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經濟半小時 > 近期報道
各銀行跑馬圈地信用卡((2002年12月06日 22時10分)) 

    兩天前,招商銀行向全國推出了它的首張信用卡,這是真正的“信用”卡:不但可以免擔保人,而且可以透支5萬元,先借後還。再過幾天,建設銀行等3家銀行也要在全國發行這種信用卡,同樣不需要擔保人。而在此之前的一個月內,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廣發銀行都不約而同地推出了各種信用卡業務。一場醞釀許久的信用卡爭奪戰風雨欲來,明年的信用卡將有可能漫天飛舞。

    
招商銀行圈地信用卡


    12月2日,北京的大霧天氣已經持續了3天,很多航班的飛機無法降落或被取消,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本打算在這一天從深圳直飛北京,但被迫降落太原,於是他乘火車連夜趕往北京,與此同時,另一位招行副行長也從上海輾轉大連趕向北京,第二天下午2點,他們在北京有一場重要的新聞發佈會,不能耽誤。

    在這次新聞發佈會上,需要用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的雙手,打開一個電子密碼箱,這裡面就是招商銀行推出的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

    這次招商銀行推出的信用卡,不用擔保人,也不用存入保證金,只需提供身份證件的複印件和相關證明材料,就可以領卡消費。這就意味著,即使在銀行沒有存一分錢的情況下,也可以刷卡消費。招行信用卡的另一誘人之處在於,信用卡內有人民幣和美元兩個賬戶,有了這張卡,可以在全球近30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萬家商戶刷卡消費,可以在70多萬台ATM上提取當地貨幣。信用卡裏不僅為客戶提供最高5萬元人民幣的透支額度,而且還有50天的免息還款期。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我只希望消費者能夠認識它,喜歡它,能夠使我們的卡的發行量不斷地增加。

    在整個發佈會上都可以感受到招商銀行吸引客戶的氣氛。在首髮式上,到場的每一個人都被招商銀行看成了潛在的客戶,在新聞記者和嘉賓的手中,都有一張可以郵寄的申請表。而這也透視出招行急於做大信用卡市場的心態。有趣的是,在招商銀行信用卡的首髮式上,上演了川劇變臉,用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的話説,信用卡將成為銀行競爭的焦點,這張卡也許會成為信用卡大戰的“引信”。

    馬蔚華:各大銀行都會把信用卡作為自己潛在盈利新的增長點,所以我覺得還不是因為招商銀行推出這張信用卡引起大戰,即使招商銀行不推出來這種信用卡,競爭也遲早甚至會很快地發生。

    馬尉華認為,如果他們現在不跑馬圈地、搶佔市場先機的話,那麼未來將會在信用卡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信用卡排兵布陣上海灘


    在長達數年的低調運作後,最近,許多商業銀行都在忙著建立各自的信用卡中心,用他們的話説,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就像催化劑,激活了整個信用卡市場,現在是到了動真格的時候了,而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則是各家銀行的必爭之地。我們《經濟半小時》的記者在上海進行了調查。

    為了爭奪國內的信用卡市場,建行即將把建在北京的信用卡中心搬到上海,同樣在上海建立信用卡中心的還有招商銀行、廣發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雖然目前上海的金融市場從表面上看還是比較平靜,但記者在上海已經可以聞到信用卡大戰前濃濃的火藥味。

    在剛剛全面推出信用卡業務的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新卡的製作正在緊張地進行著,用來郵寄信用卡的信封也剛剛印製出來。已經忙碌了一年的員工們依然沒有休息的時間,在信用卡推出的第一天,申請辦理的人數就已經超過了3000人。

    招商銀行副行長陳偉:明年一年發卡量爭取突破75萬張,這是我們的任務。

    與招商銀行一樣,同為股份制銀行的廣發銀行早在1995年就已經推出了國內最早的信用卡,也就是業內人士所説的貸記卡,經過將近8年的發展,廣發信用卡的數量已經突破了50萬張,佔到了全國市場70%的份額。用廣發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夏小華的話來説,廣發信用卡就是廣發銀行的名片,但即便是如此,各家商業銀行紛紛進軍信用卡市場,也使廣發銀行清醒地看到一場信用卡大戰就在眼前。

