但增長的幅度不應該超過去年。

    記者:你為什麼作出這樣的判斷?

    張磊:一些制約因素其實也在不斷顯現,例如城市交通現在的擁擠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在信貸方面,想要在短期內做出一些突破是很難的,一個是信貸本身的信譽度問題,另外恐怕還有個超前消費的觀念問題,這些都會制約汽車的發展。總體來看還是供大於求,這倒是事實。

    記者:那企業該怎麼做呢?

    張磊:我想在熱的時候,大家還是應該冷靜下來。

    記者:那你覺得你本人在做決策的時候,是保持了足夠的冷靜嗎?

    張磊:我應該屬於居中吧。對市場的前景我很樂觀,同時在分析市場的過程當中,我還是比較冷靜的。

    汽車行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去年國內車市出現“井噴”行情,重要原因在於,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很多消費者預計大量進口車涌入會導致車價大幅下降,多年持幣待購心理一經解脫,迅速轉化成實際購車需求。

    
價格成為車市最重的砝碼


    節前國內車市反應平淡,另一方面新車型又頻頻下線,使得一場降價之風新年伊始就降臨汽車市場。1月份,國産品牌的降價行動發生了10多起,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家廠商會宣佈調低價格,有時甚至是産品全線降價。今年車市降價風來得早、來得急,記者對汽車交易市場和廠家進行了調查。

    記者在亞運村、北方等一些汽車交易市場採訪時看見,降價促銷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降價的車型涉及到微型轎車、家用轎車、越野車和高檔商務車,而降價的幅度則在幾千到數萬元。北方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周明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有將近20個車型下調了價格。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則説,他們也有十幾款車部分降價了。

    據了解,今年,首先衝擊汽車市場的是剛剛下線的新車,紛紛以20萬元至30萬元的低價出現在市場上。新車忙下線,迫使老款車降價。從2003年1月1日起,本田雅閣、長豐獵豹、紅旗明仕、昌河北斗星等車型降價,最高降幅5萬元;接著,雪佛蘭、塔菲克、富康、羚羊、奧拓也相繼調低了價格,2003年轎車市場價格競爭在新年的第一個月就開始奏響。蘇暉説:“原來預測是下半年才降價,現在1月就開始了。”

    在採訪中,記者還從五顏六色的宣傳品上看到,有的廠商是直接降價,有的是變相降價。蘇暉向記者透露了廠家降價的幾個絕招:“有的廠家是明明白白就提出來我降低價格、調整價格,來迎接市場的挑戰。有些經銷商可能在這些基礎上再採取一些優惠,比如説送裝飾、送汽車的一些相關的配套用品,用這種方式給消費者優惠,來爭取更多的消費者。”

    在採訪中,一些汽車生産廠家的代表告訴記者,多款車連續降價,目的就是要讓利給消費者,取得更高的市場份額,但一些消費者看起來卻並不領情。一位消費者説:“我覺得整體上不如我想像的那麼滿意,因為各大報紙都説車在跌價,但真的一看,跌得很少,反正不像我想像的那麼滿意。”另一個人説:“我覺得就是好車的話,希望它還能再降一點才更能接受。”

    截止到1月22日,北京亞運村和北方汽車交易市場的汽車銷售量分別達到了3200輛和2000輛,遠遠沒有達到銷售商5000輛左右的預期目標。對此,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作了這樣的分析:“廠家主動提出降價、讓利,使消費者産生了新的期待心理,會不會有第二次降價?因而形成了新的持幣待購。另外新車只見宣傳,不見批量投放市場也是消費者等待的原因。”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現在消費者最關心的是車價是否還能再降,最終能降到什麼程度。一汽轎車公司的老總張磊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新車出的時候,在定價時比以往會慎重,換句話説,可能利潤會越來越薄。”日本馬自達公司常務執行董事松原恒夫則這樣告訴記者:“一些非常老的車型,由於競爭力下降而採取降價策略,這樣的情況是存在的,但我認為新車不屬於此類情況。”對於馬自達和一汽剛剛推出的M6是否會降價的問題,松原恒夫説,他相信在新車問世的時候,廠家就已經推出了非常優惠也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價格。他認為在短時間內降價是不可能的。

    今年全國計劃將有31種新車型下線,絕大多數新車型會以更高的性能價格比入市,這無疑將使一些技術落後的老車型在市場上陷入被動,因此價格戰仍將成為眾多新老車型爭奪市場最直接的方式。

