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銅梁:70萬農民受益“費改稅”((2002年04月28日 21時43分)) |
|
|
銅梁縣位於重慶市西北部,是以農業為主的産糧産肉大縣,農業人口占了全縣人口的87%。2001年,銅梁作為重慶市的試點縣,全面進行農村稅費改革。一年過去了,稅費改革效果如何。
在村幹部的帶領下,記者來到石魚鎮新勝村村民陳中國的家裏。由於兒女出去分戶單過,家裏只有老倆口,一共有兩畝一分地。當我們問去年的負擔情況時,他給我們拿出了2001年的農業稅納稅手冊。一百一十六元一角二分是他們兩人的稅費,“原來要交兩百多,現在只交一百幾了。”
走出陳中國的家,我們又來到了巴川鎮接龍村。這個時節正是農忙的時候。村民田豐厚和妻子正在田裏插秧。通過交談我們了解到,他家裏有4口人,一共有3畝4分地。聽説他還保存著過去的負擔卡,我們跟隨他回了家。我們看到,在2000年的農民負擔卡上,他們一家的負擔高達492.45元。收費項目包括村提留的公積金、公益金、管理費84.5元,鄉統籌的教育費附加、計劃生育、優撫、民兵訓練經費等87.5元,義務工144元,勞動積累工176.45元,這些還不包括農業稅、屠宰稅,以及臨時收取的費用。實行稅費的2001年,田豐厚一家繳納農業稅和附加一共才有187.13元。他激動地説:“不説好的人,除非是啞巴説不成話,只要能夠説話的,他都曉得説這個稅改費搞的好。”
在太平鎮的農業稅徵收室裏,通過微機可以查詢到每戶農民的納稅信息。從這個收稅系統可以看到,生豬屠宰稅、鄉統籌以及農村教育集資等涉農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集資已經被取消了,農業稅稅率由5%上調到7%,同時徵收農業稅附加作為村提留使用。稅費改革使太平鎮的人均負擔由114元減少到47元,減負比例達到了59%。據農稅所的蘇曉舟説,去年農民繳稅都非常積極,很多農民怕政策有變化,竟然要把幾年的稅都交了。
銅梁縣縣長管洪強調,農民負擔減輕以後,農民的收費規範了,應該由政府出錢辦的事,如何解決不再隨便向農民伸手,這是最大的一個問題。
作為主抓稅費改革的領導,管洪告訴我們,農民負擔的減輕,就意味著縣鄉財政收入的減少。而沒有錢了,農村義務教育和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就無法保證。據銅梁縣財政局局長呂中銀介紹,在銅梁縣,33個鄉鎮實行稅費改革,導致全縣減少的財政收入就達2930萬元。除了中央和市裏的轉移支付以外,縣財政還有1000多萬的缺口。
在改革以前,太平鎮的稅費收入就達到了312萬元左右,改革後全鄉的農業稅和附加只有127萬,加上30多萬的工商稅收,也不過150多萬。在財政收入缺口很大的情況下,減少吃財政飯的人數就成了太平鎮的必然選擇。機構改革改到了蠶桑技術服務中心的頭上。
為了掙錢養活自己,他們開始到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直接的服務。一年下來,他們掙的工資竟比原來高出幾百元錢。像蠶桑服務中心那樣被推向市場的機構不在少數,太平鎮將12個站、所、辦精減撤併為4個。而且通過辦實體、自謀職業等分流人員25人。減下來的自謀職業,有興辦經濟實體的,還有通過政府給他們介紹在企業單位打工。
熊達友既是石魚鎮新勝村計劃生育專幹又是村裏的文書,同時還兼著組裏的會計。這在改革前,是由三個人來完成的。按照要求目前村裏只設支書、主任、計劃生育專幹三職,村民小組只設組長一職,村組幹部從過去的37人減少到現在的13人,
村黨支部書記陳德倫告訴記者,除了村組幹部減少以外,村裏的報刊費也下降了。過去每年上邊下來的報刊訂閱任務,村組就達到了4000多元,現在已經壓縮到了800元左右。村裏的辦公經費也不能超過500元,過去每年2000多元的業務招待費也取消了。2001年稅費改革後,新勝村的農業稅附加只有9800多元,扣去村組幹部的誤工補助和辦公經費,已經所剩無幾了。那麼,村裏的修路、水利、電網等社會公益事業又怎樣解決呢?在接龍村,去年村裏維修了5公里長的石板路,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向每個村民收取了2元錢。支部書記瞿洪介紹,在群眾當中現在就不敢提了,如辦公益事業,必須召開村裏的一事一議,稅費改革一事一議有控制,就是人均集資不能超過十五元。