    廣東發展銀行上海分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助理顧偉民:我還是重復我原來那句話,就是再過半年,中國的信用卡將會滿天飛。

    同招行、廣發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相比,工行、建行等大型國有銀行也絲毫沒有放慢進軍信用卡市場的步伐。在工行上海分行的營業大廳裏,信用卡的大副宣傳畫格外顯眼,為辦理信用卡專門設立的櫃臺前也顯得十分熱鬧,多年來積累的雄厚資金和廣泛的營業網點同樣是大型國有銀行搶奪國內信用卡市場的有力資源。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銀行卡業務部總經理馬健:就上海來看,我們擁有的個人金融賬戶已經超過了3000多萬戶,這當中很多的客戶已經是我們的信用卡客戶,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現在還不是我們的信用卡客戶。那麼從我們自身來説,客戶的挖掘潛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為了爭奪國內巨大的信用卡資源,各家銀行也各有高招。為了便於客戶領卡,招行採取了郵寄信用卡的方式,這就意味著符合條件的客戶只需添上一張申請表,一張最高透支額為5萬元人民幣的信用卡就會在一週內送達。而工行則是和各地的速遞公司聯手,只要客戶符合申請條件,就會有速遞公司送卡到家。在卡的品種上,各家銀行也在不斷創新,廣發銀行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裏就推出了奧運卡、明星卡等十幾個品種,在今年又專門針對女性消費者推出了可以購物打折的廣發真情卡,而工行、建行的信用卡中心也將信用卡品種的研發作為重點,僅卡樣就有數十種之多。在2002年世界盃期間,同時就有廣發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發行足球卡,爭奪消費者。

    此外,各家銀行紛紛推出的辦卡贈送鑽石吊墜、持卡消費抽大獎、成功辦卡可獲贈CDMA手機等措施,也成為吸引消費者、爭奪市場份額的手段。

    對國內信用卡市場心動的不僅僅是中資銀行。花旗銀行在慶祝進駐中國100週年時,就將設立消費金融部作為首要任務,目標直指信用卡業務。而以發卡為主的匯豐銀行也正在招聘信用卡的業務骨幹,策劃在上海設立信用卡中心,並確定了首年發展信用卡消費者的人數將在8000至1萬人。同時渣打、東亞等外資銀行也已經向央行遞交了辦理外幣信用卡的申請,希望借此打入中國的信用卡市場。

    看來,對信用卡“眼饞”的絕不只中資銀行,根據我國公佈的金融業對外開放時間表,5年之後外資銀行就可以全面經營人民幣業務,其中自然包括信用卡業務,而外幣信用卡的業務將會提前開放,目前幾乎所有的外資銀行已經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國際信用卡的經營牌照。

    今年,花旗銀行等外資銀行在中國開業後,由於沒有足夠的分支機構,信用卡成了他們最好的突破口。中資銀行在此時也開始加緊對信用卡市場業務的拓展,信用卡業務的利潤在哪?空間有多大?《經濟半小時》聯絡到了廣東發展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夏小華。

    主持人:信用卡對銀行來説它的利潤點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夏小華:第一,發行信用卡要從客戶那裏收取年費,現在人民幣普通卡的年費是40元錢;第二,信用卡可以收手續費,一期的提款銀行要收1%的手續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希望通過信用卡這樣一個工具給市民提供借款或者説個人消費的貸款來獲得利息收入。

    主持人:那麼你的意思是説來自透支利息的收入要高一些。

    夏小華:超過了免息期的透支時間,也就是説超過從銀行利用信用卡借款的時間,那麼信用卡就要收取年息達到18%。相比較其他貸款,利息要高出兩倍多。

    主持人:那麼現在銀行是否已經看到信用卡的回報?

    夏小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信用卡還不能達到贏利這個水準,由於規模還不夠,還沒有形成一個規模經濟,發卡量總的來説還沒有達到規模經濟的量。

    主持人:那麼如果還沒有賺到錢,為什麼銀行還要堅持做呢?