    延續2002年突飛猛進的勢頭,預計今年全國轎車業生産量將超過150萬輛,産能更將達到200萬輛。一份來自國外的報告稱,從2002年到2004年,中國汽車産量將保持47%的增長速度,2004年中國會超過西班牙、韓國等國成為世界第五大汽車生産國。但國家計委前不久公佈了《2002——2003年中國行業景氣分析報告(汽車版)》卻對此有些不同的看法。

    今年年初,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發佈的房地産業景氣分析報告,對樓市泡沫問題提出了警告。那麼今年的車市有沒有出現過熱甚至泡沫的跡象呢?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小廣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宏觀經濟研究,他全面參與了汽車業景氣分析報告的擬訂和起草工作。我們的記者對王小廣進行了專訪。

    記者:今年許多廠家都推出了新車型,另外還紛紛地降價。但是我們的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今年的車市並沒有去年同期那麼火爆。你認為這裡面有什麼問題?

    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小廣:可能它處於一個短期的回落。去年的增長主要是靠加入世貿的一個效應的作用,今年應該説這個效應可能稍微有點遞減。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宏觀經濟也可能處於一個小幅的回落態勢,這樣可能也有一定的壓力。第三,我們的消費者可能都有很多的期待。但是總體感覺的話,應該是汽車消費增長還會保持一個高速增長的態勢。

    記者:那有沒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

    王小廣:價格的因素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另外可能也有一些原因,比如世界經濟復蘇還不是太樂觀。

    記者:既然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那你覺得今年汽車整體工業的增長速度還能達到去年的水平嗎?

    王小廣:總體還是一個高增長,但也可能出現一個小幅的回落。

    記者:為什麼會回落?

    王小廣:從産能上講,應該説去年有一個比較快速的釋放,有可能由於需求的不確定性而産生回落。但要講這個供大於求,短期可能這樣,但是我覺得從相對動態的長期來講,這個問題存在的可能性應該不是很大。供求關係基本上是一個合適的水平。

    記者:那你認為這種合適的水平還能維持多長時間?

    王小廣:從短期講,應該有一個即期的消費需求,大概有500萬量的釋放。這個我想要用三四年的時間才能消耗掉。我估計,中國的汽車消費增長至少在3到4年內保持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增長。

    記者:那這種長時間的高速增長,會不會出現一種過熱或者是有出現泡沫的苗頭?

    王小廣:汽車更多的不是一種投資品,它完全是一個消費品,或者説只有很少量是投資品。我覺得不會出現泡沫,你不可能買一輛車,明天就能倒手賣更高的價格,不可能你第一天買了第二天就貶值50%。所以我覺得對汽車行業應該説不必太擔心它會出現泡沫,除非在消費信貸上過度釋放。

    記者:今年進口車的關稅將下調5.6%,進口配額也將增加15%,這就意味著將有更多的進口車涌入。您認為真正的威脅會不會在今年到來?

    王小廣:這一點看起來是壞事,實際上是好事。它畢竟形成了一個無形的對價格的壓力。

    記者:那麼你認為中高檔車的價格會有繼續下降的空間嗎?

    王小廣:我覺得空間還要大一些。中高檔車實際上它的競爭同樣是很激烈的,因為它的利潤開始的時候比較高。在高的時候,就引入了國際國內的很多競爭,所以實行價格戰或者通過價格來形成競爭優勢,我覺得這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記者:王先生你曾經説過,你經常把一些熱的東西給它潑冷了,然後把一些冷的給它説熱了。我們現在無意給中國汽車工業的火爆潑上一盆冷水,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需要給我們的汽車企業提點醒的話,你想説什麼?

    王小廣:我最想説的就是,中國汽車行業要通過價格競爭和品牌競爭兩個手段來發展我們自己的品牌。

    不容置疑,2003年的中國汽車業還將保持較快速度的增長。有種樂觀估計認為,今年只要增産80萬輛車,我們國家的汽車産量能突破期盼已久的400萬輛大關。王小廣告訴記者,數字終究只是數字,汽車工業做大做強,不能僅僅追求統計表上的完美。如果眼下盲目樂觀,汽車行業將難以走遠。(《經濟半小時》記者 張雪松、丁曉音、王燕報道)
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