在稅費改革之前,鄉鎮的財政收入很大部分用在了教育投資和發放教師的工資上。如今這些收費和集資被取消了,義務教育投入和教師的工資,成了稅費改革的一個難點。離太平鎮不遠,有一所太平村小學,記者走進校園,裏面看不到一個學生,墻上的板報還清晰可見。鎮上的人告訴記者,學校在今年3月份搬走了。教室是以前的寺廟、清代的房子了,已經成了危房了。
2001年,太平鎮共撤消了9個條件簡陋的村小學。在撤消的同時,建成了3所基點學校。這所還未建成的基點學校就是由附近的太平村小學、余家村小學和白雲村小學合併而來的。那麼建學校是不是像往常那樣向農民集資攤派呢?
太平鎮財稅所所長蘇曉舟告訴記者,這個學校一共用了32萬元,錢主要是稅費改革的轉移支付,由財政負責投入,沒向農民和學生集一分錢。
在學校辦公室,我們發現每一位教師都有一張銀行的工資卡。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個月的工資發放情況。有教師告訴記者,以前有欠發過的都補發齊了,他們現在的工資都是足月發放。
據了解,目前銅梁縣所有鄉鎮幹部和教師的工資,都是由縣財政統一發放,今年村社幹部的誤工補助也將納入到縣財政,發放工資卡,進行專戶管理。徹底解決拖欠教師包括基層幹部的工資問題,讓教師及基層幹部把精力放到教學和發展經濟的工作上來。
除了從財政上保證教育的投入,記者調查發現銅梁縣教育的投資主體也在多樣化。目前,銅梁正與重慶一家企業合作,對方投資800萬元,在開發區建設一座新學校。目前,銅梁縣的稅費改革剛剛走出一年,雖然摸索出了一些經驗,但是矛盾依然存在。鄉鎮的收入減收了,可能會出現各方面的矛盾,産生矛盾以後有可能對農民負擔進行反彈。
在銅梁縣城,有一個廉政大廳。觸摸顯示屏前,巴川鎮長坡村的唐大芬正在查詢建房的手續。她告訴我們,自己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只交了20元的工本費。而1997年父親來辦建房手續時,120平方米的房子就交了1000多元。而現在只交工本費和質檢費兩種費,在以前農民每建一平方米要交110元,現在只收30多元的稅費。農民負擔減輕了,建房的積極性高了。
在廉政大廳裏,我們發現,銅梁縣的機關單位都在這裡有一個窗口。所有收費都在財政局設立的窗口交納。2002年,是銅梁縣稅費改革的關鍵一年,在巨大的財政壓力下,不僅要保證農民的負擔不會反彈,而且還要進一步為農民減負。
今年,國務院把農村稅費改革的試點擴大到16個省,重慶市是進行全面試點的唯一的直轄市。今年4月中旬,在銅梁縣召開了重慶市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大會。
重慶市財政局認為,這個試點對於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保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生産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採訪中,新勝村的村支書陳德倫告訴記者,雖然村裏目前各個方面的狀況都不錯,但大部分人還是擔心這種局面能維持多久,怕農民負擔會有反彈,希望稅費改革能繼續進行下去,長期不變。村裏存在這種擔憂,縣裏也存在著稅賦不均、一事一議開展難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今年國務院在擴大稅費改革試點範圍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各地的稅費改革,一定要確保農民負擔得到明顯減輕、不反彈,確保鄉鎮機構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康敬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