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

經濟半小時:公平中學紅藍校服真相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3日 22:29


藍校服學生

  一所普通的鎮辦中學——成都市溫江區公平鎮公平中學,有著一個與眾不同的做法,它把這裡的學生分為穿紅藍校服的兩種不同。它讓這裡的大多數學生都感到委屈。

  “既然人家都跟我們教的是一樣,為什麼人家可以我們不可以?可我們老師説的,我們是不如人家。但是為什麼我們都是同樣的學生,要有那種分別呢?”

  畫面上的孩子是成都市溫江區公平中學的學生,讓她感到壓力的是她身上的藍校服。在公平中學你會發現孩子們有的穿著紅校服,有的穿著藍校服。在學校裏同學們稱穿紅校服的是紅領,而穿藍校服的是藍領。那麼一個學校為什麼會有兩種校服呢?

  成都市溫江區公平中學副校長王文雪:“純粹是為了便於管理,防止全日住讀的學生外出。”

  而記者從學生家長那卻聽到這樣的回答:“他們老師、校長都在狡辯,就説便於管理,是管住校生。他明顯撒謊,以前我娃娃那個班(藍校服班),分了10多個到三班(紅校服班),他們幾個都是一樣的走讀生,每天都得回來的。”

  按學校的説法,讓住校的孩子穿紅校服,走讀的孩子穿藍衣服,是為了管理的方便。而事實上,走讀生也有穿紅校服的。那校方所説的靠紅藍校服區別走讀和住校的説法就不能完全成立了。那紅藍校服區分的到底是什麼呢?

  記者:“你們學校什麼樣的孩子穿紅校服,什麼樣的孩子穿藍校服?”

  公平中學學生:“就是多交了錢的(穿紅校服)。”

  “封閉班(住校班)的一學期要交3000多(元),我們(穿藍校服的)一共交了430(元)。”

  交錢多的穿紅校服,交錢少的穿藍校服。難怪同學們稱穿紅校服的是富孩子,是紅領,穿藍校服的是窮孩子,是藍領,畢竟兩者的費用相差上千元。

  公平中學教師:“學校精打細算,住宿的是3000多(元),不住宿的是1000多元錢。”

  學校明碼標價:外地戶口住校生的費用是一學期3900元,外地戶口非住校生的費用是1680元,而公平鎮當地戶口的學生一學期是250元。家長告訴我們,交三千多、一千多的孩子可以穿上紅校服,而交幾百元的孩子只能穿藍校服了。我們和家長都有同樣的擔心:繳費不同的孩子待遇能一樣嗎?

  王文雪副校長:“我們就是公平(中學)追求的就是教育公平,所以我們無論是師資配置也好,我們的資源共享也好,都是一視同仁。”


紅校服學生用的嶄新桌椅

  校方的一視同仁真的能落到實處嗎?這裡是公平中學的封閉班,孩子們穿的是紅校服,教室裏配有電視、VCD,記者數了數,一個班是30多個學生,而旁邊穿藍校服的普通班,教室裏沒有電視和VCD,學生人數卻多了一倍,有60多人。當記者以家長身份出現時,老師是這麼跟我們介紹的:“(封閉班)師資配備屬於全校最好的,全校優秀老師全部配備在封閉班裏擔任各科教學;第二,我們封閉班的老師利用晚上、週末很多時間輔導孩子,普通班就不能達到這一點。”

  而當面對我們的鏡頭時,校方卻是另外一種説法。“關愛每一個學生。而且我們的師資配備、硬體設施都是向每一個學生在開放的,是均衡的,不存在什麼有一種不平等的待遇。”

  究竟哪一種説法更可信,俗話説,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記者在公平中學進行了實地考察。在公平中學的封閉班,孩子們穿的是紅校服,教室裏除了電視還有VCD,記者數了數,一個班是30多個學生。而旁邊是穿藍校服的普通班,教室裏沒有電視機也沒有VCD,學生人數卻多了一倍,有60多人。

  公平中學校長劉淑清:“因為現在按照教育局給我們規定的人事安排,它是師生1:7.56,那麼一個班的學生就應該在70個左右。”

  公平中學學生:“我們班一共有七十二個人,而封閉班只有四十幾個人,三十幾個人。我們班七十幾個人都要擠爆了。”

  課堂上有差異,下了課還有不同。現在是中午吃飯時間,記者注意到,能在食堂裏吃飯的都是穿紅校服的孩子,而穿藍校服的學生只能把飯端回教室。

  記者:“為什麼不到食堂裏吃而要到教室吃?”

  學生:“食堂裏沒有位置。”

  記者:“為什麼沒你們位置。”

  學生:“封閉班才能(在食堂吃)吃。”

  學生:“他們封閉(班)跟半封閉(班)的可以在食堂裏坐著吃,而有位置都不讓我們進去。”

  設施不同,連吃飯都有區別,公平中學卻讓穿藍校服的孩子感到了不公平。而校方知不知道學生的感受呢?

