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果凍((2002年07月31日 22時49分)) |
|
|
果凍是不少人都喜歡吃的食品,可是,就是這美味可口的小食品,卻給一些家庭帶來了悲劇。據不完全統計,最近3年以來,由果凍導致的兒童窒息死亡事件已接連發生了近30起。果凍事件引起了全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
7月22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一起果凍窒息兒童死亡案件,事情源於今年2月,姚先生8歲的兒子因吃果凍窒息死亡,姚先生於是將銷售果凍的超市及生産果凍的廠家告上了法庭,看一下記者周仁傑發回的詳細報道。
7月29日一早,原籍浙江瑞安的姚先生又一次走進了海淀區人民法院的大門。在此前的五個月時間裏,這裡成為了他除了家之外來得最多的一個地方。姚先生長時間的來回奔波都是為了討回五個月以前的公道。今年2月18日,他8歲的兒子姚傑永遠地離開了姚先生夫婦。一個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從此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而悲劇的起因就是一個小小的果凍。
姚先生回憶説:“當時孩子忽然倒在門口的路上,不行了。一開始以為出了車禍,後來到醫院 醫生用吸管吸出來一塊兒果凍。
在北京市西苑中醫院,記者看到了今年2月18日醫院出具的診斷書。這份外來人口死亡醫學認定書中這樣寫到:“氣管中有異物,缺氧過久導致窒息死亡”。當時處理這一事件的西苑醫院兒科醫生劉長虹也向記者講述了當時的情景:“在喉部有一個比較亮的東西,一夾夾出來一塊兒白色的、亮晶晶的東西。當時我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是不是果凍?那個東西特別潤滑,稍微吸得不小心,它就一下直接吸到氣管裏,非常危險。”
一個小小的果凍就這樣奪走了一個原本健康可愛的8歲男孩的生命,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個多月,但每當回想起這出慘劇,姚先生和他的妻子都忍不住淚流滿面。他們的家庭始終困繞在巨大的陰影中。
帶著萬般無奈和痛苦,姚先生毅然把當時購買果凍的北京x商貿有限公司和果凍的生産廠家廣東東莞x食品有限公司作為共同被告推上了法庭,索賠經濟賠償和精神損失費30萬元。最主要的起訴理由是:在這樣由於食用方法不當極易引發兒童和老人窒息死亡的食品上,沒有任何提醒消費者食用時應注意的標識。而這一類型的案件是海淀區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起。
在今年的5月28號和6月4號,位於廣東的兩家被告已經收到了海淀區人民法院的訴訟書副本和證據材料。但是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提供任何的答辯意見,海淀區人民法院的負責人告訴我們説 ,這一案件將在今年的9月份如期進行審理。
在法庭庭辯過程中,被告的辯護律師多次提出,悲劇的發生,主要原因在於監護人沒有履行好監護職責,與産品無關。辯護律師還説,孩子吃花生米也有被噎死的,難道種花生的農民也要對此負責?但法庭認為,家長的監護失誤恰恰是由於他們對果凍這種食品潛在的危險缺乏認識,而生産廠家並沒有通過警示標識或其他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對於事件的進展,我們將繼續關注。
姚先生一家的悲劇並不是孤立的。近年來,由果凍引發的安全事故屢見不鮮。讓我們來看看有多少。
2002年1月28日,湖北省洪湖市一名一歲女嬰因將半粒果凍吞進氣管,無法呼吸。在送往醫院途中窒息死亡。
2002年2月9日,山西省太原市一名1歲多的女孩玩耍時不慎將整枚果凍一口吸入氣管,經搶救無效死亡。
2002年3月7日,福建省福州市一名2歲多的男童在食用果凍20分鐘後斷氣死亡,醫護人員發現死者的嘴裏還塞著一顆完整的果凍。
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我國發生的與果凍有關的窒息死亡案件已接近三十起,受害者絕大多數都是兒童。據北京兒童醫院王東方醫生介紹,市場上一些果凍形狀就像個塞子,質地富有粘性且不易溶化,吸入氣管則很容易粘在管壁上,將管路堵塞。由於兒童,特別是幼兒吞咽部位發育尚不完善,一旦出現意外,塞物不易排出,很容易造成窒息死亡。
安全事故頻發,果凍生産廠家的責任也遭到輿論越來越多的質疑。2001年7月,1歲男孩王超食用果凍被噎死後,他的父親終於以産品沒有必要的安全標識為由,將生産廠家和商家告上法庭。
現在,我國有大大小小數百家果凍生産企業,果凍年産量超過了二三十萬噸。在姚先生的訴訟案發生之後,這些生産廠家是否吸取了教訓,把必要的警示標識或説明印在了産品説明上呢?我們的記者到超市進行了調查,一起看一下。
在北京一家大型超市的散裝果凍櫃臺前,記者做了一個粗略的統計,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裏,有大約20名顧客買走了將近10公斤的果凍。一位小朋友告訴記者,他平時就愛吃果凍,一天要吃兩個。
在幾家超市,記者隨機發放了50份調查問卷。經過統計後發現,選擇購買果凍給小孩吃的比重佔據了60%,看來,他們才是果凍的最大消費群體。可是,又有多少果凍上印有警示提示呢?
