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度中國經濟界的十位英雄,在2002年12月30日舉行的“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集體登臺,照亮了整個頒獎晚會現場。
他們是——李毅中、謝企華、楊賢足、陶建幸、竺延風、張維迎、李東生、南存輝、劉姝威、宗慶後(排名不分先後);兩個單項獎也各得其所,邵逸夫獲得年度社會公益獎,李東生獲得年度創新獎。
同時揭曉的還有在頒獎晚會前“絕密”的評選委員會名單,10位年度人物獲獎者是由11位評委從20名候選人中選定的。這11位“重量級”評委是:江平、劉吉、湯敏、吳敬璉、張瑞敏、陳清泰、周其仁、易綱、范恒山、趙化勇、胡舒立(按姓氏筆畫排序)。
其中,吳敬璉作為評委代表,在頒獎前宣讀了評選委員會名單,以及三項評選標準:創新精神;挑戰性;影響力。在電影《和你在一起》男主角唐韻(13歲)小提琴獨奏《今夜無人入眠》的音樂中,拉開了頒獎序幕,持續了2個半小時的頒獎晚會掌聲、笑聲不斷,好戲連臺。
國企掌門人領銜
十位年度人物中,南存輝是惟一的民營企業家,國企老總佔據絕對優勢,其中僅十六大新當選的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就有4位,他們是李毅中、謝企華、陶建幸、竺延風,這4位國企老總也展示了各自的企業家風采。
竺延風對《經濟半小時》欄目記者説,他到頒獎晚會現場下車時數了一下,北京飯店宴會廳前的停車場上,一汽的産品佔了一半。《經濟半小時》記者説,很多老百姓的新年心願是擁有一輛汽車,問竺總的新年心願是什麼,他的回答是,滿足老百姓的心願,提供一輛轎車。
舉手投足都顯示出領導氣概的謝企華素有“鐵娘子”之稱,她告訴主持人曲向東,她的職工在家裏受女同志領導,到廠裏還受女同志領導,“他們覺得非常高興,因為我們是團結一致的”,“他們怕的不是我,怕的是寶鋼嚴格的制度”。
陶建幸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也喜歡下圍棋,然而,圍棋界元老陳祖德幾次邀他對弈都被拒絕,主持人就此提問老陶,陶建幸説:“我把圍棋棋盤也看成商場商戰,我的原則是,不怕強手,敢於拼爭,但是我從不打無把握之仗。”
李毅中的一句話顯得底氣十足——“一家外國石化企業進入到中國市場最好的辦法,就是跟中石化合作”。
主持人問,這麼説是不是太絕對了?李毅中在頒獎臺上給大家算了筆賬:“因為中國有著最廣闊的市場,今後20年國民經濟翻兩番,每年GDP增長7.2%,成品油和GDP的彈性系數是0.5,化工的彈性系數是1,這樣中國在今後20年成品油市場和化工市場的需求在旺盛地增長,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的。”
“而我們中國石化的市場,在中國的長江、珠江、環渤海地區,市場份額佔了全國成品油的72%、化工産品的80%,”他説,“中國石化這個國有企業有幾十年的發展的雄厚基礎,所以任何一個國外大公司要進入中國的成品油市場和化工市場,最好的辦法是和我們來合作,大家來共同發展、相得益彰。”
李東生梅開二度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李東生是頒獎晚會最大的贏家,一人獨得兩項獎:年度人物獎和年度創新獎。
可他領獎花的時間最長,整整三年。此次是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主持評選的第三屆“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前兩次,李東生都作為年度人物候選人入圍,卻都空手而歸,這次終於如願以償。
從頒獎辭看,李東生之所以能在創新獎勝出,甚至超過了以技術創新著稱的大唐電信,是因為2002年TCL的企業改制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
李東生第二次上臺致獲獎感言時説:“我們通過六年的努力,將TCL由一個地方國有的企業,改製成一個投資主體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的企業。當時我們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是冒了比較大的風險的。”
他説:“我很高興地看到在十六大報告中,剛才我提到的投資主體多元化,混合所有制,就是十六大報告裏的原文,就是今天我們企業的結構。非常感謝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我們企業體制改革的支持,使我們能建立一個新的公司治理結構,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孫振宇衛星連線頒獎
頒獎典禮上揭秘的第三份“豪華陣容”名單是頒獎嘉賓——陳錦華、經叔平、袁寶華、王夢奎、俞曉松、高尚全、周道炯、許智宏、吳敬璉、衛留成、金德龍。
還有一位沒到場的頒獎嘉賓,遠在世界貿易組織總部日內瓦,為一位勇於到海外開拓市場的企業家頒獎,他就是中國駐世貿組織大使孫振宇。
孫大使通過晚會現場的大屏幕,向有志於海外開拓的企業家提出忠告,而後宣讀獲獎者名字。主持人在晚會現場,代表他把獎盃頒給收購德國施耐德的李東生。據了解,這是中國電視頒獎晚會史上,首次採用衛星連線的形式。
兩代經濟學家對話
連續兩次獲得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獎的吳敬璉老爺子,今年作為頒獎嘉賓為張維迎頒獎。兩代經濟學家的對話引起笑聲不斷。
吳敬璉稱,他今年有“兩個想不到” ,一是2002年初,大多數的預測認為今年的增長前高後低,結果是前低後高;二是加入WTO時認為幾個行業可能會潰不成軍,如汽車業、銀行業、農業,但一年下來都沒有遇到嚴重衝擊,而且有些行業還表現得空前之好。
主持人問,經濟學家為什麼預測不準,吳敬璉説:“這不只是經濟學家,我們的預測機構、我們的傳媒……”話未説完已是笑聲一片,他解釋説:“推動我們經濟強勁增長的是兩個因素,企業的外部需求與內部的活力和效率,對後一個因素估計不足。”
