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一週年之際,中國與歐盟由於氯黴素事件而産生的貿易摩擦已消除。我國水産品在達到國際標準的同時,內銷的水産品的質量也提高了。
氯黴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因為氯黴素對蝦類等水産品具有抗病作用,以往常被用在水産品養殖中,但是過量的氯黴素對人的造血系統、消化系統具有毒性反應。今年年初,歐盟在從我國浙江等地進口的水産品中發現了氯黴素,開始全面禁止從中國進口動物源性食品,其中包括水産品。這一禁令使我國水産品相關企業損失6億多美元,有近10萬人面臨下崗。同時,它還引發了國人對食品尤其是水産品的信任危機。
浙江舟山是我國最大的水産養殖基地之一,當地的水産品被檢查出含有氯黴素之後,政府部門開始對水産品進行緊急治理。浙江省舟山市國泰水産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毛國偉告訴記者:“哪些是關鍵控制的,質檢部門都幫我們提出來,有時候我們工廠的員工做得不好的,質檢部門星期六、星期天都會把我們叫來幫助、培訓。”
其實,不僅被查出含有氯黴素的水産品産地開始改進養殖方法,海南等沒有被查出氯黴素的地方也從中看到了危機,開始改進以往的養殖方法,按照國際通行標準組織生産。 記者在海口市美蘭鎮塔市對蝦養殖基地看到,出口和內銷的水産品是養在一起的,採用同樣的標準,而且都達到了歐盟對氯黴素檢測的標準。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黃良勝告訴記者:“在漁藥的使用上加大了監督力度,凡是發現超標的藥品,我們就採取積極措施,這樣就對那些不合格的漁藥全部進行制裁,保證我們漁業用藥的安全。”
專家指出,由於對水産品的治理活動是全區域性的,出口水産品質量的提高帶動了內銷産品質量的改善,國內消費者以往忽略的問題,在世貿框架下,逐漸被人們重視,並得到了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