吃飯的待遇也有不同
紅校服學生可以在食堂享受午餐
藍校服學生被擋在食堂外,只能買完飯拿回教室吃。

  公平中學校長劉淑清:“公不公平我覺得還是讓世人來評説。如果説從我們班子來看,從我們學校的老師來看,我認為是非常公平的,我不知道不公平在什麼地方。”

  公平中學學生:“板凳不一樣,我們(藍校服)都是以前別人坐過有點爛的那種。”

  記者:“他們(紅校服)的課桌椅呢?”

  學生:“全是新的。”

  學生:“我們現在純粹是(老師)用四川話給我們上課。”

  記者:“那教封閉班的老師呢? ”

  學生:“全是用普通話。”

  舊桌椅可以湊合用,四川話也可以湊合聽,學生告訴我們,他們最忍受不了的是老師對他們的態度。

  記者:“在學校裏老師對你們和對封閉班的態度有沒有不一樣?”

  學生:“天壤之別。”

  學生:“純粹是一個是天上的,一個是地下的。”

  同一個學校分成兩種校服,孩子又感到老師對他們的態度有區別。作為校長,知不知道他們的感受呢?

  公平中學校長劉淑清:“可能這個(不公平)不會有,人應該是有自知之明的。”

  我們不知道,校長所説的自知之明到底是什麼?據了解,校服起源於日本,當時讓家庭背景不同的孩子統一著裝,目的是防止他們養成貧富不均的觀念。在學生幼小的心靈裏,公平不是個抽象的概念,老師的言談舉止甚至桌椅板凳的配置,都能讓他們體會到是否公平。作為教育者,學校的每一個舉動更應該對從呵護孩子的角度出發。

  公平鎮的學生告訴我們,其實,公平中學以前不同班級之間,在師資配備、教學條件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出現紅、藍兩種校服,還是2001年以後的事情。從這一年開始,學校對鎮上孩子的態度就開始變了。那麼公平中學為什麼要對自己的學生區別對待呢?

  “他就罵人家是畜生,你是畜生生的。”

  “他説我們父母要是有本事,我們就不用來讀(穿藍校服的)班了。”

  不知道罵學生是畜生的老師,面對孩子們在宣傳欄上邊寫的“老師,您辛苦了!”會有什麼樣的想法。那為什麼老師會認為穿藍校服的學生父母就沒有本事呢?

  原來,藍領的父母不少是當地的農民,而紅領的父母大多是在成都做生意的外地人,他們的經濟狀況不一樣,對學校的貢獻也不一樣。

  記者:“你們學校它把收費分成幾個等級?”

  學生:“三個等級,也就是上中下。我們穿藍校服就屬於是下等。”

  學生告訴我們,按照收費的多少,他們被分為上中下三等。最上等的是交3000多元的封閉班,老師24 小時監護,三餐營養搭配,外帶課外輔導;中等的是交一千多元的半封閉班,除了不在學校住宿、吃飯外,其他待遇都跟封閉班一樣,這兩種學生構成了學校的紅領;最下等的是交幾百元的普通班,他們是學校的藍領。為什麼一個學校會出現不同的收費方式呢?

  公平中學校長劉淑清:“實實在在公平中學發展到今天,我們走過了一條比較艱辛的路子。”

  事情還得從2001年公平中學招收借讀生説起。公平中學是一所鎮辦的公立初中,按校方的説法就是一個鄉村中學,經費靠政府撥款,主要的生源就是公平鎮當地的孩子。按教育部門的規定,一學期一個學生的學雜費就是二、三百元。當時學校的經濟狀況很困難。窮則思變,學校琢磨出了一個開源的辦法。

  公平中學副校長王文雪:“我們就到成都進行招生,主要招的是流動人口的子女。我們也想,我們教育還是要回報社會。”

  校方琢磨出的回報社會的辦法就是招收借讀生。公平中學離成都只有10多公里,成都有不少來做生意的外地人,按教育部門的規定,他們的子女入學可以收取1000元的借讀費,這對公平中學來説是一個搶市場的好機會。

  王文雪:“我們走街串巷跟學生家長面對面地進行交流,談我們的辦學理念,談我們的師資、管理、質量。”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公平中學已經招收了近200個借讀生,他們成了公平中學的紅領,那這些借讀生給公平中學帶來了什麼呢?

  成都市溫江區教育局副局長熊宗輝:“這部分學生按文件政策規定是要收借讀費的,學校利用這部分借讀費同時就可以改善學校的部分辦學條件。”

  看來,200個借讀生不僅讓公平中學回報了社會,也讓學校有了厚實的家底。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難怪最好的設備、最好的師資都會讓紅領們傾斜。而藍領們心裏會怎麼想呢?

  學生:“既然都是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生、同樣的學校,為什麼要有不同的待遇?”

  在孩子們看來,待遇不同就是因為交錢的多少。記者算了一筆賬,按一個借讀生繳費3900元計算,公平中學近200個借讀生一學期就能給學校帶來近80萬元的收入。這相當於3000多個普通生帶給學校的收入。難怪他們能吸引了老師和學校更多的注意力。那學校是否意識到,因為收費而給學生帶來的不公平呢?

