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追蹤洋垃圾 ((2002年07月19日 15時12分)) |
|
|
7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在聽取上半年經濟形勢彙報後指出,上半年各項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面臨著一些問題,特別是市場經濟秩序問題比較突出。今年上半年,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專項鬥爭進入新階段,整頓和規範文化市場、建築市場、旅遊市場,強化稅收徵管,整頓集貿市場和加油站,這些工作都已經初步取得了成效。"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們的許多工作要與國際接軌,需要一個穩定、規範的市場秩序。而一個規範的市場環境,既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利於我們自己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外家用電器淘汰數量的增多,廢舊電子垃圾處理成了一些國家的難題。國內的一些人就打起了進口這些洋垃圾的主意。廣東南海大瀝鎮用這些走私進口的電子垃圾,拼裝銷售名牌家用電器,甚至形成了一個舊家電市場。在今年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中,這裡的舊家電市場成了重點整治的對象。《經濟半小時》記者在廣東進行了追蹤調查。
記者一進入南海大瀝鎮,看到瀝北、瀝中、瀝東和雅瑤四個曾經大規模拆裝洋垃圾,銷售舊電器的市場,上千家商鋪大多關著門。當記者詢問有沒有舊家電賣的時候,老闆們的警惕性都很高,回答説:"沒有舊家電"。
記者在市場裏並沒有發現銷售拼裝垃圾電器的店舖,就和市場門前等著拉客的摩托車司機聊了起來。
記者問:"怎麼沒看到有貨啊?"
摩托車司機回答:"在裏邊。"
記者又問:"原來咱這裡舊家電不是挺多的嗎?"
摩托車司機回答道:"已經關了嘛,你看那個大宣傳牌,很讓人怕。"
司機告訴記者,現在查的嚴,只有少數老闆還在做著熟客的生意,但是都躲起來偷偷地搞。他要求交看貨費才能帶記者去看貨,因為老闆們都擔心會遭到查處。
司機帶著記者七拐八拐,來到市場深處的一家店舖。一進門,記者看到店裏的小工正蹲在地上,用去污粉賣力地刷洗著一塊電路板。記者詢問:"這電路板衝完還能用嗎?"小工回答:"可以用吹風機把它吹乾。"
一進屋,記者看到刷洗吹乾後的零件堆在一張桌子上,旁邊一名小工正在忙碌著:用螺絲刀和電烙鐵改裝電視機的接收板。小工對記者説,這是松下牌的。
這樣的零件和條件加工出來的電視機能用嗎?看到記者臉上佈滿疑問,老闆急忙打開一台32寸的超寬屏幕進口彩電,向記者做起了現場演示。
記者詢問:"你這臺多少錢?"
老闆回答:"780元。"
記者問:"你這個肯定是索尼的?"
老闆回答:"我這肯定是原裝的,這個沒有冒的,它本身是舊的,哪有冒的?每一個部件都是它原廠原機來的,我們改一下。"
老闆一再強調這臺電視機的每一個元件絕對是原裝進口的,但不過是國外的廢舊彩電,當垃圾運過來的,很便宜。老闆把這些洋垃圾拆下後分揀,經過清洗翻新後再組裝,由於國外使用的電壓是110伏的,制式也跟國內的不一樣,這需要花一些力氣。在這間店舖裏,只擺著幾臺舊彩電,但透過偶然打開的鐵門,記者看到庫房裏還有相當數量的存貨。
南海大瀝進口的垃圾電器曾經在珠江三角洲很出名,甚至遠銷到七、八個省份。它不僅造成假冒偽劣産品的盛行,欺騙消費者,翻新後的家電超過電器安全使用期限,造成安全隱患。而且大量報廢的元件隨意丟棄,嚴重污染了環境。我國從2000年4月1日起就明令禁止廢舊電腦、電視機等十一類舊電器進口。尤其今年廣東省重點整頓舊貨市場秩序行動開始後,南海的老闆們已經覺得生意不好做了。
我們看到,在當地聲勢浩大的整頓集貿市場的行動中,南海大瀝舊家電的公開買賣已得到遏制,但還是有一些人鋌而走險。在廣州市內的舊貨市場內,記者聽到最多的兩個詞就是"水貨"和"行貨",它是走私貨和拼裝走私貨的隱晦説法。非法拼裝出的家電不當新産品賣,而是混在國內回收的舊貨裏銷售,一些地方的舊貨市場就給南海的洋垃圾提供了避護所。
大沙頭舊貨市場是廣州最大的經營二手舊家電的集貿市場。按市場規定,這裡銷售的舊家電只能是國內回收的二手電器。但是洋垃圾改裝的家電因為價錢便宜,還是國外名牌。這裡的一些業主就為洋垃圾的銷售開了綠燈。記者在一家經營二手空調的攤位上看到了來自南海大瀝的拼裝舊家電。
記者問:"這個是大瀝走私過來的?"
攤主回答:"它通過香港那邊拿過來的。"
記者又詢問:"整機拿過來的,還是拿零件?"
攤主答道:"整機,就是這樣一台臺給我們的。"
記者問:"這個你賣多少錢?"
攤主回答説:"我們這個是賣300多元。"
另一個專做空調生意的業主告訴記者,舊貨市場管理越來越嚴,現在市場裏賣的貨,走私拼裝的電器很少打原裝的牌子,都是他這種無商標的産品。此人還告訴記者,原來這塊是挺火的,但是現在沒辦法了,都是偷偷摸摸地幹,因為中央下死命令了,不準搞走私了,看到拼裝貨就拉走,拉到垃圾場全部都埋掉,如果有機會到大瀝,那邊還有小批量的。
南海大規模的整頓清理,一些業主乾脆躲進了舊貨市場。業主對記者説:"如果大瀝能賣,我們就不用搬上來了,那邊在打擊走私,查得厲害。"
南海大瀝已經不再是珠江三角洲舊貨市場的主要貨源。但是各個二手市場的生意卻依然興隆,單靠一家一戶的回收能滿足需求嗎?一位女業主告訴記者進口舊家電,不只是南海一處的貨源,他們是從花都拿貨。但當記者問起:"是花都什麼地方?"女業主表示:"我肯定不會跟你説,我去拿,你也去拿,我去拿什麼貨?"
