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經濟半小時 > 近期報道
2002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候選人:謝企華 以柔克剛的“鐵娘子”((2002年12月29日 16時04分)) 

    寶鋼集團總經理謝企華,一個上海女性,駕馭著我國規模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寶鋼集團,8年來,帶領寶鋼走出了一條依靠現代化管理和持續創新的道路,實現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她的“眼光和領導能力以及豐富的經驗” 也贏得了同行的認可。

    在中國的鋼鐵業界,謝企華是個標誌性人物,被稱為“駕馭鋼鐵航母的鐵娘子”。她所率領的寶山鋼鐵集團公司是中國鋼鐵業的典範,在中國加入世貿的一年間,寶鋼公司直面嚴峻形勢,堅決進行産品結構調整。同時,寶鋼又靈活運用世貿規則,保障本應屬於中國鋼鐵企業的合理權益。

    謝企華:“我覺得這一年來,確實體會到中國加入世貿以後,給我們帶來更大市場的機會。所以確實是挑戰與機遇同在,我們還是抓住了機遇,加快了發展。”

    謝企華,上海人。生於1943年,196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78年加入寶鋼,1994齣任寶山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在美國《財星雜誌》最近評出的2002年50名商界女強人中,謝企華名列第18位。

    謝企華:我覺得評這個50名以後,或者説具有影響力的女企業家之後,我覺得這不是對個人的認可,關鍵是對寶鋼我們這個企業的認可,説明寶鋼在國際上已經有自己的品牌。

    謝企華的辦公室裏有很多精巧的擺設,其實謝企華就是憑著女性的細膩,管理著一個龐大的鋼鐵航母。

    謝企華:我覺得不光是管理鋼鐵企業,可能管理企業因為女性自己本身有些特徵,考慮問題比較細緻。另外對員工,對我們管理層之間大家親和力比較大一點。

    2002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的第一年,這一年謝企華所在的中國鋼鐵業經歷了一場從未有過的洗禮。雖然中國鋼鐵業早在1996年就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産國,但是中國鋼鐵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並不是最強的。在中國加入世貿之前,謝企華和同行們都對加入世貿存在幾分擔心。

    謝企華:當時我們覺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鋼鐵行業應該是競爭的行業,所以我們是最不受保護的。不像汽車、糧食,還有幾年的保護期。

    謝企華的擔心並不是杞人憂天。加入世貿後的第三個月,一場世界範圍內的鋼鐵貿易戰就把中國鋼鐵業卷了進去。

    謝企華:美國採取了201條款,那麼其他國家(的鋼鐵)進入美國就肯定要減少了.但世界的整個鋼鐵産能是供大於求的,所以它肯定要大量地進入中國的市場,那麼這樣對我們鋼鐵企業的發展應該説是個很大的衝擊。

    在美國政府啟動201條款後的幾個月裏,中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進口國。中國鋼鐵市場的競爭空前激烈,各家鋼鐵的利潤急劇下滑。

    面對危機,謝企華的態度是積極應對。

    2002年4月19日,寶鋼聯合鞍鋼、武鋼、首鋼和邯鋼一起向外經貿部提交了一份《關於對鋼鐵産品進行保障措施調查的申請》。

    一個月後,中國外經貿部宣佈對部分鋼鐵産品採取臨時保障措施。

    11月20日,外經貿部又啟動了正式的鋼鐵保障措施。

    在世貿規則允許的範圍內,中國鋼鐵業成功化解了這次迫在眉睫的危機。

    在化解這次危機的過程中,謝企華功不可沒,但是她知道,保障措施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中國鋼鐵工業面臨的所有問題。

    謝企華:這個説保護,這是一種臨時的措施。哪怕這是我們的正式措施,也就是3年的時間,所以我們應該説非常有效地非常好地抓緊這個時間,使得我們加快我們調整的步伐,真正可以跟這些發達國家(鋼鐵企業)去一決雌雄。

    謝企華知道,只是學會利用世貿規則是遠遠不夠的。當年靠引進技術起步的寶鋼開始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主動的技術創新上。

    今年九月,寶鋼為引進的人才開出了最高40萬元的年薪,在國有大型企業中引起了強烈的震動。

    事實上,在寶鋼,技術人員已經是收入最高的一個階層,平均收入比其他崗位高出1.4到1.6倍。

    謝企華:我們的專家,那他(對寶鋼)的貢獻,遠遠不止1.4到1.6倍。

    中國的鋼鐵産品目前以粗鋼為主,這是中國鋼鐵企業缺少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原因。今年寶鋼已經確定,要將汽車用鋼、造船板等六種精品鋼作為未來寶鋼的主打産品,在5到10年內將寶鋼建成中國最大的精品鋼基地。

    謝企華在中共十六大上當選中央候補委員,在傳達十六大精神的時候,謝企華始終圍繞一個“新”字。

    謝企華:寶鋼未來主打産品,汽車用鋼、石油管、造船板、不銹鋼、電工鋼、高效建築用鋼。

    謝企華説,寶鋼要“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要在2010年之前成為世界500強。她強調是“成為500強”而不是“進入500強”,這就意味著寶鋼不只是從銷售收入上達到500強的最低門檻,而是更注重做強,擁有在世界同行中的發言權和與國際大公司競爭的實力。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
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