吳敬璉預測2003年經濟時説:“我認為保持今年我們改革和其它方面政策的力度,使得我們企業的活力能夠進一步發揮,7.2%以上是完全可以保證的。”
南存輝險些誤場
據透露,頒獎晚會幕後最驚險的一刻,在吳敬璉和張維迎兩代經濟學家對話時結束——南存輝匆匆趕到現場,他為領這個獎飛躍了太平洋,從美國坐十幾個小時飛機,走特別通道出關,由警車開道趕到現場。
據悉,為了照顧這位唯一的民營企業家及時到場領獎,《經濟半小時》欄目的活動組織者特地調整了頒獎次序,把他與張維迎對調,贏得寶貴的3分鐘。
也許因為趕了太遠的路,南存輝走在領獎的紅地毯上腳步最快,發表的獲獎感言也最簡短。而其他獲獎者往往踏上紅地毯時步伐放慢,在閃光燈中充分享受人生的榮耀時刻。
第一位女性獲獎者
戳穿“藍田神話”的劉姝威教授是三年來第一位登上該獎項領獎臺的女性,她身著棕色長裙、鵝黃色西裝外套,是領獎臺上的一道亮色。
她在談獲獎感言時眼裏閃著淚花——“此時此刻我最想念的是我的導師陳岱孫教授,雖然陳老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和思想將永遠影響著我們。陳老和厲(以寧)老師對我們最大的期望和他們最想看到的,就是我們能夠為國家做事情,能夠為中國經濟發展做事情……”
“我非常感謝公眾對我的支持和給我莫大的榮譽,我想我今後會努力地做好我的研究工作,這是我對兩位導師最好的回報,也是對公眾最好的報答。”
吳敬璉VS劉姝威
主持人曲向東問劉姝威:“您今天是以一個鬥士、一個勇敢者的身份登上領獎臺的,您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勇士嗎?”劉姝威對自己的評價是“一個敢於承擔風險的學者”。
主持人又把吳敬璉提出的一個問題拋給她:“他問您,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您和醜惡現象作鬥爭呢?”
劉姝威回答:“首先,吳敬璉先生的精神就值得我學習。還有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陳老和厲(以寧)老師就教導我們,只要你認為自己的結論是對的,你就應該堅持下去,我的結論是對的,當然我要堅持下去。作為一個學者,要有一種對真理不斷追求的勇氣,這是一個基本要求。”一些坐在前排白髮蒼蒼的頒獎嘉賓也紛紛為她鼓掌。
沈冰VS楊賢足
緊隨其後領獎的中國聯通董事長楊賢足順便被主持人沈冰“拷問”了一番,以下是原音重現——
主持人:您今天帶手機了嗎?
楊賢足:帶了。
主持人:能不能拿出來看一看?
主持人:我們看看楊先生自己用什麼手機,看不出來號碼。您告訴我號碼開頭是130的還是133的?
楊賢足:133。
主持人:我記得您原來也用130的,那現在那個手機呢?
楊賢足:現在那個手機停用了。現在133的覆蓋水平在逐步提高,特別是今年(2002年)、明年年初,第二期工程投産之後容量增加一倍,超過3000萬戶的容量,所以服務水平能夠得到明顯的改善。
主持人:您自己是已經不用GSM手機了,是不是意味著聯通也會放棄GSM手機呢?
楊賢足:不會的。
主持人:為什麼不會?
楊賢足:我們現在經過幾年的發展,GSM的用戶現在超過6000萬戶,是我們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所以GSM這個網絡我們還要進一步地經營好、管理好,把服務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主持人:您自己用CDMA的手機,怎麼來説服您的客戶繼續用GSM的手機呢?
楊賢足:GSM的業務主要面向大眾客戶,但CDMA它有低輻射、高保密、高質量、多服務功能的這些特點,所以CDMA 的市場定位是主要面向高中端客戶,是兩條線路在作戰。
主持人:我記得聯通在去年的時候,在大盤情況不是很好的情況下,還是逆勢上市,是不是就是因為兩條線同時作戰,所以很缺錢?(笑聲)
楊賢足:缺錢也是有這個問題,但是也説不上很缺錢。
主持人:俞曉松先生都在點頭表示同意。
楊賢足:那不見得,上市就是要發展,就是要籌集資金,但是我們上市的目的,(還在於)海外跟在國內股民的監督,還有海外監管機構和國內監管機構的監管,所以這樣的話,這個加強監督和監管對我們是一種促進。
主持人:我想廣大的股民最關心的,就是希望您和聯通能夠帶給他們更好的、更高的回報。好,再次恭喜楊先生獲獎,也謝謝俞先生頒獎,謝謝兩位,我得換133的手機了,謝謝。
頒獎典禮上的精彩片斷來不及一一回放,敬請收看央視二套1月2日21:35播出的現場轉播節目,1月6日一套12:20重播。
附:評選委員會名單(以姓氏筆畫為序)
江 平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
劉 吉: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
湯 敏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
吳敬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連續兩次被評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張瑞敏:海爾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連續兩次被評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陳清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其仁:北京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教授
易 綱: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范恒山: 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綜合司司長
趙化勇:中央電視臺臺長
胡舒立 :《財經》雜誌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