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經濟半小時 > 近期報道
2002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候選人--李東生:從“追趕者” 到“領跑人”((2002年12月26日 22時41分)) 

    如果把企業之間的競爭比作一場馬拉松賽跑,TCL集團的老總李東生自我評價就是“一個永遠不知道疲倦的追趕者”,從一個靠5000元借款創辦的地方小企業,到今天銷售額超200億元的大集團,李東生率領TCL在彩電、手機、電腦領域後來居上。今年,這個追趕者已經把目光和跑道延伸到了世界,追趕者也就變成了一個領跑人。

    如果説,過去TCL是個追趕者,那麼2002年李東生可謂是倍受關注的領跑人:取得彩電和手機的雙料冠軍,完成集團股份化改造,更重要的是,李東生把並購之手伸向了德國老字號施耐德,從而通過資本運營徹底打開了歐盟的大門。李東生,這個東江邊長大的客家人終於在他45 歲的時候“成就天地間”。

    李東生:中國要成為一個經濟強國,中國十三億人口要過上小康的生活,一定要靠一個強大的中國經濟做支撐,而強大的中國經濟體系的基礎是要建立一批世界級的企業。我們從事的事業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也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

    價格大戰中的李東生為了能多賣出幾臺彩電曾走上街頭親自推銷。而此時,海外尤其是歐盟市場對待中國企業仍是“開而不放”,每年40萬台的配額更像是“二桃殺三仕”的計謀。國際化的要求比預想的更迫切。李東生暗度陳倉,以820萬歐元100%全資收購德國施耐德,從而繞過了關貿壁壘,快速切入了歐洲腹地,這是中國企業的諾曼底強攻。

    李東生:國際化的經營,必須要以能夠獲得經濟效益為目標,不能過分去渲染。今年TCL 的出口,包括合資企業,我預計可以達到11億美元,這個數量可能在國內並不是有太多人知道。

    施耐德是有著百年曆史的德國老字號,也恰恰是15年前李東生第一次出國考察的故地。看著當時高不可攀的施耐德如今被自己收入囊中,李東生強忍興奮的淚水長久注視著國旗。從用産品與他人對話,到用資本贏得話語權,市場層面上的TCL已經不可撼動,李東生似乎也成了並購英雄。

    李東生:我一講到這個事情就有一點悲壯的色彩。因為我們面對的競爭對手太強大了,我幹到60歲退休,15年的時間,是不是能夠達到索尼現在的目標,我自己心裏都沒有底。

    李東生1952年出生,1978年考入華南理工無線電專業。畢業後回到家鄉廣東惠州。當時他的志向是做個技術員,而做跨國公司董事長是他人生計劃外的事。誘惑緊隨成功而至,但李東生仍堅持自己的選擇。他不想做官,他相信中國的小康更需要一大批強大的跨國企業和企業家。

    李東生:你要當官不一定能當上,如果你一定不當官,我相信應該是可以的。很多失敗的因素是孕育在成功的過程中,所以人最難的是超越自我,超越過往的成功。我們雖然有這樣的意識,但不一定意味著我們就能做到這種超越。

    風流人物總被雨打風吹去,但還是有人能在歷史上刻畫下痕跡。曾國藩的詩句就挂在李東生的案頭,使李東生一抬頭就能領悟往日英雄寵辱不驚的魅力。

    在成功超過一個又一個的競爭對手後,李東生開始領著TCL在國際化的跑道上狂奔。李東生説,3至5年後,TCL要建立起多媒體電子和移動通訊終端産品的全球競爭力,2010年前,年銷售收入要突破1500億元。

    (《經濟半小時》記者 王曉磊)
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