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熱度點擊

文化點評:什麼是法國時尚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9日 16:13

  聽説“法國時尚100年”展覽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可究竟什麼是中國人心目中的“法國時尚”呢?

  記得1971年讀小學時,我們這些迷迷瞪瞪的毛孩子穿著大棉襖,頂著刺骨的北風在大操場上開大會,由老師領著大唱國際歌,紀念巴黎公社100週年。我們一面大講學習他們的英勇無畏,一面暗自喜歡看他們的服裝:男社員們穿皮衣皮靴,背著槍,女社員們穿裙子,金黃的卷髮,真美。當時幼小的心裏還譴責自己有“資産階級思想”呢,其實那時就開始有了追求時尚的萌動。

  過了十來年成了大學生,“文化大革命”中遭禁的西方小説都開禁了,我們得以饕餮傅雷等人翻譯的法國小説,從《悲慘世界》、《九三年》一直看到《紅與黑》,再看這些名著改編的彩色電影,簡直人人成了法國迷。那些小説電影裏展現出的法國生活,洋裏洋氣的城市建築,是那麼令人神往。等英文念到一定程度就發現凡是有關美食、時尚、性感、情調、風格、外交等“上檔次”的詞兒居然都原封不動照搬法文,甚至前衛這個詞本身就是法文(avant-garde)。於是法蘭西在我們眼裏就更加神秘浪漫了。

  可一轉眼法蘭西就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上世紀80年代開始,北京崇文門街口上出現了兩家法國西餐館,一曰馬克西姆(意思是大),一曰美尼姆斯(小)。那個“大”咱吃不起,菜太貴不算,還不收中國錢,而是收外匯券。“小”的一開始咱也不敢進,後來收入高了才進去,發現不過是西式快餐而已,生煎牛排配炸土豆條、麵包黃油果醬、奶油蘑菇湯等,幾次吃下來也就沒了新鮮感。幾年沒去,有一次經過崇文門想再重溫一下當年的熱情,發現它竟關門大吉了。那個“大”的還在,但依然是擋在厚窗簾裏的貴族。

  隨之進來的是名目繁多的法國香水,朋友間送禮特別時興送那個,顯得高貴脫俗。但後來發現那些大瓶的噴霧式香水很廉價,有的不過是衛生間的除臭香水。而名牌如“夏奈爾”之類還是價格不菲。當然最深入中國人生活的是“皮爾卡丹”系列服飾,那份典雅,那份高貴,令改革開放初期的我們既羨慕不已,又囊中羞澀,於是卡丹産品成了送禮佳品,卡丹先生的創業傳奇故事隨之家喻戶曉了。等遍地都有卡丹産品時,我們才發現這東西在法國是大路貨,卡丹先生走的是大眾路線,在他之外,還有無數別的貴得買不起的華服每年每月從巴黎的時裝展示會上發佈出來,美輪美奐,流光溢彩,巴黎成了時尚之都,牽著世界時尚的鼻子走。也就是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才真正知道法國,知道法國時尚的魅力,也知道法國時尚基本上對普通老百姓來説是中看不中用,但象徵著人類對美的不懈追求。

  真正讓我們時時刻刻都看得見摸得著的法國,是滿北京跑的“富康”出租車,但問問老百姓,他們有幾個知道那是法國的玩意兒?還真不如“雪鐵龍”和“愛麗舍”有異國風韻。還有那個超市“家樂福”,中文名字更是俗到家了,於是法蘭西的浪漫典雅在這個全球化日益逼近中國的時代,混在舶來品裏,再加上翻譯的“國産化”和市民化,在中國反倒不顯山不露水了。這次《法國時尚100年》來到中國,算是為我們認識法國設計藝術和它所象徵的文化精神提供了最為直觀的形象。不過,法國時尚要真正“進入”中國,還須努力才行。

(編輯:程振宏來源:環球時報)