進口國外廢舊家電在我國是明令禁止的。一方面,這些垃圾流入市場對消費者造成損害,另一方面,大量的廢棄元件的處理,嚴重污染了當地的環境。為了弄清那些廢棄的洋電子垃圾的最終去向,記者趕到了距離廣州60公里的清遠市龍塘鎮進行調查。
為了弄清那些不能拼裝成成品的洋電子垃圾的最終去向,記者趕到了距離廣州60公里的清遠市龍塘鎮。記者走訪了這裡的幾家廢舊五金加工廠,但都緊閉著廠門。
記者走進一家還在開工的回收廠,看到成堆的電腦硬盤藏在角落裏,工人們正在用電爐加熱廢舊電路板,提取電子元件和貴重金屬,一縷縷藍煙瀰漫在工棚上空。
記者詢問工人:"這是電腦上,還是電視上的電路板?"工人回答説:"不知道,是用櫃箱拉過來的。"記者又問:"從哪兒拉過來的?"
工人回答:"台灣那邊。"
在經過"沙裏淘金"式的篩選後,剩下成堆的沒用的洋垃圾又是怎樣處理的呢?據當地的記者介紹,處理場地通常選擇在距離鎮上十幾公里遠的山腳下,處理時間也是在深夜。晚上十點多鐘,記者雇了兩位摩托車司機,趕往加工處理垃圾最為集中的楊梅丫村。一路上,不時能夠發現鎮民用來提取垃圾金屬的酸洗池。當地人告訴記者,酸洗池現在用來洗銅砂。
在接近村口的路旁,記者發現有人在看管著成堆的東西,就走上前一探究竟。
記者問:"你們來這兒做什麼?就燒這個垃圾?"此人回答:"不是。不是太清楚,我們剛來。"
工棚內的外地民工並不承認自己是來拆垃圾的。但是,掀開貨堆上的塑料布,記者發現下面是成堆的廢舊電路板和家電零件。
記者問:"這是什麼?"
鎮民回答:"電路板。"
記者又問:"什麼上的電路板?"
鎮民説:"我不知道什麼上的電路板。"
記者接著問:"是從哪過來的?"
鎮民回答:"台灣那邊。"
鎮民還告訴記者:"這是電視的放大器,當廢品買回來的,拆掉之後當正品賣了。"
那麼拆解完的廢電路板又到哪去了呢?記者看到遠處山腳下有幾處火光在閃動,幾百米外就可以聞到刺鼻的臭味。走上前,記者看到大量的廢舊電路板熊熊地燃燒著,點火的人卻已不知去向。從南海到廣州,再到龍塘,記者一路追蹤的洋垃圾在這裡已經被燒得面目全非了。
火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才熄滅,散發著惡臭的氣體很難散凈,周圍的樹木都已經枯死,農田也都荒蕪了,常年的焚燒使地上結起了厚厚的黑色板結。
龍塘鎮居民拆解下的家電和計算機上的電路板,在焚燒之後,提取銅渣。當地人靠賣這些廢銅鐵,一個月可以賺幾千元,就是外地民工一個月也能有幾百元的收入。但是,處理垃圾産生的廢水廢渣被傾倒焚燒,卻奪走了當地人的生存環境。當地政府果斷採取措施,防止清遠變成第二個"南海大瀝"。
龍塘鎮有二三百家從事廢舊五金回收的個體和私營企業,他們大多分散在山村中,這給南海等地的洋電子垃圾的轉移,提供了方便,也給查處增添了難度。
清遠市環境保護局局長魏灼元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但是現在沒辦法管,千家萬戶的東西,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拿出來燒,他不拿出來,你也不知道。"
為能把焚燒洋垃圾的火徹底撲滅,清遠市成立專門整頓工作小組,龍塘鎮環保辦的幹部24小時巡查,發現偷運垃圾焚燒的,及時沒收處罰。同時當地政府部門嚴格對企業的規範管理。
清遠市清城區副書記張春賢告訴記者:"廢舊物資加工這個行業,從它的生産布點上,要由分散走向集中,生産地點要從野外轉向室內,具體的生産方式要由原始的簡單焚燒和酸洗,轉向科學的方法和工藝進行分離提煉。"
為了堵住洋垃圾的源頭,清遠市政府聯合工商、環保、海關等部門對當地的回收企業和個體經營者進行徹底清查。在整頓行動中,工商部門最多的一次就收繳了6.9噸來歷不明的電腦硬盤。
清遠市工商局經濟開發區分局局長何道佳向記者表示:"暫時按照市政府、整頓領導小組的意見,回收各自發出的營業執照清理整頓,符合條件的再發回給企業,不符合條件的限定時間整改,而後驗收合格再發回執照。不規範的進行規範,不符合條件的堅決取締。"
廢舊電器的利用,廢舊五金的回收,不但有利於環保,也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同時也彌補了資源的短缺。每年廣東要進口大量廢料來做工業原料,數量佔到全國的40%。但是這和混雜偷運國外舊電器等電子垃圾有著本質的區別。在大範圍整頓後,嚴格區分原料資源和打擊電子洋垃圾,打擊假冒偽劣,根除隱蔽生産窩點,是廣東整治洋垃圾的重點。 (《經濟半小時》記者 李長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