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經濟半小時 > 調查
瀋陽有個黃大媽((2002年06月12日 22時27分))

    瀋陽是個老工業基地,大型企業集中,全市有200萬産業大軍。從1994年到現在,瀋陽市已經有39萬2千人下崗,再就業成為瀋陽全市上下的“一號工程”,在各項措施中,社區就業成了瀋陽解決下崗再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渠道。如今,瀋陽的社區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下崗職工接納體系。

    今年66歲的黃鳳珍是瀋陽市鐵西區興工九委社區的書記,人們都親切地叫她黃大媽。今天一大早,黃大媽就匆匆趕到了下崗職工丁吉芳的家。43歲的丁吉芳1996年下崗,下崗以來一直從事家政服務。最近,丁吉芳想搞個裝修部,黃大媽剛替她辦完工商執照,又聽説丁吉芳找房子遇到了困難。黃大媽對她説只要有決心就一定能找到,你也找,我們也找,反正得把這事辦成。

    興工九委所在的鐵西區是瀋陽的工業區,瀋陽共有下崗失業人員39.2萬,其中鐵西佔了20萬。僅有2810戶的興工九委就有539人下崗。從1994年有下崗問題開始,像丁吉芳這樣的事,黃大媽幾乎每天都能遇到。

    黃大媽把這項工作作為社區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安排出去一個下崗職工,她説他好了,我們都跟著高興,他不好,我們也跟著愁。

    為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難題,早在1994年,興工九委就開始嘗試在社區裏興辦各種各樣的便民服務網點,如食品店、美容美發店、家電修理店,只要是居民需要的就幹,這些網點安置了大量的下崗職工。經過四年的努力,1998年興工九委成了瀋陽市第一個“無失業人員社區”。

    隨後,興工九委社區開始組織下崗職工為社區居民提供家政、配送等一系列服務項目,興工九委的做法使瀋陽市認識到社區安置下崗職工的巨大潛力。1998年,瀋陽在全市推廣興工九委的經驗,開展“無失業人員社區”爭創活動。在政府的推動下,各社區千方百計挖掘就業崗位,安置下崗職工。

    據統計,瀋陽市社區推出的再就業崗位有飲食、便民、家政、保潔、保綠等7大類42個項目。共有6萬名下崗職工在社區找到了新的崗位。雖然全市有這麼多的下崗職工在社區實現再就業,但是安置下崗職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黃大媽也不例外。這幾天,為丁吉芳找房子的事就難壞了黃大媽。

    開店的房子要臨街,而且丁吉芳的承受能力又有限,因此特別難找。好容易打聽到有一家空房,黃大媽立即趕過去看房。房東要房租800元。

    看在黃大媽的面子上,房東最後同意將房租降到700元,但是不願再做更多的讓步。黃大媽好説歹説都無濟於事。無奈之下,黃大媽來到房屋服務仲介求助。曾是下崗職工的經理很快為黃大媽聯絡了一處房子。房子倒是很不錯,但是房東開出的最低價格是每個月600元,黃大媽仍然覺得這個價格太高。

    從1994年至今,興工九委興辦過各種網點248個,每一個網點幾乎都要有這樣的過程,可黃大媽和興工九委的幹部從來不厭其煩。社區幹部的幫助使社區成了下崗職工溫暖的家。雖然現在丁吉芳一家3口仍然住在這間只有12平方米的小屋裏,丁吉芳卻很樂觀,但是剛下崗的時候,丁吉芳完全是另外一副樣子。她説她的心情感到確實悲哀……

    正當丁吉芳對生活感到絕望時,黃大媽來到了丁吉芳的家。在黃大媽的幫助下,下崗6年的時間裏,丁吉芳先後換過十幾個工作,雖然主要是搞家政服務,收入也並不高,但是這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她的生活困難,現在有大媽的幫助,她對自己的裝修部更是充滿了信心。

    趙永利也是興工九委社區的下崗職工,和丁吉芳不同的是,趙永利不僅自己是位殘疾人,而且妻子也癱瘓在家,因此下崗對他的打擊更大。趙永利當時想把孩子送到託兒所去,自己去打工。在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裏,黃大媽為趙永利的工作先後跑過20多個單位,但是沒有任何結果。

    因為趙永利的條件,都被回絕了。好人找工作都難,何況是趙永利。無可奈何的心情他實在表達不出來那種情緒。

    最後,黃大媽和社區的其他同志一合計,在社區為趙永利安排了了一個保潔員的工作,每個月的報酬是200元。並且按國家政策為趙永利辦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補助金,這樣趙永利一家一個月的收入達到了665元。就有這600多塊錢,救了他一家的命,“我一直有一句話憋在心裏沒機會説,那就是,爹好、媽好,不如共産黨好。”

    感激萬分的趙永利可能不會想到,熱心幫助他的黃大媽當時夫妻倆的收入還不到600元。黃大媽在社區的工資只有240元,丈夫老何因為單位效益不好退休工資也只有340元,老何本來準備和大媽一起做點生意,但是遭到了大媽的堅決反對,為此兩人還鬧過一段不愉快。

    提起當初的事,老何仍然怒氣未消。但是因為大媽的堅持,最終老何還是讓了步。因為社區的人手少,老何如今還經常到社區義務幫忙,成了興工九委社區的一名編外工作人員。

    現在,瀋陽市大部分社區工作人員每月的收入仍然只有300多元,但是對下崗職工安置工作,她們卻一絲不茍,正是她們勤勤懇懇的工作使很多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很多她們幫助過的下崗職工在找到了比較好的出路後也向其他下崗職工伸出了援助之手。英華編織廠的創辦者榮華、劉英嫻也是兩位下崗女工,當初創業時,她們一無資金,二無場地,在社區的幫助下,她們才把編織廠辦了起來。

    目前,瀋陽全市的1289個社區中“無失業人員社區”已經達到462個,今年,瀋陽市將有8萬名下崗職工並軌後和企業脫離關係成為失業人員,在這批下崗失業人員的安置中,社區仍將擔負著重要角色。今年8萬名下崗職工中將有1~1.5萬人在社區再就業。

    為了進一步加大社區再就業的力度,瀋陽市今年將拿出2000多萬元對下崗職工進行烹飪、家政、家電修理等社區再就業技能培訓。而幾經週折,黃大媽終於為丁吉芳找到了房子,每個月房租只有200塊錢。這天,黃大媽帶著丁吉芳看房子,丁吉芳特別高興。她説她得像回事了,一定幹出個樣子來給大媽看。

    如今在瀋陽,有很多像黃大媽這樣的社區幹部在為下崗再就業工作奔忙,千方百計挖掘新的就業崗位。同時,瀋陽市政府還推出了發展民營企業、政府買斷就業崗位等7大措施來解決下崗職工的就業問題,瀋陽市的39.2萬下崗職工中已經有18.6萬人實現了再就業,今年還將有11萬人實現再就業。(孟慶海)
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