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經濟半小時 > 近期報道
《中國之路——十六大經濟界人士訪談錄》:尚福林 銀行要辦成賺錢的企業((2002年12月17日 22時10分))

    今天《經濟半小時》系列報道《中國之路》採訪到的是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尚福林先生。這幾年,中國農業銀行一直致力於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優化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經營狀況也進一步好轉,到今年年底,全行預計可實現利潤100到120億元,是去年20多億元利潤的5倍多。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轉變呢?《經濟半小時》的記者孫嶺對尚福林先生進行了專訪。

    尚福林,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山東濟南人,1951年11月出生,1971年7月入黨。1982年進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1994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1996年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負責分管貨幣政策及支付清算工作。期間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實現了從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的轉軌,並構建了中國金融現代化支付系統框架。2002年初,尚福林出任中國農業銀行行長。

    《經濟半小時》記者:尚行長你好,我們注意到在十六大報告裏,對金融工作提出的要求,只有短短的幾行字,那麼這幾行字,你是怎麼來理解的呢?

    尚福林:十六大報告對金融工作,它的文字描述很短,但是指導意義非常明確,重點非常突出。可以講它分成兩層意思,一層意思就是要加快市場化的發展,穩步推進利率改革,優化金融資源的配製;第二層意思就是要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經濟半小時》記者:十六大報告裏面,對金融工作明確提出了一項要求,就是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那麼金融資源的配置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尚福林:金融資源廣義上講,包括了各種金融資産,優化它的配製,希望這些資金,這些金融資産,能夠放到最有利於國民經濟發展,能夠有最大收益,風險又是比較低的這種地方去。

    《經濟半小時》記者:那麼對金融資源要如何進行配置,才能達到“優化”這樣一個標準呢?

    尚福林:因為金融資源本身的特性,就是它的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那麼,銀行作為一家商業銀行,本身就要求對自己資金管理上保證它的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這也是符合商業銀行運作最基本的規律。你比如説在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有一些貸款可能效益不是很好,可能資源配置就不太好。再有就是在管理上,比如説在房地産過熱的時候,銀行判斷失誤,一方面把大量的資金用到房地産上,進一步推進了房地産過熱;另一方面,這塊資源,房地産過熱以後,泡沫破滅了,造成了好多爛尾樓,把銀行的資金壓在裏面了,這樣實際上是浪費了一部分金融資源。

    尚福林談到的在房地産過熱時期,銀行金融資源流向中出現的問題,其實只是金融資源在行業結構上不合理配置的一種表現。而金融資源在區域結構、客戶結構等方面也同樣存在配置不合理的現象。

    近幾年,幾家銀行都在致力於對自身的金融資源配置進行調整和優化。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例,今年1-11月份,在農行2000多億的貸款增量中,投入個人消費貸款佔30%,用於電網、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佔40%。這些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舉措,給金融企業帶來了明顯的效益。據了解,在農行的37家分行中,今年有28家預計將可實現盈利。到今年年底,全行將可實現利潤100到120億元,是去年20多億元利潤的5倍多。

    《經濟半小時》記者:那麼現在在十六大報告裏面提出這樣一個提法以後,是不是作為銀行自身的定位已經發生了一個改變?能不能這麼來理解呢?

    尚福林:銀行本身是一個金融企業,它是個經營貨幣的企業。那麼金融企業作為一個企業,它的經營目標,應該是儘量地要提高自身的收益,提高自己的效益。就是企業自身的這種內在要求,和整個社會資金的配置上,提高它的資金配置的效益,要求是一致的。那麼商業銀行如果真正能夠按照不斷提高自身效益、防範風險、保證安全的要求去做,真正按照商業銀行的要求去做,必然會極大促進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

    《經濟半小時》記者:作為國有商業銀行,在這方面接下來會有哪些新的舉措呢?

    尚福林:由於國有商業銀行它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脫胎出來的,那麼它的改革應該是個全面的、多層次的改革。比如説農業銀行,近幾年,從去年我們推出了有100個金融超市,今年增加到了300個。我們的客戶來了以後,可以在這裡享受到各種各樣的服務,這樣提高它的服務專業化水平,在市場上反響就很快,促進個人業務得到較快的發展。

    銀行服務新理念:金融超市

    這裡是農業銀行北京朝陽支行的一個營業廳,也是尚福林所説的農行300家“金融超市”中的一家。從表面上看,這裡跟普通的銀行營業廳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朝陽支行副行長宋張岩短短的幾句話,卻道出了“金融超市”的創新之處。

    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朝陽支行副行長宋張岩:金融超市實際上是一種新的營銷載體,它等於是融于個人的資産負債以及中間業務的一種新型的營銷載體,實際上它是把個人業務的方方面面都在這個金融超市裏辦完了,就像你到超市裏去買東西一樣。

    其實,早在1996年,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就成立了與金融超市相類似的“私人理財中心”,中國工商銀行天津分行也在1999年就推出過“金融超市”的經營理念。目前正忙著整合營業網點,打造金融超市的,還有中國建設銀行。金融超市改變了銀行與客戶之間傳統的溝通方式,實行開放式經營和消費貸款發放“一站式”流水作業,可以直接代辦住房、汽車貸款、法律諮詢、資産評估、公證、抵押登記、保險等各種手續。對於客戶來説,在一個金融超市便可辦理所有個人金融業務,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銀行客戶:那肯定是方便了,不用再到某個固定的地方,我在哪個農行都可以交了。

    《經濟半小時》記者:十六大報告還明確提出了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那麼尚行長你能不能告訴我,在這樣一個目標達到後,我們未來的金融生活將會是怎樣呢?

    尚福林:大家可以看到,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在金融服務上還有很多改善的,儘管還有很多不足,但是總體上講,中國的金融市場,潛力還非常大。對個人的金融服務,應該説水平相對來講還是非常低的。我舉一個例子,在國外買汽車,在發達國家買汽車,很少有人把款一次付清的。那麼在我們國家買汽車,現在是100個人買汽車當中,只有6個人找銀行申請貸款,這個説明我們服務水平確實還存在著問題,就是水平還比較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來,就是那個94%不用銀行貸款買車的人,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都是我們的市場,都是我們未來要發展的客戶。所以我想,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下,銀行對個人的金融服務,應該有一個很大的改善,才能夠適應這種市場要求。

    在談到資金管理問題的時候,尚福林行長反復提到了資金的“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這幾個原則,並且在這幾個原則裏面,尚福林著重強調的是盈利性,在他看來,國有商業銀行首先是“經營貨幣的企業”,作為企業,國有商業銀行就必須面向市場,提高效率。

    (《經濟半小時》記者高楊、孫嶺編輯報道)
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