記者經過粗略的統計後發現,這樣的果凍不會超過50%。然而,通過調查問卷,記者了解到,雖然安全提示字體很小,以至於有60%的被訪者從來沒有注意過果凍的包裝上還有這種字樣,但還是有70%的被訪者認為警示標識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調查中記者還發現,大部分小果凍外包裝上更是缺少警示提示。雖然有 70%的被訪者在購買果凍時並不會特別注意果凍包裝的大小。但商家則給我們分析,由於同等重量的果凍,小包裝的可以選擇更多的口味,所以小果凍會更好賣一些,一般是每天果凍銷量的60%。而為了避免再有類似的事件發生,顧客在購買果凍時,經銷商一般也會加以適當的提示。
採訪中記者也了解到,有60%的消費者知道小果凍曾經噎過人,但是他們在自己購買時並不介意果凍的大小。而一些法規的出臺也為降低消費者的風險做了一定的工作。
據報道,浙江省消協前不久對在杭州市場上銷售的13種果凍進行了抽樣檢查,結果發現,被檢查的果凍的質量全部過關,但産品標識上出的問題不少。而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廠家必須在食品包裝上標明正確的食用方法,以及如何防範危險發生。
果凍這種休閒食品興起了已有10年,中國一直是果凍生産和消費的大國。某些地方出現的果凍致人死亡事件並不是讓人因噎廢食,從此遠離果凍,而是要提醒廣大廠家,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我們的記者對國內的幾個果凍生産廠家分別進行了採訪,一起來看一看。
記者在北京市通州區的王家場村找到了一家專門生産果凍的小工廠,工廠的名字叫喜來寶。這裡的生意看起來還不錯,工廠的老闆正張羅著給一個客戶裝車。在這間廠房的地上堆滿了果凍,很多工人正在進行最後的包裝。老闆聽説記者對他們的果凍很感興趣,就從庫房裏搬了一箱出來。這種果凍取了個很美麗的名字叫做心心相印。記者注意到,這種果凍的包裝非常粗糙,而且沒有標明對老人、兒童的警示。
對於果凍噎死兒童的事情,這家工廠的老闆早有耳聞,但是他並不認為廠家需要為此負什麼責任。他甚至説:“我們在全國這麼多地方賣都沒出事,你只不過在電視上看了一家。青島的那個官司,那孩子是找死。不説別的,命該絕。那小孩被果凍噎死了,那不是命該絕嘛。”
這家工廠生産的主要是小包裝的果凍,而就是這種小果凍最容易帶來危險。但是這家工廠並沒有轉産大果凍的計劃,因為相對來説,還是這種小果凍更受客戶的歡迎。工廠老闆堅決不承認小果凍的安全隱患。他説:“現在很多人説小孩吃了小果凍會噎著,就不買了。沒事兒,果凍噎死人,吃飯都會噎死人。我們這兒有大果凍,大的價格低一點。”
果凍噎死兒童的不幸事件沒有換來這個老闆一丁點兒的同情,更沒有影響這家工廠的生意。那麼,其他生産果凍的企業又如何看待這樣的事件呢?記者電話採訪了撫順親親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説:“出現這種事情我們企業也是不願意看到的。雖然我們企業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如果整個行業被某一個企業損害掉這個行業的聲譽,對我們企業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從我們生産者的角度來講,我們要避免這個事情發生。比如果凍的彈性,如果彈性太高了,它容易發生這個危險。那我們在調製配料的時候,就要把這個彈性適當降低。”廣東喜之郎食品工業公司總辦主任陳平對記者説:“安全警示標識在某些程度上應該是起到作用的。為什麼呢,我們公司做了一些努力,我們的警示標識在很明顯的位置上,應該能起到一些作用的。”
果凍致人窒息死亡事件在其他國家也不少見。去年,美國數千家超市曾經將一種叫“美味果凍”的進口果凍撤下貨架,因為北美地區有兩名兒童因食用不當導致窒息死亡,而全世界也發生了10多起與食用該果凍有關的死亡案件。澳大利亞也曾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當時在澳大利亞引起了很大震動,今天我們聯絡到本台駐澳大利亞記者王建生,請他介紹一下那邊的情況。
主持人:澳大利亞的孩子喜歡吃果凍嗎?在那個地方有沒有出現過孩子在食用果凍時被噎住的事情發生?
王建生:小果凍在澳大利亞也是一種很受孩子們歡迎的食品。不過兩年前在昆士蘭州有一名2歲半的小女孩,在吃小果凍時被噎住了,幸好送醫院搶救及時,才保住生命。
主持人:這件事發生後澳大利亞有關部門有沒有採取什麼措施?
王建生:當年,2000年9月,澳大利亞食品監管會就向全國發出了警告,説三歲左右兒童吃小果凍有被噎住的危險,因此提醒家長注意,儘量不要讓三歲以下的兒童吃小果凍。
主持人:因為這一件事情而發出一條警告嗎?有什麼效果?