    夏小華: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銀行要和社會一起共同培育這個市場,發掘這個市場的潛力,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佔領一部分市場,也就是所謂的搶卡位,先卡住一部分市場份額。第二個我們也是看好這個市場未來的贏利潛力是非常大的。

    其實,銀行裏的每個人都知道信用卡“錢”景無限,只是考慮到風險管理、消費者接受程度等實際原因,信用卡以前被稱為“雞肋”業務,我們國家的信用卡市場也一直呈現出一種“波瀾不驚”的發展狀態。

    與我們國家信用卡普及率400人一張相比,目前全球的信用卡發行數量已經高達30多億張,以美國為例,人均擁有6張信用卡。據統計,中資銀行銀行卡創造的利潤在整個銀行所佔的比例一般不到3%,而信用卡帶來的收入簡直可以忽略不計。而國際上信用卡業務給銀行帶來的利潤一般佔到銀行利潤的30%左右,花旗銀行甚至還要高,佔50%以上。

    信用卡為什麼會給花旗這樣的銀行帶來那麼多利潤?我們通過越洋電話聯絡到了一位名叫蘭特的普通美國公民,了解一下信用卡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佔據什麼樣的位置?

    主持人:你好,蘭特先生,現在你有幾張信用卡呢?

    美國紐約市民尼克拉斯•蘭特:目前我有4張信用卡,一張是維薩卡,一張是萬事達卡,還有我是美國一家大型計算機公司的會員,所以我還有一張公司的卡,另外我還有一張梅薩卡。

    主持人:這些信用卡給你帶來了哪些好處?

    尼克拉斯•蘭特:我覺得最大的好處是自由。有了信用卡,即使沒有帶任何現金,或者找不到自動取款機,也可以購買任何你想要買的東西。美國的任何超市和商場都能用信用卡,從鞋子到衣服,不管多貴的東西,幾乎什麼都能買到。

    主持人:那麼你有沒有從發行信用卡的公司得到過意外的驚喜,比如免費的飛機票或者旅行?

    尼克拉斯•蘭特:這樣的促銷禮物很多,説起來最早就是免費的飛機票和贈送飛行里程。很多的信用卡公司都有,我認為這樣做很不錯。你花了信用卡上一定數量的錢,就相應得到一定數量的里程,就可以享有打折機票或者免費機票,有時還有免費的賓館等。信用卡公司會送你很多東西,比如免費的皮包或者很便宜的打折的名錶,用戶總是會得益的。

    主持人:那你能想像沒有信用卡的生活嗎?

    尼克拉斯•蘭特:如果我沒有信用卡,那我可能要費勁地去自動取款機上取錢或者帶很多現金,我還能生活下去,但是我相信沒有了信用卡,生活會極不方便。

    
信用卡:卡在哪


    曾見過外資銀行的一份廣告稱:如果你是他們信用卡金卡的擁有者,那麼你可以得到白金鑽戒、100萬美元的高額保險等等,由此可見,外資銀行是在千方百計地爭取客戶。在信用卡發展較早的上海,今年上半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870億元,只有4%是用卡消費。那麼,我們的信用卡究竟“卡”在哪了呢?我們《經濟半小時》的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12月3日,記者在上海3家銀行營業點進行了隨機採訪和調查。被訪問的消費者幾乎都有2張以上的銀行卡,可卻極少有人辦理了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

    辦理信用卡難在哪?郭先生在一家外企工作,可為了辦這張信用卡,他已經是第3次來到這家銀行了。

    郭先生:現在擔保人還要簽字,他説要本人簽字,我還要跑一次。

    申請一張信用卡到底需要多少手續?在3家銀行的營業廳,記者都以一個消費者的身份索取了申請表。記者注意到,最少的一家要填寫的個人資料也有60多項。有的甚至還要填所在企業的註冊資本和就業人數。此外還要有擔保人簽字和保證金。據了解,這些個人信息將由銀行進行評估打分,10多天評出信用等級後,才決定是否發放或者發放的級別。

    一項對信用卡滿意度的調查顯示:一些消費者認為,現在信用卡的功能還不多,增值服務少是個缺憾,還有超過3成的人認為信用卡的申辦程序過於繁瑣。進門的手續真的成了信用卡發展的一道障礙嗎?記者把這個問題提給6家不同的銀行。

    厲朝陽是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戶服務部的負責人,曾從事信貸業務9年。

    厲朝陽:既要把卡發出去,對銀行來説又要避免資産的無謂損失,那麼相對來説,這兩者之間是一個矛盾。從發卡銀行的角度來説,我的風險控制和我本身的市場推廣在我這個銀行本身裏面,它就是一對矛盾的東西,作為市場推廣部門拼命要把卡發出去,而作為風險控制部門則要踩剎車。

