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經濟半小時 > 個案調查
尋找假貨源頭((2002年07月17日 22時35分))

    這是《經濟半小時》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我們在行動系列報道。

    瀋陽的五愛市場是東北地區有名的批發中心,裏面的小商品應有盡有。它的區域地理優勢吸引著眾多商家,造假者自然也不例外。為整頓市場經濟秩序,今年以來,當地執法部門開展了一系列的專項打假行動。日前我們的記者到五愛市場進行了調查。

    巨大的天棚下覆蓋的就是瀋陽五愛市場,每天有將近30萬人聚攏在這裡做貿易、運輸、倉儲和服務生意。一些不發商販混跡其中,兜售假貨。當記者問一個商販的貨品是真是假時,商販回答:"倣真的,跟真的一樣,看不出來。"

    商販提供的假冒名牌洗化用品價格十分便宜,只有大型商場價格的一半。用造假者的行話説,這叫"冒牌不冒價"。當記者索要發票時,這個商販拿出了一張空白髮票遞給了記者,上面印有"97地稅"的字樣,還對記者説:"是 1997年的,改一下不就完了,我給你改,完了你就自己寫了,改成2002了,在五愛拿多少貨都是這樣。"

    記者當即向遼寧工商部門做了舉報。14個小時之後,五愛市場工商管理分局對市場的洗化攤位進行了突擊檢查。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商販見到執法人員,紛紛提前關張大吉,拉閘上鎖的聲音此起彼伏。有3個攤位被當場查到假冒的名牌産品,種類有洗髮水、香皂、護膚霜、粉餅、眉筆甚至剃鬚刀。但總量卻相當的少,許多品種只有一兩件。為追蹤貨源,工商人員對售假商販進行了詢問。商販説:"他們向咱推銷,給點兒樣品不要錢,你要問他們姓什麼,都説姓周,還説最近打假,電話號碼都不給,他們有空就來。"3名商販都提到供貨人是幾名南方人,他們都自稱姓周,而且都沒有留下任何的聯絡方法。

    這條線索是無法繼續追查下去了。然而工商人員不相信這就是五愛市場假冒洗滌用品的全部,他們請來了調查公司的調查員,協助尋找新的線索。調查結果如何呢?

    不到24小時,調查者發回報告,他們發現淩晨3:00,某個商店的職員從一處倉庫運走了大量無標誌的紙箱。這是個重要線索,第二天上午工商部門突擊檢查了這個商店。雖然商店老闆説不清自家門前的假貨是誰的,但有個舉報人引領著當地公安和工商人員找到了存放假貨的倉庫。這是一處居民樓,在角落裏,記者看到一個用磚頭搭建的小平房,附近的居民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舉報人説這就是倉庫。假冒的産品採用箱套箱的辦法,即使在運輸途中也通過了各關卡的檢查。

    提供情報的調查員向記者描述了調查的過程。他先發現售假的攤位,當時提貨人騎著自行車帶著一件貨到這個攤位上。後來經過舉報人對該人的跟蹤了解,找到了這個居民小區,發現這個假貨倉庫。調查人員在跟蹤到倉庫門口時被運貨人發現,他只好裝做酒醉,趴在地上嘔吐。這段即興表演,使得調查任務順利完成。

    在這個不足30個平方的小倉庫裏,居然藏著800多箱假冒名牌洗化用品,滿滿地裝了3輛卡車。從門前被丟棄的包裝物來看,這個倉庫已經經營了一段時間了。在之後的12個小時裏,五愛市場的工商人員在市場周遍地區又檢查了兩處倉庫,共查獲假冒名牌洗化用品1800多箱。

    五愛市場工商管理分局副局長潘東生對記者説:他們不但日常巡查進行打假,而且還跟廠家和打假公司聯合,對市場內業主進行檢查,讓他們給我們提供線索進行打假。不到半年時間,他們共查處違法案件200余件,涉案金額達到300萬元,罰沒款30萬元。

    調查顯示,五愛市場的假冒洗滌用品大多來自廣東。對此,廣東的執法部門組織了一系列的專項行動,在源頭上打擊假貨。我們的記者目擊了廣東省技術監督局的一次打假行動。

    廣東省技術監督局的這次任務是同時突擊位於潮陽地區的3個制假工廠。當他們跨越半個廣東由廣州來到潮陽時已經是夜裏11點了。他們首先來到1號窩點,這是一幢5層民宅,門被反鎖著,在當地警察的協助下,技術監督人員進入了大門。一套生産線就擺放在一樓大廳,作為外行,記者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這是製造香皂的設備,因為一塊還沒有被完全壓製成型的香皂還卡在機器上,從外形上可以判斷出這個香皂是另外一個企業的産品。從現場來看,造假者已經生産了相當數量的假貨,而且就在被查抄前幾分鐘仍在生産。

    這座5層建築的一層是生産車間,2、3層是辦公區,4、5層是生活區。就在5層的天臺上,執法人員發現了14名造假的工人。這些20歲左右的民工都是外地人,他們沒能向執法者提供出老闆的去向。

    淩晨1點多,從3號窩點傳來消息,在查抄3號窩點時,執法人員發現了一個更大的造假工廠。記者趕到現場。在工廠的高墻上,記者看到了熟悉的設備,兩台攝像機對著門口,通過監視器工廠裏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的影像。工人看到執法人員來就從廠門溜出來,但被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執法人員看到,把他們堵住了。

    造假者就是看到了執法人員查抄3號窩點,才奪路而逃,不料卻成了囊中之物,自己安裝的保安設備卻使造假者成為驚弓之鳥,這個細節成了打假之夜中的幽默事件。在車間的角落,記者發現了一袋"雙飛粉",當地人説這是用來刷墻的,造假者把它作為原料摻到了假冒洗衣粉和香皂中。

    記者看到在造假工廠的院子裏停著一輛廣州牌照的貨車,從打開的車門和貨物的位置來看,裝載貨品的人是在中途停下了手中的活計突然離開的。或許是他們看到了什麼,又或許是他們聽到了什麼。第一時間趕到3號窩點的《羊城晚報》記者向記者講述了他的經歷:我們大概是晚上11:06來到這個廠,它辦公室的電話就響了,我看看旁邊沒有什麼人就拿起來聽,估計電話裏的人以為我就是廠裏的人,他問現在還有沒有在做,我就説有啊,對方説不要做了,有人來查了。

    這名記者接到電話的時間也就是行動剛開始的時候。造假者的消息如此靈通是潮陽地區造假行為屢打不絕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這次,這個遲到的預警電話沒能挽救黑工廠的命運。這一夜,廣東省執法人員共查抄制假窩點3處,現場查獲假冒"舒膚佳"、"力士"等五種品牌的名優香皂成品及半成品2.7萬多塊,假冒標識2.1萬多張及生産設備7台。

    據各地執法機關調查,廣東潮陽地區的假貨以多種渠道,直接流向瀋陽五愛、廣州興發、浙江義烏、長沙高橋、臨沂日化、石家莊南三條、武漢漢正街、成都荷花池、昆明廣豐、重慶螺螄灣和南昌宏城等大型批發市場。今年以來,各地執法機關在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的統一部署下,聯合出擊,跨地打擊,從源頭到市場遏制了造假、售假分子的違法活動。

    (《經濟半小時》記者 王曉磊)
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