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之路——十六大經濟界人士訪談錄》:謝企華 把鋼鐵做成精品((2002年12月23日 22時20分)) |
|
|
寶鋼集團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鋼鐵企業,他們是如何推進技術創新的呢?今天我們系列報道《中國之路——十六大經濟界人士訪談錄》採訪了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寶鋼集團公司總經理謝企華。
“辦世界一流企業,創世界一流水平”,是江澤民同志為寶鋼集團的親筆題詞。這幾年,寶鋼集團一直通過技術創新,研發和生産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鋼鐵産品,培育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公司已經達到了年産粗鋼2000萬噸的生産能力,主要産品也成為國內急需的進口鋼材替代産品。今天系列報道《中國之路》,記者馬洪濤採訪的就是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寶鋼集團公司總經理謝企華。
謝企華,生於1943年,1968年清華大學畢業,1978年加入上海寶鋼,1998年擔任寶鋼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記者:我知道你從十六大開完會之後,在寶鋼宣傳十六大的時候,你始終圍繞一個“新”字,新舊的新。為什麼要圍繞這個字?
謝:這次十六大整個報告裏面,總書記講的“新”字特別多。特別講到“四新”的問題:新的思路、新的突破,各方面工作都要有新的措施。
記者:其中也包括技術創新嗎?
謝:對。特別是我們覺得現在我們寶鋼跟世界的鋼鐵企業頂尖企業還有差距,這個差距就要靠我們比它們發展更快的速度才能趕上。本來已經有差距,如果我們的速度跟它一樣,你還是這個差距繼續保持。那麼這個高的速度來自哪兒呢?就是我們的創新,包括我們在技術上,也包括我們在裝備上,更是在掌握這些技術裝備的人才的素質上面。
記者:在剛剛成為世界第一的那一年,你還能記起來當時我們鋼鐵業是一個什麼反應嗎?
謝:我們已經連續六年鋼産量世界第一,我記得當時我們鋼鐵從535(萬噸)到1070(萬噸),等於是動員了全國大煉鋼鐵,但是我們從3千萬噸到幾千萬噸這樣的發展,也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所以我們超過1億噸的時候,全國的鋼鐵業都是歡欣鼓舞的。
記者:據説今年的鋼鐵産量預計能達到1.7億噸。
謝:這個1.7億噸還要超過,要到1億8千萬噸。
記者:這個數字還能讓我們高興起來嗎?
謝:這個興奮已經不像當時光産量的興奮,更感到一種壓力,為什麼呢?因為從全球來講整個鋼鐵的産能應該説遠遠供大於求的,所以這樣對我們來講更感到壓力在哪呢?就是進一步提高我們的鋼鐵的技術含量,提高我們的産品的品種。
記者:我們的品種存在什麼問題?
謝:高檔次的産品生産量還不夠來滿足需求,所以每年還有2千多萬噸、3千萬噸的進口。實際上我們今年的鋼鐵進口大概是國際上凈進口國家第一。
記者:我們既是生産量最大的國家,又是進口量最大的國家?
謝:對。
記者:為什麼我們的鋼鐵業不能生産一些高端的産品,原因在哪?
謝:一個就是我們在技術裝備上還沒能達到世界上先進的裝備的程度,另外還有我們技術上面也還沒有能夠完全掌握。
記者:那麼在今年3月份美國政府啟動201條款來保護本國鋼鐵業之後,我國政府也在5月份啟動了一個鋼鐵保障措施,臨時保障措施,而且在11月20號啟動正式的鋼鐵保障措施。如果再不啟動這個鋼鐵保障措施可能會對我們的鋼鐵工業造成什麼影響?
謝:應該説我們這幾年正在進行技術進步,但同時更大是在進行一些産業結構的調整,産品結構的調整或者是佈局的調整。所以如果不能夠及時得到保護的話,那麼我們這些調整的措施可能就不能像預想的那麼有效。
記者:保護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的問題嗎?
謝:這個保護是一種臨時的措施。我們的正式措施,也就是三年的時間,所以我們應該非常有效地、非常好地抓緊時間能夠加快我們調整的步伐。
記者:也就是十六大報告裏面提出來的,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的適用技術來改造我們的傳統工業,這也包括鋼鐵工業嗎?
謝:對。這樣的話,可以加快提高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未來幾年寶鋼的發展思路是什麼?
謝:我們想在今後的三五年裏面,通過對老企業的技術改造,建立這種鋼鐵的精品基地,成為我們冶金行業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基地。同時帶動我們多元化的發展,使得我們能夠在三五年裏面成為(世界)500強。
記者:現在你們的産量是2千萬噸,今年産量將近2千萬噸。2005年會是多少?
謝:因為在上海地區整個鋼鐵規劃已經定了2千萬噸左右。
記者:如果鋼的産量沒有明顯增加的話,會影響這個目標的實現嗎?
謝:這個産量我覺得不是真正表現強大,關鍵還是提高産品在國際上的整個市場佔有率。那麼進入500強,三五年目標應該是能夠達到的。
據了解,“十五”期間,寶鋼集團將投入技改資金467億元,3至5年後,各鋼鐵生産子公司將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業化生産能力;2010年左右,寶鋼將建設成為一個以鋼鐵業為主、多業並舉,融實業、貿易、金融為一體的大型跨國公司,成為世界500強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