  劉淑清:“這個校服的顏色如果存在壓力,我還沒有聽到哪個學生説他有一種壓力。”

  家長:“它(學校)還一直在給娃娃施加壓力。有記者在採訪,就教娃娃怎麼説。它(學校)已經把學生的口,都控制了了。”

  不少藍領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只要經濟條件許可,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穿上紅校服。可對那些靠種田為生的父母來説,連交普通班幾百元的學費都有困難,更別奢望能交得起封閉班幾千元的費用了。

  家長:“他們學校經常是這樣的,才開始把學費交了,就説沒了。隔段時間他們,又交這樣費那樣費。農村裏就是喂點豬、喂點雞,慢慢給他們湊。”

  按理説公平中學承擔的是義務制教育的任務,就是應該為當地的老百姓服務,可由於紅領、藍領的區分,卻讓當地的孩子和家長感覺受到了傷害,那主管部門有沒有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呢?

  成都市溫江區教育局副局長熊宗輝:“現在對一個學校穿幾種校服,政策法律法規都沒作規定,這也屬於一個真空地帶。”

  記者:“在一種學校出現了兩種顏色的校服,從你們管理部門來看有沒有不妥的地方?”

  熊宗輝:“我們教育局也做出了決定,就是從現在開始以後學校就用一種校服。”


儘管受著不公平待遇,孩子依然不願面對鏡頭

  採訪過程中,很多學生家長都在回避我們的鏡頭。他們怕被學校看見,對自己的孩子産生不好的影響。家長有家長的擔心,學校有學校的苦衷。只有招收到借讀生,才能彌補教育經費上的不足。但是,公平中學這種獨闢蹊徑,並不意味著就可以犧牲其他學生的教育機會,因為他們接受的是義務教育,公平是每個孩子的權利。

  溫江區教育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後學校要統一著裝。那公平中學有沒有落實這個決定呢?記者聯絡採訪了公平中學的一位學生家長。

  記者:“現在你孩子所在的公平中學還分紅藍兩種校服?”

  家長:“到今天為止,學校一直都還沒有把校服的顏色統一下去,還仍然是分的是紅色校服跟藍色校服。”

  記者:“你兒子穿藍校服,會不會對他的心理造成什麼影響?”

  家長:“肯定影響大。特別是娃娃説星期一升旗的時候,總覺得眼睛不由自主地看人家那邊穿紅校服的。學校老師都説嫌棄他們這兩個班穿藍色校服的。”

  記者:“那作為家長,你們希望學校如何處理這件事?”

  家長:“我們肯定希望他們現在把校服的顏色統一,統一一樣的(校服)不但是對學生也是種安慰,對家長也是一種安慰。終究在心理上,學生最起碼在學校裏邊能夠得到平等的待遇。”

  

連線: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程方平

  採訪中,一些穿藍校服的學生告訴我們,如果學校再不改變現在的做法,他們都不願意上學了。我們希望學校不要追究鏡頭前的孩子是誰,畢竟他們只是表達了孩子真實的感受。其實,孩子的心靈是最純潔的,也是最脆弱的,那麼,究竟怎麼樣才能為孩子建立一個平等的教育環境呢?

  記者:“程博士,你怎麼樣來看待公平中學紅藍有別的做法?”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程方平:“這種紅藍有別雖然是校服上的差別,但是實質上反映了一種學校在管理方面的變相轉制。雖然是一個學校,但是不同的學生享受著不同的教育資源,交錢多的學生享受的是一種教育,交錢少的學生特別是本地的農民子弟享受著另外一種教育。它(學校)實質上就是兩種的學校管理體制。”

  “你剛剛説到變相的轉制和我們國家現行的哪些教育法規是相抵觸的呢?”

  程方平:“首先在《義務教育法》當中,規定所有的公民子弟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但是在公平中學這樣一所公立學校當中,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正常收費的學生沒有享受應有的條件,或者説他的(受)教育質量降低了,再有就是教師對收費高的學生是一種態度,對正常收費的農民子弟是另外一種態度,這是有違教師道德的。”

  “那現在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規範學校的這種行為?”

  “可以到政府的督導部門去投訴或者去進行交流,而督導部門有責任來規範、調整、幫助學校把教育教學,使它走上正軌。”

  “那你自己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能夠讓學校在創收的同時,保證學生的權益和教育的質量?”

  程方平:“不要這樣分班,而且把他(學生)打散了擱在各個班裏頭。這樣的話,在正常的教育階段使所有的學生都受一視同仁的教育。而那些多交費的學生享受的特殊的(教育)服務應該在課下或者在業餘在假期,由教師給他們提供。另外一點就是,作為學校來講它想在經濟上有所創收或者説它想改變學校的一種體制要通過正規的渠道,通過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這樣正規渠道建立這個學校,也就不會在民眾當中形成這麼大的心理反差。”

  我們從教育部了解到,今後三年內,國家要投入60億用於西部地區的農村教育。我想,這對公平中學來説,是個好消息。同時,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儘快改變做法,不要因為校服的顏色傷了孩子的心。(《經濟半小時》記者:梁軍 周人傑)

(編輯:水晶石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