    在採訪時,6家銀行都提到了要規避壞賬的風險。雖説為爭取客戶、取得規模效益,有的銀行開始省略申辦手續上的一些環節,可對這種有透支功能的卡片還是難免謹慎。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第一支行行長馬健:從整個信用體系的建立來看,這還需要在全國範圍之內建立一個個人徵信體系。那麼從整個信用卡使用的角度來看,它的基礎是建立在個人誠信之上的。

    採訪中,有的銀行表示無奈,由於個人徵信系統還不完善,很難鑒別誰是真正優質的客戶,在評價一個人的信用時,有時只能依靠一些細枝末節。有的銀行側重有高學歷的辦卡人,有的則認為已婚的人更有責任感,有的甚至要求提供每月交納的電費單,由此來判斷客戶的消費水平。對此,有些人認為,銀行似乎是有些草木皆兵了。

    誰用現在的信用花未來的錢?有些持卡人就認為,銀行的擔心其實沒有必要,因為他和同事都很少使用自己信用卡上的透支功能。一項對企業管理人員的調查顯示:84%的人使用信用卡是因為不用攜帶大量現金,另有6%的人是看中了銀行提供的增值服務和優惠項目。而看中信用卡的先借後還功能的人微乎其微。一方面是銀行冒著失去部分客戶的風險,為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小心設置門檻,另一方面卻是用卡者極少使用這種功能。對此有人説,這是目前消費觀念和信用體系形成過程中的産物。

    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戶服務部經理厲朝陽:這是我們要突破的瓶頸之一,就是培養消費者或者稱持卡人申請信用卡和使用信用卡的消費習慣,所以在這樣一個階段衝在前面的一些銀行,它必須為市場的培育、對持卡人包括商戶的培養和教育付出更多的成本。

    在調查中記者還聽説過這樣的事情,由於缺乏信用認證,一家銀行負責人提出,如果申請信用卡時資料一次過關,銀行反而要警惕了,有可能是職業信用卡詐騙。事情聽起來有些可笑也有些無奈。那麼,在我國個人徵信系統尚未完善的今天,銀行該如何規避風險,同時又廣招客源呢?招行主管信用卡業務的副行長陳偉接受了《經濟半小時》的採訪。

    記者:在我們調查中發現,消費者不願使用信用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覺得信用卡的申領手續非常繁瑣。

    陳偉:原來的申請手續可能是需要擔保人、需要保證金,存了一部分保證金之後,他去消費、刷卡的時候,基本上是按照這個保證金的額度來進行消費的。

    記者:那麼沒有擔保人也沒有保證金的這種真正的信用卡,銀行又怎麼去規避風險呢?

    陳偉:銀行規避風險有幾個方面:第一個就是要審查他的資格,個人要填一些的資料,比如説能夠證明自己財力的資料。再一個方面的監控,就是我們通過一個比較完整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對持卡人的信用卡使用狀況進行監控。信用卡實際上是基於一種大數原理,就是相信好人是大多數的。我們是基於這種原則來搞信用卡的,相信賴賬的人畢竟是少數。

    記者:像你所説的這種申請是方便了,但是我們在使用中好像還是有一些限制。比如説,我周圍的這種能夠刷卡的商戶非常少。

    陳偉:從國外來講,連街上那種賣冷飲的小攤都可以刷卡,這實際上是一種進步的象徵。我們相信,隨著銀聯力度的增大,這種用卡的環境一定會得到改善。一個就是要更多的商戶有這種可以刷卡的機具,另外就是對已經有的機具,所有的銀行都可以共享。

    陳偉説,中資銀行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所幸的是這個集市現在趕還來得及。畢竟,外資銀行要在中國開展人民幣信用卡業務還要等幾年,中資銀行完全可以在這幾年的緩衝期內排兵布陣。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門也為信用卡的發展添了一把火,針對目前刷卡不方便的情況,北京已經規定,達到一定年銷售額的商戶必須受理銀行卡。上海也要在3年內,使可受理銀行卡的商戶達到50%。(《經濟半小時》記者康敬峰、李春妍、吳海燕、周人傑編輯報道)
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