王建生:這件事在全國引起了關注, 2001年11月,澳大利亞食品監管會向全國發出了通報,説在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都發生了兒童食用小果凍被噎致死的事件,一年前,2001 年,澳大利亞一名兒童也因吃小果凍被噎致死。因此,這次的通報比較具體,要求直徑在45毫米以下,含有葡甘露聚糖膠脂的小果凍要從市場上撤下來,並且希望海關和商監部門禁止這類小果凍進口。至於不含膠脂的小果凍,也要標上“兒童食用危險”的字樣。
主持人:有關政府部門是否也採取措施呢?
王建生:由於澳大利亞各州具有相對獨立的立法權和行政權,自澳大利亞食品監管會發出第二次通報後,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新南威而士州政府于2001年11月底也下達了命令,禁止含有膠脂和具有危險性的小果凍在市場上出售,今年2002年1月,昆士蘭州政府也下達了同樣的命令。
主持人:那麼現在還有沒有因吃小果凍被噎住的事件發生呢?
王建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新的關於兒童吃小果凍被噎住事件的報道。
果凍事件引起了全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近幾年從産品質量監督的結果看,一些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比較嚴重,食品安全事故屢有發生。為此,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近日正式啟動了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政府將對企業採取食品生産許可證制、強制檢驗制、合格食品加貼市場準入標誌制三項制度,以更全面的保障食品安全。
其中規定:一、從事食品生産加工的企業必須具備相應的生産設備、檢測手段、計量儀器、內部質量管理制度等基本條件,並獲得《食品生産許可證》後方可從事食品的生産加工;二、食品出廠必須檢驗合格;三、食品出廠必須加帖食品市場準入標誌,即QS質量安全標誌。對存在抽檢不合格上市産品的企業,要嚴加檢驗,問題嚴重的將被強制收回。
和老百姓生活最為密切的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醬油和食醋等5類産品被列為首披實施對象,從明年8月1日起全面實行,其他食品根據相關情況分批分步,滾動實施。這種準入制度將大大有助於保障消費者的安全。我們請民法專家——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的何山先生談談他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看法。
主持人:以前我們也有一些關於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規,比如食品衛生法,那為什麼這次我們還要專門制定一個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
何山:食品衛生法是整個食品衛生方面的法律,它是一個總的綱領,不可能訂得非常細緻,細緻的規定還要靠各個規章、辦法來補充制定,形成一個完整的食品衛生法律網。
主持人:您認為這個新的制度是不是就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的問題呢?
何山:從根本上解決要靠綜合治理,有好多因素在裏頭。但是對於治理這些不安全的食品能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食品的種類太多了,這個準入制度也得從小到大、從少到多不斷來擴展自己的覆蓋範圍。
主持人:您個人認為這個果凍事件的責任在哪一方?
何山:如果説責任,應該完全在生産者。做為廠家,你生産的産品不能存在危及人身健康的危險。如果存在危險,法律上就叫做缺陷産品。一旦有缺陷,那麼産生了問題,就要由生産者來承擔,同時銷售者來賣這個産品,就要承擔先行賠付的責任。
主持人:那您説到的這個缺陷産品,可不可以這樣來理解,一方面是産品的質量,另一方面還包括它的産品形狀。
何山 :食品的形狀過去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通過這個事件就導致出這個産品形狀的問題。它也是關係到産品是不是存在缺陷的一個重要因素。果凍的形狀可能導致孩子喪生,這個形狀的果凍就可以判定是缺陷産品。希望這個制度能夠在我們國家更好地發展。儘快地在短時間內覆蓋更多的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基本食品方面,切實做到安全有保障。
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法制日報》評論説,當前應果斷採取一系列穩妥對策,包括完善法制、理順管理體制、加強食品科學研究、改進食品營銷方式、提高全民族的食品安全意識等。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李裏特在《市場報》上發表的文章中談到: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不是解決食物安全問題的根本辦法。就像有些城市提倡走路、騎自行車,不是解決因汽車、飛機發展帶來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問題一樣。大多數食品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南方日報》指出,目前我國在食品安全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不安全因素及潛在食源性危害,再不用為溫飽發愁的人們更加關注健康。提高農産品質量、發展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已成為當前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目標。《中國食品報》則認為,最近幾年,許多食品安全問題頻頻曝光,讓人們感覺食品安全大不如前,實際上這是認識上的錯誤,有些食品安全問題,不是以前沒有,而是以前沒有發現。
有一個事情提醒一下大家。除了果凍以外,兒童誤吞異物和花生米、糖豆誤入氣管的事故也很常見。我們請教了醫學專家,一旦發現孩子被果凍或異物噎住,一定不要慌張,這時要及時把孩子頭朝下倒提起來,就像我這樣,並輕拍孩子背部,把卡在氣管裏的東西取出來。如果還不行,要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醫院搶救。(《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周人傑、付立峰、李萍、張慧娟、郭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